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班主任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2020-08-31林天黎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17期
关键词:扁担心理品质心理健康

林天黎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保障措施中提出,要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部则发布了《关于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等学科的通知》,深化教师培训管理改革。班主任要想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者,则必须要积极推进自身积极心理品质提升。积极心理品质是指在先天潜能和环境教育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所反映出来的一组积极心理特质,这些心理特质影响或决定着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方式的积极取向,继而为个体拥有幸福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对学生的影响,是用一切品质的总和来接触学生和影响学生,以达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目的。

美国教育心理学博士吉诺特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在学校当了若干年教师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性的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式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学生丢脸,也能使他们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如何帮助班主任体验更多的积极情绪,构建班主任心理健康人文教学环境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那么影响班主任心里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

一、来自班主任角色社会期待和人际关系方面方面的心理压力

社会对班主任的要求不断攀升,班主任成为一条被赋予太多的使命和责任的扁担,扁担的一头担着学校的要求:班主任要成为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学术成果的创造者,学生群体的领导者,学校管理的执行者;扁担的另一头担着家长的心愿:他们孩子的班主任应该是学富五车、德高望重的人生导师,指导学生走上人生的巅峰。班主任要时时刻刻以厘以毫计算扁担的长短,精打细算地移动扁担的支点,保持扁担的平衡,这都需要班主任培养随时进行角色转换的能力,而这种高度的自我调控能力又是常人難以具备的,由此而引起的内心冲突是班主任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本原因,许多班主任感到不应当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脆弱和缺点,不利于班主任调节和疏导不良情绪。

二、来自教育工作方面的心理压力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最容易从模仿老师的行为开始。班主任在学生面前需要以榜样的姿态和标准化、规范化的形象出现,要成为学生命中的“贵人”,一个班的“统帅”、几十个学生的“保姆”、一个小集体的“法官”,几十个孩子的“心理咨询师”,班级大舞台的“导演”等,其实班主任并不是神,也有属于自己的喜怒哀乐,在工作中遇到诸如学生违纪犯规、调皮捣蛋、逆反对抗、屡教不改等使人烦躁气愤的突发事件时,都不得不克制自己的情绪。长期处于这种紧张和矛盾的精神状态之中,就容易变得情绪压抑和紧张,甚至诱发躯体化、强迫症等心理问题和身体不适等问题。

三、来自学习进修方面和家庭方面的心理压力

作为学校工作的中坚力量,班主任只能长时间超负荷工作,除了每天面临繁重的教学任务和教改实践,还要面临普通话考核、教育学培训、心理学考试、职称考试、班主任工作考核、撰写论文、科研项目的落实等种种压力。他们因为长期超负荷地工作,无暇顾及家人,容易与家人产生家庭矛盾。当个人能力一时难以适应职业素质的矛盾产生后,就容易导致职业认同感降低,出现自卑、压抑和焦虑的情绪。

要想提高班主任心理健康水平,培养班主任积极的心理品质有以下策略:

(一)外附激励

外附激励是指来自于组织力量的驱使,是通过组织的奖惩、评比来实现的,外附激励包括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两类。精神激励包括学校领导在要求班主任完成学校相应的教学管理任务的同时,也要注重人性化的管理,强调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尽可能满足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基本需要,同时积极关心班主任的生活,引导和帮助班主任构建积极的家庭环境。物质激励方面包括学校在基本的人事管理及绩效核定上,要积极完善评优、评先和职称等各种评审机制,搭建公平、公正的晋升平台,使班主任工作量与教学工作量达到平衡,评优、评先、评职称时应突出班主任工作的分量,坚持多劳多得,提升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增强班主任的工作激情,促进形成健康积极的心理品质,提升岗位自信心。外附激励是内滋激励的动力。

(二)内滋激励

内滋激励是人们自身产生的发自内心的一种激励力量,包括学习新知识和技能、责任感、光荣感、成就感等,这是一种高层次的激励,它产生的力量是最大最有效的。内滋激励有助于班主任“开发自己”,使自己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舞台激情”。

首先,班主任必须要有职业幸福感,愉快地接受班级管理工作,树立正确的育人理想,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意识,理智的认识、评价和对待自己以及班主任工作。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成长规律、个体智商、能力差异等,了解本班每一个学生的家庭情况、个性、兴趣爱好等,只有提升素质、走进学生心里,以真心换真情、与学生平等和谐相处,才能真正促进自我发展,实现自我成长,保持心理健康。

其次,班主任一定要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教学活动以及对各项教学事务的处理。第一、充分利用德育实践周,教务管理工作事半功倍;第二、合理安排时间、分清事情主次,遇事及时处理;第三、班级岗位安排人尽其才,实现管理最优化;第四、整合管理,集中处理类似事件,提高效率,从班主任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升课程教学的质量,在管理上要与基本的教学时间合理划分,增强管理的灵活性。

最后,班主任要学会转移注意力。当班主任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或者压力的时候,不能释放到学生身上,要学会合理转移注意力,比如跑步、听音乐、看电影等,使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以此来调节心情,减轻工作上的压力。班主任要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过度的焦虑、气愤、压抑等不良情绪会影响身体,要确保自我的身心健康。

猜你喜欢

扁担心理品质心理健康
普通高中家长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江苏省儿童七项心理品质调查报告(下)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挑扁担
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教育的实践
读读绕口令提提神吧!
彩虹扁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