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生活化主题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途径与成效
2020-08-31杨佳
杨佳
一、问题提出
幼儿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社会性发展是儿童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社会性发展是儿童从一个自然人,逐渐掌握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与社会行为技能,成长为一个社会人的过程。儿童逐渐步入社会的过程,是在个体与社会群体、儿童集体以及同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实现的。
在我国幼儿早期教育中,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思想”提出“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理念,为了抓住、整合生活当中的教育契机,我们尝试以主题活动为抓手,将生活活动与主题活动相结合,让主题从生活中来,实践到生活中去,成为生活化的主题活动。
以社会领域目标为核心的生活化主题活动的开展,不仅有利于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能力,转变家长教育观念。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内容
1.如何通过主题活动中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成效如何?
2.如何提高教师实施主题活动的能力,成效如何?
3.如何在主题活动中转变家长观念,成效如何?
(二)研究方法
采取行动研究法,以园级、年级组、班级为单位,根据幼儿兴趣、社会热点以及教师对幼儿发展的关键经验的价值判断,设计、组织、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在活动中能够渗透社会性发展目标,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通过自然观察、参与性观察、非参与性观察实现数据收集。
三、研究发现
(一)通过生活化主题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1.主题的来源
生活化的主题活动来源于幼儿的兴趣、接触了解社会的需要以及教师对幼儿发展关键经验和品质的价值判断,主题的选择基于教师对幼儿发展现状的观察与了解以及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关键经验的掌握。在日常生活中,教师从幼儿的自我意识、人际交往、社会学习三个方面对幼儿进行观察与分析,结合幼儿兴趣,确定主题。
在幼儿的生活中,很多实事与幼儿息息相关,同样吸引着幼儿的兴趣,环保问题一直是民众关注的问题,这一问题同样引发了幼儿的兴趣,通过主题活动,激发了幼儿环境保护的意识,并能从生活中、从自身的行为着手,关心、爱护周围的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
2.以幼儿兴趣为着手点,深入挖掘其中的社会性教育契机
幼儿在日常活动中,会在某一时期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教师就要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深入开展主题活动,并在真实的生活活动中,关注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状况,例如大班幼儿对国画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抓住幼儿这一兴趣点,开展了国画主题,在主题开展过程中,教师将幼儿兴趣点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目标相融合,活动从画国画延伸至参观画展,最后大班的小朋友们迁移参观画展的实践经验,将人员分工以及相应的社会规则迁移到主题活动中,开办了一场属于他们自己的画展。
3.依托传统文化,开展主题活动
传统文化的传承离幼儿的生活并不遥远,就渗透在生活当中,我们抓住节日契机,挖掘其中的社会性教育价值,通过主题的深入开展引导幼儿了解节日庆祝形式背后的文化背景,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提高教师实施主题活动的能力
1.通过体验式研究,引发教师的深入思考
为引导教师深入理解主题开展的意义及方式,采用体验式的方法,了解教师感兴趣的话题以及实际需求或问题,迁移教师的前期经验,设计主题网络图。
2.开拓思维导图的运用方式,帮助教师梳理研究思路
在研究初期,我们将思维导图引进到课题当中,引导教师了解、运用思维导图。在教师掌握导图基本使用方式后,尝试拓展思维导图的运用方式,在主题网络的构想、研讨活动思路整理、学习活动记录等多种活动中熟练运用思维导图。教师尝试根据本年龄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幼儿活动中,帮助幼儿思考与表达。
(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家园共育
将生活化的主题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通过教师、家长的共同设计与组织,帮助家长在过程中了解幼儿发展目标,了解更多的科学育儿的方法。
四、研究成效
(一)幼儿社会性发展
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面对着不同的发展需要,例如小班幼儿的分离焦虑情绪、大班幼儿的幼小衔接阶段,教师根据幼儿的需求以及社会领域核心目标设计主题活动,通过适时的系列活动,帮助幼儿自然过渡。
1.小班自我意识发展
(1)了解自己的基本情况,能够感受到自己与他人的不同;(2)能主动表达自己的需求、喜好、意愿、想法与情绪情感,萌发自信心;(3)能自己选择活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发展初步的独立性。
2.中班人际交往发展
(1)了解认识自己的亲人、朋友以及与自己的生活有关的其他人;(2)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关心他人,向父母亲人,老师和同伴表达自己的爱;(3)能够准确的使用各种文明用语,有礼貌的与人交往;(4)在教师的引导下,能与他人合作分享,学会轮流、等待和谦让;(5)能够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解决同伴交往中的冲突。
3.大班幼儿社会适应发展
(1)了解不同社会职业角色的人们的劳动及其与人们生活的關系,学会尊重和爱惜他人的劳动成果;(2)能够主动帮助他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萌发集体意识和责任感(3)增进对自己祖国、家乡的了解与热爱(4)爱护公共环境,遵守基本的文明行为规范和社会道德规范,初步培养诚实、勇敢的良好品质。
(二)教师的专业发展
新教师从研究初期不了解幼儿社会性发展目标,到中期新教师注重幼儿社会性发展目标的学习,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社会性发展目标对主题活动进行设计、组织、反思,研究后期,教师能够迁移经验,在生活活动、游戏活动等环节中注重幼儿社会性发展目标的挖掘,注重幼儿人际交往、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三)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
家长在主题活动中不再是一名旁观者,而是设计者、支持者,研究过程中,多次参与主题活动,参与主题教育研讨以及评价活动,通过“家园携手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主题沙龙”“家长教研会”“家长教育心得分享”“关注孩子的社会性发展——爸爸妈妈教育故事”等活动以及邀请家长与教师共同参与幼儿主题研讨活动,了解主题活动的意义及目标,等方式多种方式了解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目标,其中94% 家长关注幼儿参与主题活动的程度, 97% 家长认为通过参与主题活动,幼儿的社会性得到了发展,97% 家长对幼儿园开展多样的主题活动表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