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土公路喜剧片中的救赎与治愈

2020-08-31孟霞井敏

牡丹 2020年14期
关键词:喜剧片小雨公路

孟霞 井敏

本土公路喜剧片通过喜剧性的方式将“在路上”的故事展现出来,表达着喜剧精神。这种电影带来的笑声具有委婉而多讽的独特风格,影片主要以旅途贯穿始终,通过从此地到彼地的变化来交代事件的整体发展脉络,并与当地传统和风土人情相融合,通过主人公与之发生的一系列或幽默或讽刺或荒诞的故事来展现喜剧性,通过人物之间的治愈和救赎来升华影片的整体价值,用旅程预示人生。

一、电影主题:从对立到和解

本土公路喜剧片中的喜剧精神多采用荒诞、失序、反讽和狂欢等形式,在揭露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紧张感的同时达到对人生的揭示。《囧》系列影片的出现,将公路喜剧片的鲜明特点体现出来。影片《人在囧途》讲述的是春运期间,玩具集团老板和挤奶工这两个身份对立的人物因为在路途中发生的一系列囧事进而变成了朋友,影片的核心在于老板的人生价值观得到了洗礼;影片《人再囧途之泰囧》讲述的是商业成功人士徐朗和以卖葱油饼为主的个体户王宝这两个身份差异较大的人物相遇后的日常生活,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的搞笑故事,最终徐朗实现了真情的回归并选择珍惜自己的妻儿;《囧妈》讲述的是陷于家庭和商业双重危机中的老板徐伊万和妈妈在前往莫斯科火车上所发生的一系列囧事,两人最终由对立转换成为和谐的母子关系。同样,电影《心花路放》讲述的是男主耿浩和妻子康小雨离婚后,与好友郝义前往大理时所发生的一系列趣事,在婚姻中被无情抛弃的耿浩陷入痛苦而不能自拔,好友郝义为了帮助他走出婚姻失败的阴影,开始了一段荒诞、离奇的猎艳之旅。

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主人公在陷入人生迷茫与无奈时,通过“在路上”的荒诞体验,最终走向积极向上的人生道路。公路喜剧片表现生活中的小人物,这使得观众可以在影片中实现、找到自我,找到其原型,并产生共鸣。滑稽的形象、木讷的行为、配合情节需求所出现的搞笑滑稽的音乐与方言的使用,也是公路喜剧片的创新之处。从电影主题来看,影片《人在囧途》和《人再囧途之泰囧》都是通过塑造人物的对立到融合再到真情的回归和价值观的升华。例如,《人在囧途》中,王宝强所饰演的“傻根儿”形象,在春运时与徐峥饰演的“成功人士”形象相遇,完美的人生总是相似,失意的人生总是各有各的不完美,这两类对立失意人的相遇、摩擦与碰撞,产生出了不同阶层的各种火花,但庆幸的是最终不同的失意人群都得到了内心的治愈。影片《港囧》和《囧妈》都是围绕中年人这一受众群体展开的,它们都共同体现了现代人的中年危机与无奈,就像影片《囧妈》中台词所呈现的:“一直以来,我们总是在争吵,可我们的出发点都是对彼此的爱,只不过这份爱是希望对方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个体都应该是完整的,爱不是控制和索取,爱是接纳和尊重。”生活中,这种中国式家庭关系总是禁锢和束缚着每个想要独立的个体,在追求自我的道路上,知识储备、自身阅历、社会环境的变化会使人总是被迫地脱离父母的期许航线,这期间发生的一切摩擦和碰撞其实都是源自爱,只不过这需要每个个体随时随地改变和调节自己才能实现与父母或爱人的和解与妥协。

二、认知自我

影片《囧妈》将代沟、中年危机体现得淋漓尽致。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曾将人的一生分为两半。在人的前半生,人们致力于形成自我,在世上立足,而在后半生,人们致力于为过去所有的努力寻找更大的意义。他发现当人们在经历人生的后半程时会经历外在的丧失,是否发生危机,关键在于人们如何应对这些丧失。往往人们的内在需求与外在需求总是相差甚远,如果人们总是能够让别人准确地知道了解自己的内在需求,做到真正接纳自我与他人,那么这种危机也就不存在了。孩童时期,大家对父母满是崇拜与喜爱,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崇拜会渐渐退却,叛逆与反抗渐渐地与日俱增,直到中年及中年之后,人们与自己的父母才能慢慢和解。影片《囧妈》中,徐伊万的和解是从他意识到母亲的脆弱和妻子的离开开始的,而这一切都是他一直以来所漠视的。这些被他所漠视的人和感情终于不再无偿拥有了;他妈妈的和解也是从意识到“儿子”不只是“儿子”了,他有自己的思想,自己所坚信不疑的“为他好”也并不是真正的对他好,此刻的儿子就像是手掌里的沙子,攥得越紧失去得越多。

