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高层建筑基础后浇带施工技术

2020-08-31金山

价值工程 2020年23期
关键词:高层建筑探讨基础

金山

摘要:在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化进程速度不断加快,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为满足人们生活和工作需求,高层建筑数量不断增加。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基础施工尤为重要,采用后浇带施工技术,转变传统的施工模式,一方面提高基础的强度,增强基础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保证后续的工程安全稳定的进行。本文围绕高层建筑基础后浇带施工技术展开讨论,为应用后浇带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s accelerating, and the number of urban populations is increasing. In order to meet people's living and working needs, the number of high-rise buildings is increasing. In the process of high-rise building construction, the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e use of post-pouring zon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o transform the traditional construction mode can improve the strength of the foundation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foundation on the one hand, and on the other hand, ensure the safety and stability of subsequent project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post-pouring zone in the foundation of high-rise buildings, and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post-pouring zone technology.

关键词:高层建筑;基础;后浇带施工;探讨

Key words: high-rise building;foundation;post-pouring zone construction;discussion

中图分类号:TU755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20)23-0133-02

0  引言

高中建筑基础施工过程中,基础项目是重要组成部分。在基础施工期间,会在基础结构中设置变形缝,变形缝的主要作用,在于有效处理混凝土收缩变形产生作用,主要为挤压作用,利用变形缝抵抗产生的收缩压力。在变形缝施工期间,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既能保证混凝土结构保持良好的连续状态,还能提高变形缝抵抗结构压缩的能力,从而提高基础的施工质量。

1  后浇带概述

1.1 后浇带的概念

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时,混凝土随着时间的推移,内部会出现水化热反应,水化热反应会释放出较多的热量,致使混凝土内部温度较高,与外部温度产生明显的温度差,在温度差作用下,混凝土出现收缩等情况。在混凝土结构的接触位置,需要设置变形缝,利用变形缝抵御混凝土变形产生的影响。一般将变形缝设置在基础底板或者墙体连接位置,变形缝可以将混凝土分为多个结构,向结构中进行混凝土浇筑,使不同的结构通过混凝土相互连接,最终形成统一的结构。

现阶段在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时,应用较为广泛的主要有三种,分别为沉降后浇带、温度后浇带以及伸缩后浇带。采用沉降后浇带,一般应用在主楼和裙房的连接位置,在该连接位置,主楼和裙房会出现不均匀沉降,该技术可以处理出现的沉降差。采用温度后浇带,可以防止混凝土受到温度的作用产生的较伸缩现象,有效避免混凝土出现拉裂情况。采用伸缩后浇带,在大规模高层建筑基础施工过程中,可以处理温度对混凝土产生的裂缝。

1.2 后浇带的功能

1.2.1 可处理沉降差问题

在高层建筑基础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考虑基础可能出现的沉降问题。进入到施工阶段,施工企业首先进行基础项目的后浇带施工,完成基础项目施工后,才能进行建筑后浇带施工。在基础项目上进行主体建筑施工,完成施工后等待沉降,直到沉降处于稳定状态,在主体结构和基础连接位置进行后浇带施工。针对高处建筑出现的沉降差问题,在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应充分考虑高层建筑对基础产生的应力、连接后构成整体产生的应力等,以便将建筑产生的沉降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1.2.2 降低温度收缩

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时,混凝土内部会出现水化热反应,水化热反应会释放出较多的热量,致使混凝土内部温度不断升高,在热量作用下,混凝土会出现收缩的情况。即便混凝土完成浇筑施工2个月后,仍能发现混凝土处于收缩状态,主要原因是混凝土内部与外部存在温度差。此外混凝土在受到外部应力作用下,混凝土结构受到应力,内部会出现较多的裂缝,裂缝会严重影响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针对混凝土受到温度作用产生的裂缝问题,采用预留后浇带施工技术,利用预留的后浇带,作用在出现收缩情况的混凝土上,可以抵消混凝土受到的应力,一方面有效增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另一方面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抵抗应力,使混凝土处于稳定的状态。

1.2.3 后浇带的设定

在设定后浇带时,应遵循抗放兼具、以放为关键的原则。混凝土浇筑后会出现裂缝,设定后浇带后,可以对混凝土产生约束应力,有效控制混凝土产生的裂缝。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相关规定,在高层地下室地基施工期间,应设定贯通底板等后浇带,使用后浇带代替变形缝,并且设定的后浇带间距超过伸缩缝,有助于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2  高层建筑基础后浇带施工工艺

2.1 后浇带模板支设

在后浇带施工的准备阶段,将后浇带架设在底板、墙体以及顶板等位置。在底板架设后浇带模板时,使用钢筋作为模板的骨架,在骨架上设置双层钢丝,用于提升骨架的支护能力,可以省去骨架与底板钢筋焊接的过程,在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的同时,有效消除钢筋混凝土产生的斜向、水平方向产生的应力,还能提高结构承载能力。在模板上架设钢丝网片时,要求施工人员必须保证钢丝网绑扎的牢固性,同时对以下位置进行密封处理,包括钢片板与网片的连接位置、下口保护层等。在墙体架设模板时,根据钢筋的间距安装竹胶板,设置竹胶板的割口,在割口位置安装木方,将木方作为背楞增强模板的稳定性。在墙体进行后浇带施工时,还应在墙体拼接两块后浇带,使用短木方支撑后浇带。

