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思想在景观设计中的体现
2020-09-01邵媛媛
邵媛媛
(西安市古建园林设计研究院,西安 710082)
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思想之一,通过精炼的语言阐释世界的本体、本原、基本规律和原理。《庄子·齐物论》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两者均阐述了中国古典园林“天人合一”理念的重要哲学思想,因此,“道法自然”也慢慢地成为中国古典园林总的艺术法则。景观设计是大自然、人类生活环境的组成部分,人们在景观设计过程中通过道家思想指引,使人类生活环境和自然界环境处于和谐的空间之中[1]。
1 阴阳平衡思想在景观设计中的体现
阴阳学说运用到景观设计中,主要通过场地开阔程度、方位变化、景观类型等进行表现,如小环境相对于大环境为阴阳对应关系;软景相对于硬景为阴阳对应关系;阴影地方相对于光斑地方为阴阳对应关系;安静空间相对于活动空间为阴阳对应关系;文化景观相对于实体景观为阴阳对应关系[2]。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中国的古典园林充满了阴阳平衡思想,中国古典园林(图1)中的围棋,黑白子既包含了阴阳乾坤的变化,又体现了万物的和谐统一。
图1 园林中的围棋黑白子景观
北京故宫(图2)的规划与建筑布局严格运用了阴阳平衡原则,在故宫,帝王执政的场所这些属于阳性的建筑放在前面,皇帝、皇后生活的寝宫放在后方,即符合阴阳之说。故宫前边安排三座大殿,后宫部分只有乾清和坤宁二宫,交泰殿是后期加建的,符合单数为阳、双数为阴之说。故宫建筑均以“间”为基本空间单元,按奇数一字展开。在中轴线口的皇帝用房,都是九间,深五间,含九五之数。如九龙壁、九龙椅、九九八十一门钉。甚至九龙壁亦由此及彼9块画面组成,都是含“九”之数,正对应了“九九归一,一生二”,是为阴阳最平衡之“太极”说[3]。
图2 北京故宫
在现代景观设计中阴阳平衡思想也处处得到体现,具体表现为景观主题的表达:高雅与通俗;表现手法:疏与密、虚与实;结构组织:繁杂与单纯等[4]。比如,西安兴庆公园(图3、4、5)中植物景观的设计。阳性树种喜光,需要充足的光照,茂盛生长;喜阳植物还有牡丹、玫瑰、芍药以及菊花等;相反,阴性树种喜阴,不需要太多光照。常见的喜阴植物还有万年青、大叶黄杨等。
图3 西安兴庆公园植物图
图4 牡丹(阳性植物)
图5 大叶黄杨(阴性植物)
景观设计中体现阴阳平衡思想还有很多,比如在建筑室内环境的“阴阳平衡”、室外配套环境的“阴阳平衡”、色调协调环境的“阴阳平衡”等。
2 方圆平衡思想在景观设计中的体现
“方”和“圆”是数学中最为普通的几何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他们的踪影,方圆形成对立统一,才有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之说。
圆形在自然界中随处可见。用动的眼光看,大至宇宙、小至粒子,都有圆的痕迹:星球及其运动轨道,下落中的水滴,石块投入水面产生的波纹,树干的截面等。用静的眼光看,圆具有高度的对称性,其形状增之嫌多,减之嫌少,唯此最为完备,匀称、稳定、和谐。再观方形,方形拥有四边四角,代表着四面八方,其特点是平稳正直,不曲不斜,泾渭分明,四平八稳。但受客观环境影响,自然界中真正方形的事物,几乎无处可寻。然而,圆虽曲,却随手可画;方虽直,但做起来很难[5]。
中国古代的方孔圆钱(图6),造型设计体现着道家辩证法思想,以有形的圆,弥补无形的天;以无内容的虚方,对有形的实地,突出反映道家的阴阳论,“有无”“虚实”相对,天、地、人和谐思想的具体体现。
图6 古代方孔圆钱
在中国的建筑史中,也有方圆思想的体现。北京天坛(图7),天坛建筑的主要设计思想是突出天空的辽阔高远,用圆形表现“天”的至高无上;方形表现整个地坛建筑的端庄、雄伟,使天和地达到和谐统一。
图7 北京天坛鸟瞰图
