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创新研究
2020-09-01郭中华
郭中华
[摘 要] 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现阶段河南省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主要为“公司+农户”模式、“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为了进一步促进河南省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本文提出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2种创新战略,即农业产业集群品牌化发展战略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战略,并针对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创新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 农业产业集群;品牌化;产业融合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21-24-2
近几年,河南省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态势日趋明显,初具规模的产业集群不断增多,农业发展形势随之不断变化。在此背景下,今后针对河南省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如何进行创新,带动全行业进步,需进一步加强研究。
1 河南省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河南省较为成熟的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3种:“公司+农户”模式、“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
1.1 “公司+农户”模式
“公司+农户”模式,是指从事农副产品加工和流通的企业(公司)与农户建立一定的经济契约关系,开展一体化经营。此模式不需改变现有的农户家庭经营方式。农产品的生产经营从分散状态进入集聚状态,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基础便由此奠定下来。此模式的发展让初级农产品可以得到进一步加工,提高了产品附加值,扩大了农产的销售区域,方便了农户,也便捷了企业,而且促进了农业产业集群发展。
1.2 “公司+基地+农户”模式
“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是以一个技术先进、资金雄厚的农业公司为龙头,利用基地的作用把分散的农户集中起来,最终以合约的形式把农户和公司连接起来。此发展模式积极推动了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有效促进了农户增产增收。在此集群发展模式中,公司起主导作用,基地起关键作用,农户起基础作用。此模式改变了农户长期以来靠天吃饭的生产方式,大大降低了农户的生产风险,使农户的收入得到了保障,使分散的农户集中起来,有利于扩大生产规模,减少生产成本,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
1.3 “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模式
“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是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标准、统一收购、统一加工和统一销售的一体化运营模式,确保了产品从种植、生产、销售全过程的质量安全,走出了一条合作社参与组建龙头企业、企业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新路子。合作社、企业与农户之间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在这种模式下,农业产业集群通过流转方式承包更多农地,集群内的产品生产、销售、再生产均更有条理、更高效。每个生产主体均可以从中获得丰厚回报。在此种模式下,公司的原料得到保障,基地发展迅速,合作社功能更加丰富,农民收入有了保障与提升。
2 河南省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创新方向
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与当地的生产条件、资源禀赋、政府政策、市场需求和经济发展状况等密切相关。因此,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创新必须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才能发现切实有效的发展模式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2.1 走品牌化创新之路
现阶段,消费者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对农产品质量、品牌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升。鉴于此,在河南省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需积极树立品牌意识,加大品牌化宣传力度。并主动向外省学习先进的发展模式,如河北省邯郸市,进而增强本省农业竞争力,提高本省农业资源配置效率。
2.2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
河南省应以当地优势特色产业为基础,建设“生产+加工+科技”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农民增收利益联结机制。同时,采取贷款贴息、财政补助、财政股权投资基金等扶持方式,支持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围绕地区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开展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贮藏保鲜和流通服务等项目建设,延长农业产业链,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农业提质增效。
3 制约河南省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创新的因素
当前,河南省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已经取得非常明显的进步,集群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也相应有所扩大。但是,河南省农业产业集群发展速度呈现放慢趋势,集群发展质量也有待提升,大部分集群都是同行业的简单聚集,并没有形成集群优势。
3.1 大多數集群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创新能力不足
河南省大部分农业产业集群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只是同行业产业的简单集聚,其创新能力几乎为零,这些集群不会考虑创新发展模式。而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极少数集群已经拥有良好的发展模式,所以也不会考虑创新集群发展模式。这样一来,河南省农业产业集群缺乏创新发展动力,所以初期发展集群和成熟集群都需要合理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
3.2 金融领域支持不足
河南省农业产业集群经过快速发展后已逐渐进入平缓期,农业产业对资金吸引力不强的弊端已经凸显,严重影响了河南省农业产业集群的创新发展。河南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来吸引外资,引导相关集群利用外资进行创新发展,但是外资的引进具有一定风险。并且一些集群没有足够的能力运用外资,需要采取其他措施筹集资金。河南省政府试图引导农户利用自己的资金集资去创新发展集群,但这种将分散资金聚集起来的方法会因为农户分散、认识差异、创新意识不强而难以得到实施。
3.3 相关从业人员缺乏创新意识
虽然河南省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迅速,但是在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创新方面严重缺乏创新型高素质人才。部分从业人员对农业产业集群的认识落后,并没有认识到集群发展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自然不会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只是按照传统的方式从事生产。
4 河南省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创新对策
4.1 加大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强对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宣传,增强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对发展农业产业集群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农民公平公正、合理合法、有偿有序地进行农村土地流转,实现农村土地适度规模集约经营,形成各类特色农业生产基地,推动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健康发展[1]。
4.2 强化资金支持,创新激励机制
各级政府部门要及时出台支持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的扶持政策和相关实施细则,积极引导和支持农业产业集群完善相关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完善科技服务社会化体系,推动农业产业集群快速发展[2]。另外,政府部门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等措施,积极培育、引进有利于农业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的涉农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发展带动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壮大。
4.3 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农民是发展农业产业集群的实施主体,其科技文化水平直接影响现代科技成果的应用程度,进而影响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而农民普遍科技文化水平较低,因此要加大农村教育经费投入,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政府部门可积极与相关研究机构、高校等加强合作,邀请相关专家学者为农民开展知识讲座或进行技能培训。另外,可充分发挥从农民中走出来的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企业家的作用,引导、带动广大农户积极参与农业产业集群发展。
4.4 打造地域品牌,提高品牌产品质量
在河南省农业产业集群建设初期,应以市场为基础,选择具有一定发展的本地特色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围绕“特色、优势、潜力”,重点发展区域特色强、竞争优势强、科技含量高、成长空间大以及带动作用大的农业产业集群,以形成本地竞争力[3]。同时,要始终坚持以质取胜,从每个生产环节把好产品质量关,并加强产品质量监管,进而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
参考文献
[1]吴德进.产业集群论[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2]芦千文,姜长云.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分析与思考[J].江淮论坛,2016(1):12-16.
[3]吴艳青,刘照然.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农业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6):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