完成后浇带施工后,在拆除模板过程中,首先应拆除木方,然后拆除竹胶板。在顶板进行后浇带施工时,架设模板的方式与传统方式相同,但是应控制模板的长度,如横向支撑长度,使模板处于稳定的加固状态。

2.2 后浇带钢筋绑扎

提升后浇带结构的稳定性,使后浇带结构具有整体性特点,需要施工人员重视钢筋绑扎操作。在钢筋绑扎过程中,要求钢筋绑扎保持在连续贯通状态。但是在收缩裂缝位置进行后浇带施工时,需要约束混凝土产生的收缩,有助于将裂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此外加强对混凝土的约束,可以避免钢筋出现断裂情况,保证混凝土具备良好的承载能力。在钢筋绑扎设计过程中,将后浇带宽度设置在一定范围内,利用钢筋绑扎的长度,在后浇带上配置附加钢筋,防止后浇带处连接钢筋出现断块情况。

2.3 后浇带防水细节处理

高层建筑基础进行后浇带施工,首先在底板和基础结构的外部设置止水带,然后在垫层、防水层等位置,浇筑相同标号的混凝土,并且在上述位置配置附加钢筋,有效做好后浇带防水工作。进入到防水施工阶段,在正常标高以下的位置,开始进行后浇带施工。在标高以下的位置进行混凝土浇筑,可以使混凝土快速进入到防水层结构中,有效缩短防水层的施工时间,为后续的施工提供便利的条件。

2.4 后浇带成品保护

以底板后浇带施工为例,开展后浇带成品保护工作,需要在后浇带墙体两端位置设立临时挡水砖墙,并且在墙壁的两端,使用防水砂浆进行封堵,封端范围一直延伸至后浇带墙体,通过设立临时挡水墙,可以封堵施工中地质結构中产生的地下水。此外在后浇带养护工作中,还应及时清理后浇带施工缝残留的杂质,并且使用木模板,封堵墙壁的顶部,使顶部与墙体处于封闭状态的同时,还能避免杂物掉落在后浇带内。

2.5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与养护

在后浇带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求施工企业使用具有无收缩性质的混凝土,在无收缩混凝土内加入微膨剂,将后浇带混凝土的膨胀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在配置后浇带混凝土时,为控制混凝土产生的水化热反应,应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进入到混凝土浇筑环节,在浇筑的同时,施工人员应对混凝土进行充分的振捣,防止混凝土出现蜂窝,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符合使用标准。在完成混凝土浇筑后,施工人员应对混凝土进行抹平、压光等操作,同时在混凝土的初凝阶段,在混凝土表面使用麻袋遮盖,然后进行洒水养护,通过养护直至混凝土的强度达到使用标准。

3  高层建筑基础后浇带施工注意事项

3.1 后浇带接缝应契合施工图规范

高层建筑基础后浇带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应根据施工图规范进行操作,要求后浇带的接口位置、堵板头等使用凸条进行封堵。通过封堵可以避免后浇带自然斜坡出现坡差,既能降低后浇带施工的难度,还能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符合建设标准。

3.2 应运用无收缩混凝土

后浇带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无收缩混凝土。无收缩混凝土具有无收缩特点,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架设稳固的模板,在浇筑混凝土的同时,还应进行充分的振捣,完成混凝土浇筑施工后,对混凝土进行全面的养护。混凝土施工时,施工企业应避免使用普通混凝土,在制拌无收缩混凝土时,采用机械制拌的方式,有效增强混凝土的无收缩性能。

3.3 后浇带施工阶段跨内模板与支撑不得拆卸

在后浇带混凝土比较早的准备阶段,施工企业应对后浇带跨内梁板结构进行检查,如果发现梁板结构连接出现问题,需要调整连接状态,并且保证连接结构的完整性,严禁对连接结构进行拆卸,使梁板结构的悬臂具备良好的承载能力。在完成后浇带混凝土施工后,需要对后浇带混凝土强度进行检测,只有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标准,才能拆卸悬臂结构。在拆卸过程中,应按照由上到下的方式进行。在拆卸过程中,避免对后浇带混凝土造成破坏,使混凝土结构处于良好的整体性,保证后浇带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不受影响。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层建筑基础施工过程中,采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可以消除混凝土受到温度作用产生的应力,将混凝土产生的裂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在后浇带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求施工企业必须按照施工图规范进行施工,并且严格使用无收缩混凝土。进入到后浇带混凝土施工阶段,应保持内模板支撑结构的完整性,待混凝土的强度符合建设标准,才能拆卸支护模板。提高后浇带施工技术,可以增强建筑基础的强度,使建筑处于安全稳定的状态。

参考文献:

[1]段锦祥.高层建筑基础后浇带施工技术解析[J].价值工程,2018(21):575.

[2]兰建龙.谈高层建筑基础后浇带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14(18):42-43.

[3]程炜.高层建筑基础后浇带施工技术解析[J].居舍,2018(23):212.

猜你喜欢

高层建筑探讨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五抓五促”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