APP下载

康复呼吸训练对慢性脑卒中后病人肺功能、平衡和步态的影响

2020-09-02刘小明余灵芝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15期
关键词:步频步幅步态

刘小明,曾 盼,余灵芝,林 星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类疾病。该病的发生可造成病人脑部局部缺血,血流循环不畅,从而引起多方面的全身症状,对病人生命健康、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1-2]。并且,病人在脑卒中病情影响下,其肺部呼吸功能顺畅程度、肢体运动平衡状态、步行状态均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变,相应的机体运动功能减弱[3]。这是由于脑卒中病人治疗周期内需要长期卧床以及机械通气治疗等因素的影响,使病人肺功能处于相对较差的状态,肺部供氧和肢体运动能力减弱,步态平衡状态也表现较差[4]。在脑卒中病人常规治疗及康复进程中,有必要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对病人肺功能和平衡步态进行针对性的改善和提高[5]。本研究结合临床实践,对脑卒中病人在康复过程中给予呼吸训练干预,观察对病人肺功能及步态平衡的改善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慢性脑卒中病人102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诊断确诊为脑卒中,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中关于脑卒中的诊断标准[6];②均为首次发病,经CT、核磁共振(MRI)检查证实;③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楚;④有平衡功能障碍;⑤能够耐受本研究的康复治疗方式;⑥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方案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②合并有其他影响步行能力的疾病;③治疗过程中失访或中途退出治疗的病人。将入选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两组病人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临床资料比较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指导,包括健康宣教、用药指导、饮食指导、物理治疗、运动康复训练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呼吸功能训练:①缩唇呼吸训练,病人闭口后经鼻吸气后缩唇,然后缓慢呼气。吸气∶呼气时间比为(1∶2)~(1∶3)。 ②腹式呼吸训练,病人在坐、立、卧位进行练习,一手置于胸前部位,一手置腹部区域,胸部保持不动进行呼气,并缩唇缓慢呼气,轻压腹部,腹部略微回收。吸气时闭口用鼻吸气,手给予腹部一定的压力,对抗手的压力将腹部鼓起。 呼气∶吸气时间比为(2∶1)~(3∶1)。每天训练2~3次,每次训练时间5~10 min,并根据病人的耐受能力进行方案和训练量的调整。

1.3 观察指标 采用CHESTAC-8900D型全自动肺功能检测仪(日本捷斯特公司)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包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呼气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 rate, PEF)、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进行统计对比。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步态指标步速、步频、步幅、步态不对称指数等进行测量。步态不对称指数越小,表明病人的步态对称性好,躯体平衡功能好。以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Scale, WHOQOL-BREF)评价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包括生理功能、心理功能、日常活动、社会功能等4个维度,每项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明病人的生活质量越好。

2 结 果

2.1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干预后观察组肺功能指标FEV1、FVC、PEF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肺功能指标比较(±s)

2.2 两组步态指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步态指标步速、步频、步幅均高于对照组,而步态不对称指数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步态指标比较(±s)

2.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生理功能、心理功能、日常活动、社交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单位:分

3 讨 论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群易发的一种心脑血管疾病,具有病程长、难治愈、预后效果差等特点,因而,需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相应的康复干预治疗,以提高预后效果。慢性脑卒中病人在治疗过程中由于病程长,治疗周期较长,心肺功能易受到影响,而导致肺功能减弱[7-8]。脑卒中后会导致肢体功能出现一定障碍,表现为异常步态、行走速度缓慢、费力、稳定性差等。在脑卒中治疗后的康复干预中应着重改善心肺功能和步态的平衡状态[9]。呼吸功能训练是一种针对心肺功能异常病人在治疗期间进行的辅助康复干预措施,通过吸气、呼气等训练手段,改善呼吸功能,促进肺部器官扩张,以改善呼吸道通畅程度,进而减轻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气促、呼吸困难、憋闷等临床症状,减少治疗过程中的不适感,对于改善呼吸功能、肺部功能有显著治疗效果[10]。在呼吸功能训练过程中,采用缩唇呼吸训练、腹式呼吸训练等多种方法综合运用,根据病人的耐受能力,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加量训练,逐步提高呼吸功能[11-12]。另外,呼吸功能锻炼还能有效帮助改善肺功能,提升病人的潮气量、减少呼吸道闭塞。病人肺功能改善后呼吸更为顺畅,在步行时受到气促、气喘、憋闷等肺部功能的影响程度大为降低,病人步态、步频、步幅得到改善,使病人能够更加自如地行走,步行过程不受脑卒中影响,步态平衡状态得到改善[13-16]。

本研究中,观察组采用呼吸训练进行康复干预,结果显示肺功能指标FEV1、FVC、PEF均高于对照组,表明呼吸功能训练能够改善呼吸功能,病人的气促、喘息、憋闷等症状改善,肺功能得到改善。治疗后观察组步态指标步速、步频、步幅也高于对照组,而步态不对称指数低于对照组,表明呼吸训练通过改善病人的肺功能,步态指标步速、步频、步幅均得到改善,接近正常人群的步态指标。病人步行时平衡状态进一步稳定,可避免在步行过程中出现跌倒等异常现象。随着肺功能的改善,步态指标改善,步行平衡性增加,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也得到显著改善。

呼吸训练在慢性脑卒中病人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改善肺功能指标和步态指标,提高步态的平衡性。

猜你喜欢

步频步幅步态
基于步态参数分析的老年跌倒人群步态特征研究
不同水平障碍赛马越障步态特征
伊犁马1 000 m速度赛步态特征与步速相关性
苏炳添与世界优秀男子60 m跑运动员步频节奏对比分析
谢震业与世界优秀100m运动员步频节奏比较研究
博尔特百米全程节奏的跟踪研究
基于面部和步态识别的儿童走失寻回系统
步态识人
耦合振荡子与生物同步理论对现代百米技战术的影响
非田径专业男生100 m短跑步频与步幅关系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