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课和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应用效果评价

2020-09-01李雪周谊霞杨文晴李晓杰覃瑛夏菁张丽娟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实验组

李雪,周谊霞,杨文晴,李晓杰,覃瑛,夏菁,张丽娟

“院前急救和防灾自救互救术”是为培养和提高学生院前急救及自救互救能力开设的一门课程,目的是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也为后续进行生命救治奠定基础[1-2]。因此,在未来承担着救死扶伤责任的医学生更需要掌握这方面的能力。研究显示,常规教学下的学生在院前急救和防灾自救互救的理论及操作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应尽快探索一种既能提高教学质量,又能全面应用和推广的教学模式[3]。按照现代教育的要求,需有效运用合适的教育技术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最终优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4-6]。微课是以微型的教学视频为核心组成内容,能够针对知识点和操作技能的重难点进行演示,具有内容精简、能把控注意力等特点,非常适合课堂教学的补充。雨课堂是在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背景支持下推出的一款新型智能教学终端工具,其优势在于将师生在课内课外都有机地联系起来,教师能实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也能把微课的碎片化知识整合,做到对教学过程的实时监测和评估,动态调整教学策略,做到因材施教,更好地做到教与学的融合[7]。本研究将微课和雨课堂各自的优势相融合,形成一种新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并探讨其有效性及可能存在的问题,为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某医科大学参与“院前急救与防灾自救互救术”课程的共17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抽取其中一个自然班级共90人为实验组,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行基于微课和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另一自然班级88人为对照组,行常规教学。

1.2 研究方法

1.2.1 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及实际情况,主要教授心肺复苏、海姆利克、安全用电、地震应急与自救、火灾预防与紧急救护、溺水急救、止血包扎与固定搬运、中毒的自救与急救、动物咬伤的自救与急救、中暑急救等理论知识,同时进行心肺复苏、海姆利克和止血包扎等操作技能的培训。每个班课时为18个学时,共36学时,每个学时45分钟。

1.2.2 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课程内容除了采用多媒体演示文稿软件(power point)进行讲解,还有案例分析教学、情景模拟教学和操作讲解。实验组在对照组教学基础上进行基于微课和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微课内容是该校根据操作技能的重难点所拍摄,每个微课内容时长5~10分钟,共13个微课程。同时还需利用雨课堂来推送课程相关微课和课件,完成混合式教学。本研究设计了基于微课和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微课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流程

教师通过雨课堂创建班级,学生微信扫码登陆雨课堂,并实名制完善相关信息,以便观察教学效果和核算成绩等。课前教师推送与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料,学生通过手机端在线预习,并反馈预习情况,教师可根据反馈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课内,学生再次扫码进入课程,让手机成为教学工具;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情况讲解重难点,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可以通过弹幕参与课堂讨论,标记不懂的知识点;利用手机端推送随堂习题进行实时测试;利用微课向学生进行操作技能的示范,使用雨课堂的随机点名功能让学生回示教;根据雨课堂记录数据了解授课情况和学生掌握程度,便于及时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课后,学生可利用雨课堂推送的教学课件和微课等资料巩固复习,也可进行个性化操作技能的加强巩固练习,完成教师推送的课后习题,在雨课堂讨论区与教师互动;教师收集课后雨课堂相关数据并进行总结和评价,以便下次教学的开展。

1.2.3 教学效果评价方法教学效果评价考核包括:①理论考核。试卷由该课程授课教师自主命题,闭卷考核,授课教师根据标准答案进行独立阅卷评分以保证公平性和一致性,满分100分。②操作技能考核。由授课教师根据该校自编的“院前急救和防灾自救互救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作为考核标准对学生进行操作技能的考核,以百分制进行评分,最后评价取所有操作考核得分平均分。③问卷调查。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根据查阅相关文献后,借鉴国内已有的对微课或雨课堂教学效果评价问卷的基础上,自行设计的《基于微课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效果调查问卷》对实验组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该问卷重测信度Cronbach'sα系数为0.857,效度KMO为0.863,提示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8-9]。问卷的内容涉及学习能力、知识掌握及其他等方面,共14个项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即“A”表示完全不同意(为1分),“B”表示不同意(为2分),“C”表示一般(为3分),“D”为同意(为4分),“E”为非常同意(为5分),得分越高说明对这种混合式教学方式满意度越高。问卷发放共90份,回收有效问卷82份,有效回收率91.1%。

1.3 统计学方法

经双人核查录入数据后使用软件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其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数据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实验组男生40名(44.4%),女生50名(55.6%),平均年龄21.02±1.06岁;对照组男生42名(47.7%),女生46名(52.3%),平均年龄21.15±1.05岁。两组学生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考核情况

2.2.1 理论考核成绩经理论考核后,实验组理论成绩为89.67±4.72分,对照组为80.50±5.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83,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理论考核成绩比较 分

2.2.2 操作考核成绩经操作考核后,实验组操作考核成绩为84.33±3.56分,对照组为77.00±3.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88,P<0.05)。见表2。