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俞孔坚设计的作品《方圆》(图8),比较淋漓尽致的体现了方圆平衡的思想。“方圆”项目通过挖填方,在场地中形成一个方形水池。将土方对于四周,形成围合的高亢之地,便于种植竹林,已形成围合的方形空间。水池反射天光,流动的浮云和变幻日月以及四季变幻的植被,在有限的空间中创造出无限的风景。曲线形的木栈道对角穿越方形水池,漂浮于水面。小栈道仅50 cm宽,容一人穿行。它是“圆”的符号,也是体验水池无限风光的路径。水池中间是三丛红色竹竿,它们可取之四周竹林的老杆,是可再生的材料。垂直的竹竿丛沿木栈道分布,令行走在栈道上的游客体验穿越的快感。垂直的竹丛倒影水中,与变换的天景相辉映,创造出宁静和深远的氛围[6]。虽然水深只有30 cm,却通过垂直向天的红色竹竿,创造出无限深远的感觉。方圆周边和水中植物全部为中国植物,渲染出浓郁的中国气氛。方与圆,直与曲,饱和的红色与变换的水色和天空,生机勃勃的绿色竹丛与刺上天空的红色竹竿,从元素到空间,“方圆”让人体验到的中国既是传统的中国,更是当代的中国。
图8 景观园林作品《方圆》
3 曲直平衡思想在景观设计中的体现
在中国古代,当谈起园林文化,都离不开事物的曲线之美,曲美是“道”的文化底蕴。我国古代园林的“曲”是道家“阴柔”、“贵雌”文化哲学思想上的具体表现。“道”性至柔,柔则必曲。在古代园林中,许多设计以曲线见长,园林中的建筑物或是草树花卉、山水道路,都具有丰富的曲线之美。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特别强强调曲线美、婀娜多姿,令人流连忘返。曲线说明柔和、流动感和丰富性,我国古典园林中的桥(图9)、廊(图10)、墙(图11)。中国古典园林中大部分的线都顺应成自然的曲线,道路蜿蜒,山峰起伏、河湖弯曲,也避免植物配置形成规则的直线,高低错落、左右参差,形成自然弯曲和自然起伏,即便是亭台楼阁等这样的人工建筑,也将屋顶起翘形成自由的曲线,与周围的直道等形成曲直平衡,达到和谐[7]。
图9 桥
图10 廊
图11 墙
4 刚柔平衡思想在景观设计中的体现
刚柔并济是道家的哲学思想,刚柔并济是每个人的向往,性格偏向中性化让人们具备勇敢、刚毅、强悍的同时又保持文采、柔和、温柔[8]。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漏窗(图12),在造型手法上刚柔并济,形式优美,寓意深远。漏窗将真实的自然风景,用美似画框的门、窗、乔木树冠抱合而成的空间将远景框起来。这是一种用有限的空间框架去采收无限空间的局部画面的构景手法。这种框景的艺术效果在我国古代园林中很常见,将某一局部景观突出,从观赏者角度的变换造成景致的变换,以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9]。
图12 古典园林中的漏窗
现代设计中刚柔平衡的例子很多,例如某小区(图13、14、15、16)中,独具特色的园林造景。 “人居水上,水入城中,人水相依,景自天成”。水系美景高低错落有致,在阳光的照耀下,活水的灵动与建筑刚柔并济,湖景、园景交融,每一处景观,自然、轻松,各有妙处,都是雕琢之作。通透的铁艺廊架给人以厚重、古朴的美感,刚柔并济,虚实结合、方正有容[10-11]。 这些铁艺雕塑结合了西方艺术与古老文明的思想,以独特的质感和精湛的手法,成为城市景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使人在有限的空间感受无限的激情,让灵感升华。
图13 城市景观雕塑一
图14 城市景观雕塑二
图15 城市景观雕塑三
图16 铁艺廊架
5 明暗平衡思想在景观设计中的体现
明暗在景观设计中的直观表现就是光和色。人们根据不同的使用功能进行组织和设计,特别是人工光的明度、色彩、角度等方面都能熟练运用,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梦幻效果,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作用是无法取代[19]。例如,大唐芙蓉园的“国际流行音乐节”(图17),夜晚通过灯光光影、明暗的变化可以使物体的造型再度创作形成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园区中经常利用多种光效组合创造出虚、实、明、暗交替的扩展空间,通过对比及分割了空间、突出了主题,使人产生梦幻般的意境,路灯的单色昏暗与音乐广场绚丽的光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光的强、弱、冷、暖来表现把区域与空间进行了有效的界定,用冷暖来暗示空间的使用功能,用明暗来区分空间的过渡[12,13]。
