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精神状态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2020-09-01李江涛范玉军

河北医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精神状态栓塞神经功能

李江涛, 杨 华, 范玉军

(四川省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介入科, 四川 广元 628000

颅内动脉瘤是临床上常见的脑部血管病变疾病,临床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视力、视野障碍等。颅内动脉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致残率也超过50%,致死率也达到了35.89%[1],若不对患者进行及时救治,可严重危害其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为内科非手术治疗、开颅手术治疗,其中外科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大、手术风险高等缺点,不利于患者预后。随着介入手段的应用,介入栓塞具有微创、损伤小、手术精准度较高等优势,在临床上得到了理想的临床效果,但是对于颅内动脉瘤患者来说,介入栓塞治疗的时机在临床上存在一定的争议[2]。基于此,本文实验选取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为实验对象,旨在探究早期介入栓塞对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效果,并观察其对患者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状态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n=84例)为实验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简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42例,男26例,女16例;年龄34~69岁,平均(45.44±5.94)岁;瘤体部位:后交通动脉瘤23例,大脑中动脉瘤10例,前交通动脉瘤9例;对照组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37~67岁,平均(45.25±5.84)岁;瘤体部位:后交通动脉瘤22例,大脑中动脉瘤9例,前交通动脉瘤11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如年龄、性别、瘤体部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实验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经我院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1.2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经数字建影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颅内动脉瘤者;②年龄在18岁以上;③患者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①精神病者;②严重系统性疾病者;③梭型动脉瘤;④夹层动脉瘤;⑤血泡样动脉瘤;⑥伴发血肿在50mL;⑦恶性肿瘤;⑧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

1.3方法:观察组行早期介入栓塞治疗,具体介入方法如下:患者发病3d内进行治疗,给予患者全身麻醉,采用血管造影以对患者的颅内动脉瘤部位、大小进行确定,然后穿刺于患者右侧股动脉,经血管造影辅助下将导引管置入,插进动脉瘤所处位置,弹簧圈沿着导引管的置入方向脱卸,采用微导丝配合将微导管送至动脉瘤腔内,并采用不同规格的弹簧圈将患者的动脉瘤给予堵塞。对照组于患者发病3d采用介入栓塞治疗,治疗方法与观察组一致。

1.4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神经状态、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及并发症,其中,①预后:包括病死、致残。②神经状态: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精神状态进行评价,分数在0~30分,27~30分,精神状态良好,21~26分,轻度认知功能障碍;10~20分中度功能障碍;0~9分,重度认知功能障碍。③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3]:包括意识水平、视野、面瘫、下肢运动、上肢运动等,总分45分,分数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④生活质量:采用卡氏功能状态量表(KP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总分100分,分数越高,患者生存质量越好。⑤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包括患者着装、卫生、生活能力等,总分为100分,95~100分,患者完全独立;75~94分轻度生活能力障碍;46~74分为中度生活能力障碍;21~45分为生活能力重度障碍;0~20分为患者生活不能自理。⑥并发症:包括脑出血、血管痉挛、心律失常。

1.5疗效判定:两组患者疗效判定如下:患者完全栓塞或栓塞程度在90%以上,为显效;患者栓塞程度在50%以上,为有效;患者栓塞程度为49%以下,为无效;(显效+有效)/42例×100%为总有效率。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2两组患者预后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病死率为2.38%、致残率为4.7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预后效果比较n(%)

2.3两组患者NIHSS评分、ADL评分、MMSE及其KPS评分比较: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组别不同时点患者的NHISS评分、KPS评分、ADL评分、MMSE评分的主体内效应及主体间效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SD-t成对检验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各指标比较,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HI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PS评分、ADL评分、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NIHSS ADL及KPS评分比较

2.4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总并发症为7.14%,显著低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n(%)

3 讨 论

颅内动脉瘤多发于中老年群体,该病是神经外科病变之一,考虑是血管壁囊性突起所致,其病理机制包括两大因素,一为先天性因素,这是由于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血管壁局部病变所致;二为后天性因素,主要是患者因血管炎、动脉硬化及严重高血压所致[4]。大部分患者因动脉瘤体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加重患者临床症状,严重时会危及其生命安全。开颅手术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手段之一,但该手术对患者的损伤较大,易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进一步增加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风险,故开颅手术在临床治疗中受到了限制[5]。

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逐渐成熟,介入栓塞在临床上应用广泛,该治疗方法对患者损伤小、具有快速促进患者恢复的特点,目前介入栓塞治疗已被纳入理想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之一。但临床上对介入栓塞治疗的时机依然饱受争议[6]。有研究显示,在颅内动脉瘤3d内采取介入治疗可加重患者的脑组织损伤[7],也有研究表示,在患者发生颅内动脉瘤3d内采取介入治疗是最佳的治疗时机[8]。本研究结果显示,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提高、病死率及致残率显著降低,提示较延期介入栓塞而言,早期介入栓塞治疗独具优势,可显著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颅内动脉瘤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其中脑血管痉挛是其常见并发症之一,多发于颅内动脉瘤患者出血后的4~15d内,并且可持续数日甚至是数周,造成不可逆性脑损伤,颅内动脉瘤患者如果出现血肿,可引起患者脑梗死,造成不同程度的肢体障碍,而本研究采用早期介入栓塞治疗后,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早期栓塞治疗可显著减少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并发症,究其原因在于颅内动脉瘤在3d后会出现血管痉挛症状,易引发多种并发症,最终导致手术操作中导管插入难度增加,影响患者预后,而使用早期介入治疗后,由于患者瘤体部位血块中的红细胞未产生溶解[9],脑血管痉挛不会加重,故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NHI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早期介入栓塞治疗可促进颅内动脉瘤神经功能恢复,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①颅内动脉瘤患者患病时间越长,病情会进一步恶化,发生并发症的风险也显著增高,可对患者的神经功能造成损伤[10];②治疗时间较晚,颅内动脉瘤患者会发生血管性病变及其颅内血管损伤等,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造成影响,完全栓塞率显著下降,对患者的神经功能产生损伤。

颅内动脉瘤患者精神状态不佳,日常自理能力显著降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KPS评分、ADL评分及其ME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由于早期介入栓塞可有效增加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完全栓塞比例,故其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恢复其精神状态、显著提高生活品质。

综上所述,早期介入栓塞应用于颅内动脉瘤中具有确切的治疗效果,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效果及精神状态,恢复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精神状态栓塞神经功能
心理护理对宫颈癌术后患者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组蛋白和TLRs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阿哌沙班治疗肿瘤相关性血栓栓塞的获益与风险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肺隔离综合症经皮导管血管栓塞术1例
还不都一样
体育教学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重要性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