表2 两组学生操作考核成绩比较 分

2.3 问卷调查结果

实验组学生在基于微课和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应用效果的评价上对这种教学模式在“提高学习相关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的兴趣”方面满意度最高(4.31±0.77),认为在“无增加学习负担”方面较其他项满意度更低(3.86±0.72)。见表3。

表3 实验组学生对基于微课和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应用效果的评价 分

3 讨论

混合式教学是指融合线上教学和线下常规教学的优势,强调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并借助线上的资源和信息来促进教学,以取得最优化教学效果的教学模式[10]。在国家信息化建设项目中多数高校积累了大量网络化、数字化的优质教学资源,如资源共享课程、慕课等,为推动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1];同时也从混合式教学的教学主体多元化、动态教学、教学时间空间转化等方面进行尝试和突破。据文献报道,近年来在国内、外高校中广泛采用混合式教学,学生的积极性高,考核成绩显著提高,效果良好[12-15]。虽然基于微课和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已被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如化学课程[8]、线性代数[16]和大学计算机混合实验[17]等,但是由于医学教育的课程具有社会性、复杂性和动态性等特殊性,将微课和雨课堂相融合进行的医学教学甚少,因此,如何在医学教育中充分融合两者并发挥各自优势的教学模式是值得探索的。

3.1 微课和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可提高学生理论和操作技能考核成绩

本研究显示,基于微课和雨课堂进行混合式教学的学生理论考核成绩(89.67±4.72)和操作考核成绩(84.33±3.56)均高于对照组,对这一教学模式的评价也较好,这与卢行伟等[17]的研究结果相似。多数学生认为微课和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学,能提高学生的理论和操作技术考核成绩,具有较高满意度。我国医学教育多采用以教师为单一主体的讲授法,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较差。基于微课和雨课堂的教学模式,其教学主体多元化,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课内教学主体是教师、微课等线上资源,课外教学主体是学生,改变了常规的教学方式;雨课堂作为新的教学辅助工具与微课配合使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教学从静态变为动态,因其教学方式新颖、独特而具有吸引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进而完成知识的吸收内化;同时这种教学模式还能灵活适应学生的需求,学生可在线下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个性化按需选择学习,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碎片化时间,实现教学时间、空间的转化。在医学教育中运用微课和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课程改革的方向,能够强化学科知识的系统完整性,有助于学生的启发式思考,提高学生对知识点和操作技能的掌握,有利于医学生的核心能力培养和适应临床岗位需求。本研究通过调查,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在学习能力、知识掌握的各项目方面满意度较高。特别是对“提高学习相关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的兴趣”方面满意度最高。

3.2 微课和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有利于师生交流和教师的个性化施教

通过课内回示和课外雨课堂交流平台,构造了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学生可以各抒己见,教师与学生的这种平等性有利于师生交流,进而帮助学生提高对知识点和操作技能的掌握。教师也可通过雨课堂全景式记录的数据及时、客观、全面地了解学生情况,直接量化学生的学习轨迹,根据学生实时情况动态调整教学策略,有利于教师个性化施教,建立个性化学习发展理念。本研究调查显示,学生对“促进积极的课堂气氛”和“加强与教师的互动反馈”方面满意度较高,从而可促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3.3 微课和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3.1 硬件设施方面在教学过程中,雨课堂的使用需要特定的条件,其平台依赖于网络,这需要学校在技术、设备上的大力支持,如全校覆盖Wifi等;在雨课堂中插入微课需先转为网络视频,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一问题将迎刃而解。微课制作工序繁琐,教师的多媒体技术水平有限导致缺乏感染力,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并且每所高校的教学导向、教学目标、教学条件和师资水平等皆有差异,因此需要学校多方面培养以提高教师的自身综合素质,以及在相关制度和经济上进一步支持,针对不同的学生,在团队的协助下制作符合学生需求的具有特色和实用价值的多元化微课[18]。

3.3.2 学生参与的自觉主动性问题在教学中部分学生自觉性差,会利用手机进行与学习无关的活动,从而引起部分负面效应,如淡化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弱化学生积极性等,教师就需强调手机的正确使用并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不定时提问或弹幕讨论等。微课和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需占用学生更多的课外时间,如果强制性要求学生,久而久之会引起学生反感,兴趣变为负担,这与本研究调查中学生认为“未增加学习负担”项较其他项满意度低的结果(3.86±0.72)相符,所以知识重难点应在课堂上掌握,课外让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

基于微课和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跳出常规教学模式,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水平,这是对医学教学模式新的探索和尝试。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专业人士对微课和雨课堂的规范,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将会为医学教育注入活力,得到全面的应用和推广。

猜你喜欢

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实验组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操作技能床旁教学指南(2021年版)》解读
遮光处理对微藻繁殖及其水质指标的影响
骨科临床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联合情景体验对教学质量、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的影响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教学模式在内分泌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对综合考核成绩的价值
机械装配中钳工的操作技能分析
基于OSCE的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技能结业考核成绩分析
简析提高钳工操作技能的策略研究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协作式见习带教模式在护理本科生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