图17 大唐芙蓉园的“国际流行音乐节”
景观中色彩也是阴暗的另一个表现特征。色彩设计主要是通过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三元素变化,产生明暗、冷暖的效果。色彩使用的目的也是要和谐统一,色彩关系协调、合理,恰当地处理好色彩与景物的搭配才能创造出美好的活动空间[14]。例如,陕西省图书馆阅览室(图18、19)整体空间以安静、庄重、明快为主,配以温馨的浅黄书架,周边环境点缀中绿色的植物,书架整齐的序列韵律与松散的活泼的绿色形成有机的整体,书架白色的格栅和各种颜色的书籍与墙面白色、地面石头灰色形成合理的区分。阅览室给人的感觉安静、舒适,再以浅黄色的壁灯点缀,整个空间色彩协调一致,符合阅览室整体的色彩要求。
图18 陕西省图书馆图
图19 陕西省图书馆阅览室
6 对立统一的和谐思想在景观设计中的体现
老子的和谐思想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和谐。和谐是最完美的对立统一。在中国传统园林建筑艺术中,园林建筑要与山体和谐协调。如颐和园的佛香阁地址(图20、21),原建九层琉璃塔,虽然高耸,但与山势不和谐,改建了既高耸又阔大、沉重的佛香阁后,可以说“镇住”了山体的横向扩展,因此与山体十分协调。建筑要与山石和谐协调,山石的材质地形态差异,使景观形成不同的性格,寓以不同感情,建筑的风格十分注意与山石风格协调,淡雅秀媚建筑,配以湖石假山,湖石玲珑剔透,情思绵绵;粗旷凝重建筑,则用黄石叠景,黄石棱角分明,质地浑厚,质朴刚毅[15,16]。
图20 佛香阁(颐和园)
图21 苏州拙政园中的建筑和水
园林建筑要与水和谐协调。在苏州拙政园中(图22),水面是园林布局的核心,它占不大的园林空间中大部分面积,水与建筑和谐配合。园林建筑要与植物绿化和谐协调。建筑与植物的关系形影不离,植物树木花草藤蔓的高低参差,亦刚亦柔,枯荣繁简。园林建筑亦要与文学和谐协调。中国传统园林几乎都有用以传神点睛的园名、楼名、匾额、楹联、书画、题刻、碑记等各种文学艺术依附于建筑,它是中国园林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是点明园林主题、强化园林意境的重要手段,或言志、或抒情、或状景,使“寸山多致,片石生情”,读之有声,品之有味,使秀美园景升华到无垠的艺术境界;退思园中的匾额、楹联与景物互相补充、衬托,把游移的意境凝固在建筑上或山水花木之间,它是游人识景的钥匙;而且碑刻、书画本身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与园林交相辉映,更提高了园林的格调,并诱发游人更多的联想和情趣,使园林意境得到进一步开拓。园林建筑本身要和谐协调。园林建筑单体或群体也与整个园林一样,基于多样对比、均衡统一、协调统一,在对比中找和谐协调,根据视觉“远观其势,近观其质”的特点。在平面布局上,立面景图上,采用竖直与水平、起伏与平直,远与近、轻与重、高与下、疏与密、虚与实、亮与暗、细腻与粗糙等多层次多样的对比,寓多样对比趣味于均衡的形状之中,达到均衡统一、协调统一的效果。
图22 退思园中的匾额和楹联
7 小结
中国传统园林景观设计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美学思想,形成了情景交融、诗情画意对立统一和谐协调的综合艺术。“天人合一”强调人与环境是一个整体,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的生活必须与自然环境浑然一体,达到和谐、安详、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