从《人在囧途》到《囧妈》,笔者看到的是徐峥导演与自身的和解,尽管有很多人认为《囧妈》是不合格的影片,但是笔者觉得好的影片在于是否能够讲述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毫无疑问,《囧妈》做到了,笔者看到的是徐峥自身的成长历程,和徐伊万一样,他敢于正视自己了。人物角色也更加接地气,感情世界也更加真实丰富。人们总是善于伪装,有些时候总是带着面具生活和交往,只有当独处时才能领悟到自己的内心;又或者在伪装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迷失了真正的自我,终于自己也丢失本心了。归根到底,原因是不能够接受自己,不能正视自身的缺陷。因此,人们不仅要接受自己,还要愉快地接纳自己,只有比别人更爱自己,才能获得更美好的人生。

三、人物形象的塑造

本土公路喜剧片一般安排两位主人公开始旅程。在旅途过程中,因情节需要,影片还会增加一个或几个角色,从而形成“三人行”或者“多人行”的模式。

比较有代表性的本土喜剧公路电影是宁浩的《心花路放》。这部电影设定了两男一女的角色情景,康小雨是个不着调的文艺女青年,她自认为自己是女汉子;耿浩是个过气歌手,是二手音响店的老板,这两人本是夫妻关系;郝义是耿浩的发小,他四处猎艳,是个泡妞高手。康小雨移情别恋,要与耿浩闹离婚,郝义为了帮发小走出痛苦,二人一起踏上了前往大理的旅途。文艺青年本身就是爱情的代表,她们单纯,向往自由,并追求纯粹的高品质恋爱。但奈何凡是人总要生活,总要回归现实,爱情本来就是虚无缥缈的东西,没有经济基础,爱情自然会被消耗殆尽。但是,人们也不能仅仅为了生活而生活,生存之余,人们还要继续追求精神层面的东西,不要摒棄了内心深处的灵魂。影片中,耿浩就犯了这个错误,他从一个人气歌手沦落为了一个卖二手音响的,虽然他是为了赚钱养家糊口,但是也使耿浩离自己的梦想和追求越来越远,渐渐落入凡尘。但康小雨还是原来的康小雨,她依然渴望的是灵魂的契合,耿浩的这种断崖式变化使她内心中充满了失落与反感,她之所以选择离开并不是因为缺乏物质,而是因为内心深处的孤独感,眼前的人已经面目全非,早已不是那个自己渴望的感性歌手了。

这是个虚拟的时代、网络的时代也是快节奏的时代,每个人处在这种时代的漩涡中,很容易被冲昏头脑。麻木的人们觉得这个世界没有爱情,更不存在婚姻,婚姻对于人们来说显得太过沉重。其实,静观下来,每个人都是迷茫的,越是想要追求短暂的刺激想要逃避,就越会陷入更加空无的境地,变得无奈至极。影片《心花路放》中,诸多人物形象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比如,周冬雨饰演的杀马特周丽娟,她充满了无知与幼稚,仅凭别人敢不敢打耳洞来判定是否真心爱她,这种角色在现实生活中处处可以找到原型,其自身的执拗也许等到数年之后回顾起来连自己都觉得极端与偏执。

不管对于中国公路电影还是对于中国商业电影的发展,追求高质量的内容永远是永恒之塔,虽然国内电影市场愈来愈具有活力,但是真正能够走进观众内心深处的电影少之又少,因此,影片的成功与否与受众群体的接受程度密切相关。电影创作应回归于电影本身的故事性与创新性,应为电影不断注入新的元素,使其更加具有代入感,让观众产生感同身受的效果,从而带来极佳的观影效果,并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环境。

(长安大学)

猜你喜欢

喜剧片小雨公路
我国建成第三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
“十四五”浙江将再投8000亿元修公路新增公路5000km
公路断想
卧薪尝胆
公路造价控制中的预结算审核
一箭之仇
《办公室的故事》叙事手段的戏剧化分析
假途灭虢
一鼓作气
中国电影狂欢背后的怪圈和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