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森林抚育间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09-01杨攀

乡村科技 2020年21期

杨攀

[摘 要] 抚育间伐是森林培育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林分质量的重要措施。在森林培育过程中,充分落实抚育间伐操作,不仅可以维持生态平衡,还能推动森林经营可持续发展,对促进我国林业发展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对森林抚育间伐方式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明确森林抚育间伐的意义,针对森林抚育间伐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以期提升林分质量、优化森林结构,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森林抚育间伐;方式;林分质量

[中图分类号] S7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21-85-2

1 森林抚育间伐方式

在森林培育过程中,抚育间伐操作方式主要包括如下几种。第一,根据林龄开展抚育间伐。无论是人工育林还是自然林,如果林分郁闭度达到或超过0.9,就会影响林木良好生长,所以要开展透光抚育采伐。第二,根据树种特性开展抚育间伐。对阳面生长树种采取透光抚育砍伐时,只需砍伐杂草、灌木及病、死林木;对于阴面生长的树种,其间伐技术操作比较复杂,要秉持“不挤、不盖”的原则,保证树冠上方透光,保证林木正常生长即可。第三,用材林的抚育采伐。一是留优伐劣。“优”是指优良树种,目标树种必须符合经营目的。同时,“优”还指林木在林分中的生长优劣,发育好、树干直立、圆满少枝节便是优质良木,要保留进行培育。二是伐密补稀。人工林、天然林都存在稀疏不均的情况,为了提升林分产量,稀疏处尽量不采或少采,过密之处需要伐掉不良林木,如果依然过密,则要考虑伐掉中、小林木,保证林分密度均匀。

2 森林抚育间伐的意义

2.1 改善林分结构

科学、有效的抚育间伐是调整森林结构、提升林分质量的有效措施。其有助于准确淘汰遭受病虫害危害的树木,保证优良樹种生长空间充足,从而为林木生长提供一个稳定、安全的外部环境[1]。这对于提升林分质量有着积极意义,同时有利于稳定森林系统,将森林效益发挥至最大。

2.2 降低林分密度

我国很多林区存在单位面积林木多、密度大的情况,十分不利于林木的正常生长以及林分质量的提升。同时,林区杂草丛生、灌木肆意生长,占据了林木生存空间,影响了林木的正常发育。而科学、合理地实施抚育间伐,可以砍伐影响林木生长的树木,改善林分密度,为林分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

2.3 提升林木质量

森林抚育间伐是以人为主导的科学育林手段,通过对病虫木、死木、杂草的砍伐,可以为具有潜力的林木提供良好的营养环境,保证林木受到雨水、阳光的滋润,进而壮大根系,促进林木质量得到提升。

2.4 提升大径出材率,缩短林木培育期

实施森林抚育间伐,去除小、中径林木,促进优良林木良好发展,有助于增加林木直径,显著提升大径出材率。同时,在森林的自然生长、调节中,会将利用材淘汰掉,在这一过程中利用材数量大于采伐利用量,为此只有采取科学抚育间伐才能提升林木成材率。另外,由于抚育间伐扩大了保留木的营养空间,径生长随密度的降低而明显提高,这就可以大大缩短林木培育期限,早日达到工艺成熟规格要求[2]。

2.5 提升植物多样性

科学、合理的森林抚育间伐可以促进异龄、复层混交林的发展,能形成稳定、合理的森林群落结构,为野生动物的生长提供充足食量,显著提升森林动植物的多样性。通过抚育间伐,可以形成多层次复层结构的、生物种类较丰富的、近自然的人工群落,从而提高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

3 森林抚育间伐存在的问题

3.1 对森林抚育间伐认识不到位

许多林业工作者因缺乏正确认知,所以不注重确切落实森林抚育间伐措施,主要体现在如下2个方面。一是注重砍伐、忽视培育。一些林业工作者认为抚育间伐是为了提升木材生产量,而且砍伐时没有方向和目的,乱砍滥伐现象十分严重,对森林资源造成了严重危害。二是部分林业工作者在森林抚育间伐工作中将经济效益摆在第一位,没有注重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阻碍了林业可持续发展。

