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课程标准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2020-08-31陈清桃
陈清桃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场所,如何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是每个一线教师所关注的问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因此,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下面谈谈本人的见解。
一、根据学生的实际,定位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中必须考虑的要素,它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因此教师在预设教学方案时,首先在认真分析学生和客观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的教学目标。对于每一课的目标确定,除了必须尊重本课教学内容以外,还要使之尽可能地切合本班学生学习的实际。目标过高,学生难于达到,目标过低,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目标确定的过程中,应尊重学情的确定。
二、根据学生的实际恰当处理教材
数学能力是随着知识的发生而同时形成的,无论是形成一个概念,掌握一条法则,会做一个习题,都应该从不同的能力角度来培养和提高。通过教师的教学,应使学生了解所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弄清与前后知识的联系等,只有把握住教材,才能掌握教的主动。这样顺着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学生容易接受、掌握。
三、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
数学概念、定义、公式、法则、定理等都是数学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容易被忽视。事实上,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正是数学能力的培养过程。一个定理的证明往往是新知识的发现过程,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就培养了数学能力。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而轻视学习过程,这是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弊端。教师在传统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而缺少对学生的学习全过程的发掘,导致学生思考问题方法的匮乏,同时有意无意地压制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只注重结果的做法导致学生学习知识的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很明显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质量。有的教师喜欢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并要求学生马上运用这个结论解答各种变式题,这样学生出现严重“消化不良”,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因此,要改变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方法,要把知识形成过程看作是数学能力培养的过程。
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把重点放在揭示各个知识形成的方法,展示学习新知识的思维过程,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掌握规律。因此,要改变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方法,要把知识形成过程看作是数学能力培养的过程。例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公式法时,求根公式的推导比较复杂,有些老师在教学时干脆不讲公式的推导过程,而是直接把结果(公式)告诉学生,要求他们把公式记住来用就行了,这样看起来节约了很多时间,其实不然。我曾经做过一次实验:两个班的学生基础差异不大,其中一个班先进行公式的推导,然后让学生归纳公式的特点,再应用公式解方程,这样下来时间比较紧。而另一个班是直接给出公式,然后让学生记忆好公式,再讲公式的应用,显然这样学生就有较多的时间练习,效果也不错。但到了这章的单元测验时,两個班的效果截然不同,讲了公式的推导过程的那个班,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运用公式,而没有讲公式的推导过程的那个班就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记错公式,有的甚至连公式都忘记了。可见,“磨刀不误砍柴工”,在教学中应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让学生体会知识的形成,使学生的认知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样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也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过程与方法”的目标要求。
四、抓住学生的暴露问题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的提问和板演,学生的分组讨论、课堂练习等都可以从中听到或看到许多信息,对于那些典型、普遍性的问题必须及时解决,不能把问题的结症遗留下来。对于遗留问题也要有针对性地补,要注重实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最常用的做法是利用学生解题中的“错误”重新设计练习。现代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产生各种问题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正因为这样,课程标准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数学课堂中新知的教学如此,巩固练习形成技能的过程更应如此。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精心设计练习,以利于学生技能的形成。练习中,学生由于水平不同,往往会出现不同的答案,这些答案中有些是错误的,教师通过分析这些错误答案后,在此基础上重新设计练习,这样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我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增长率)问题时,学生比较易错的地方是经常搞不清是二次增长后的量还是增长后的总量。在课堂上我出了这样一道题,某校去年对实验器材的投资为2万元,预计今明两年的投资额为8万元,若设该校今明两年在实验器材投资上的平均增长率是x,求这个增长率?在巡视练习时,我发现一些同学是这样列式的:2(1+x)2 = 8,于是,我把这个算式写在黑板上,请大家讨论此算式错在哪里?同学们开始讨论起来,有的说,“平方”的位置错了,有的说审题错了,没搞清“8”是总量。我接着问:“你能把这道题改编成和这个算式相对应的题吗?一听说改编题目,大家很兴奋,都赶快动起笔来,积极性非常高。这样抓住练习过程中的一些可利用的“错误”去重新设计教学,重新设计练习,不但可以锻炼教师处理课堂教学突发事件的能力,还可以使犯“错误”的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保护,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出一种和谐、宽容、民主的教学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可谓一举两得。
作为一线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认真学习课程标准,为实施新课程,实现有效教学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