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2020-08-31陈丽萍
陈丽萍
摘要: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这足以说明,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今后的发展将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学习习惯 课堂教学 小学教育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次成型的,而是需要多渠道、多层全方位的培养,经过反复的、长期的训练才能养成,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浅谈:
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习、生活、人生道路、人际关系有重要影响。习惯是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在什么情况下就按什么规则去行动。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发挥下意识的作用。下意识的特点是直接受习惯的支配。一个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人,他的下意识会随时随地地支配他按照平时习惯了的套路做那些与学习相关的事,使之在不知不觉中,事情做得轻轻松松,有条有理。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便可终身受益
二、养成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措施
由于小学生的水平和接受能力存在差异,所以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应分层次对待,尽量具体可行,贴近学生生活,为学生所接受。小学生在学校受教育的时间最多,与教师在一起的次数也最多。所以教师的言行举止、态度、价值观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具体做法如下:
(一)尊重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随着小学儿童独立性与批判性的不断发展,他们与父母教师关系开始从依赖趋向独立,不再完全信服成人的权威。作为教师要深入孩子们心中去,与学生打成一片,观察学生的言行,耐心倾听学生的谈话,了解学生的想法,分析学生的要求,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满足学生的成就需要,从而找到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切入点,然后进行引导。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体验学生情感情緒,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静下心来耐心听取学生的心声。
(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要抓早、抓实、抓过程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进,所以尽早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学生在年龄小时,习惯既容易建立,也易于巩固,不良的学习习惯若被及时发现易于纠正,等到不良习惯越积越多并稳固定形时,既影响良好习惯的建立,又不易正。所以从小学一年级,甚至幼儿园起,就要开始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强化训练,从而形成稳定的自觉的好习惯。
(三)循序渐进,逐步发展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一朝一夕养成,也不能统统一下子养成,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结合能力增长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
(四)严格要求,密切配合
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依靠学生反复的实践,并且对学生来说,应主要放在课堂上进行。小学低年级学生自觉能力差,良好学习习惯易产生,也易消退,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反复练,直到牢固为止。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情,但不能只讲要求,而应结合教学实际,精心备课,细心指量,反复训练,严格督促,使良好习惯的养成融于教学之中,同时在反复实践和强化训练中,要注意教师与家长之间,班与班之间的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否则会降低强化效果,影响良好习惯的形成。
(五)树立榜样,启发自觉
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家长、教师的要求或模仿他人情况下形成的,所以设身处地,树立榜样,不仅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就是对高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更多树立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榜样,对学生的每一点良好行为,教师要及时鼓励,同时家长和教师也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做好学生的表率,不能使自己的不良习惯”传染”到孩子的身上。
总之,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与教师的合作,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学生与学生的交流讨论与竞争,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小事抓起,从身边的榜样抓起,从学生的学习生活经验抓起。重在奖励少批评,坏习惯用减法,好习惯用加法。要相信学生,要培养学生树立自信心“相信我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