3.2 森林抚育间伐理论知识缺乏

当前,我国各地未考虑地域、树种之分,林业工作者所采用的间伐手段是统一的。加之林业工作者基础理论不足、实践经验缺乏,无法科学掌握间伐程度。与此同时,由于缺乏明确的指导标准,导致间伐强度、次数存在很大区别,并且缺乏抚育间伐评价机制,不利于森林抚育间伐工作的顺利、高效开展。

3.3 投资不足,导致抚育间伐不达标

在森林抚育间伐工作中,由于过于重视对经济效益的追求,所以时常无法根据规定落实资金投入,导致森林抚育效果低下,透光抚育、低质林改造现象层出不穷,进而降低林分质量。

3.4 森林分类经营区划不合理,影响抚育间伐效果

森林分类经营区划不合理,很多应纳入商品林或一般公益林区内经营的林分被错划为禁伐区,而应划成禁伐区的林分被错划为商品林区,使生产经营活动无法正常开展。大量急需抚育的林分受政策限制不能进行正常的抚育,导致林分结构不合理,生长量降低,林分质量差。

4 加强森林抚育间伐的措施

4.1 提升林业工作者对森林抚育间伐的认知

抚育间伐是森林培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所以确保林业工作者对抚育间伐工作产生正确认知,走出间伐误区是提升林分质量的关键。要把对幼、中龄林的抚育作为大力培育后备森林资源的重要措施,形成重视抓森林抚育的氛围,使各项森林抚育措施落到实处。在森林抚育间伐过程中,对枯死、病虫害树木进行砍伐,增强森林透光率,确保保留木健康生长。与此同时,在森林抚育间伐工作中,将生态效益作为第一原则,只有坚持生态效益,才能实现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才能保障林业可持续发展[3]。

4.2 做好森林抚育间伐理论指导工作,制定科学的效益评价指标

整合森林抚育间伐措施,构建系统、完整的技术支撑体系,立足各个林区的实际,针对不同地域、不同树种制订不同的森林抚育间伐方案,为日后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理论支撑[4]。与此同时,应对抚育间伐的多种生态工艺指标、生态效益指标,加强时间尺度上的监测;对各指标体系进行长期定位监测。通过对相关数据的记录与分析,对抚育间伐的效益进行综合评价,以达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目的。

4.3 加大资金投入,做好培训指导

为提升森林抚育效果,必须加强资金投入,按照实际作业面积和抚育作业质量拨付足够的抚育作业费用。同时,应充分利用抚育采伐生产出的“次、小、薪”材。彻底改变按立米出材给付成本的做法,严厉杜绝作业中“采好留坏、采大留小”,从根本上提升森林抚育质量[5]。此外,要加大对间伐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力度,提升其专业技能水平,保证森林抚育质量。

4.4 做好森林分类经营区划

森林分类经营是一种有效的森林管理手段,而森林分类区划成果是实施森林分类经营的法律依据。为此,要从森林的用途、生产经营目的出发,对商业林、禁伐林进行合理划分,确保森林区划的科学性、合理性[6]。完成森林分类后,全面实施分类经营、分类管理,提高森林抚育间伐效果和质量,以促进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

5 结语

森林抚育间伐是森林培育的重要手段,但当前在森林抚育间伐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工作人员认知不全、理论知识不完善、资金不到位等。所以,需要提高人们的认知、完善理论研究、加大投资力度、开展分类管理,以提升森林抚育间伐质量,显著提升林分质量,维持森林生态平衡,进而实现森林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最大化。

參考文献

[1]刘洪山.森林培育过程中森林抚育间伐措施探析[J].花卉,2017(24):199-200.

[2]谢义春.森林培育过程中森林抚育间伐措施研究[J].农家科技,2019(2):146.

[3]钱坤,杨莉.森林抚育间伐问题与对策探析[J].绿色科技,2018(5):159-160.

[4]伊焕,王安军,滕博.浅谈森林培育过程中的森林抚育间伐措施[J].科技风,2012(15):61.

[5]孙笑飞.森林培育过程中的森林抚育间伐措施探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6):35.

[6]黄志琦.森林培育过程中森林抚育间伐措施的探讨[J].自然科学(文摘版),2015(12):0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