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第一框题 传统文化的继承 议题:“找寻家乡的传统文化”
2020-08-31刘晓雯
刘晓雯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核心是从文化传播、继承与创新方面分析人类文化的发展。本课中“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总的来看,知识难度不大,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故采用议题“找寻家乡的传统文化”来引领教学,用学生身边的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书本知识,提升能力,升华感情。
二、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但00后的学生受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影响比较大,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比较少,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适当引导学生感悟自己身边的传统文化,在实践中正确对待自己家乡的传统文化。
三、设计理念
依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 中“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的要求,特设计议题“找寻家乡的传统文化”来力争以生活化为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来设计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小组合作、课堂参与中展示自己的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对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及其影响,了解文化的继承性。分析传统文化的特点,明确传统文化作用的两重性,坚持正确的态度。
能力目标:培养分辨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的能力,通过对“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的作用”的分析,尝试用全面的、一分为二的方法看问题,从而生成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赏析和分析生活中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领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继承的热情。培养学生共同参与家乡传统文化建设的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传统文化的特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教学难点:传统文化在今天的作用。
六、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七、教学准备
教师依据课标和教材,开发、收集和整理课程资源,制作教学课件。学生预习课本知识,收集家乡的传统文化实例(照片、文字说明、实物、录像等)。
八、教学流程
九、教學反思
“教育是生活的需要,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本节课的最大收获是,让课程回归生活,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通过设计生活化的议题“找寻家乡的传统文化”, 让学生都能动起来去发现、寻找和分享家乡的传统文化,从而加强对家乡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树立了强烈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课堂教学中,摆脱了空洞的政治理论说教,使课堂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实现了生活主题与课程内容很好结合。另外,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也喜欢这样生活化的教学课堂。让我们的政治课多一点“从生活中来,再现生活,回归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