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理念下的旅游型乡村植物景观设计研究
2020-08-31田宝川丁晗
田宝川 丁晗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休闲生态为特质的乡村旅游受到人们的热力追捧并成为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一大特色。其中,植物景观的规划与配置对生态旅游型乡村环境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基于生态理念,有必要研究旅游村的植物景观配置,分析其中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改善乡村生态旅游环境。
一、生态旅游植物景观建设的意义
为了减轻快节奏的都市生活给人们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通过旅游来放松心情。比起城市旅游,人们在心理上更加渴望乡村生态旅游,更愿意体验乡村的生态文化。如何更好地构建乡村生态人居环境,使倍感压力的人们得到身心释放,更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洗涤。植物景观的设计与营造举足轻重。正是因为有了植物景观的装扮,整个村庄才会变得生机盎然。植物的配置是乡村生态配置中不可或缺的素材,只有景色美,才能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欣赏。
二、生态旅游村的植物景观配应遵循的原则
(一)以本地固有植物为主,保护本地植物
人们对生态旅游村当地的自然环境有着较高的要求,他们向往纯净、朴实、清新的自然生活。而本土植物能最好地體现当地特色环境。因此,在生态旅游村景观营造的过程中,应保护好本土植物并且运用大量的本土植物进行构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营造出纯正、古朴、民族味和乡土味浓厚的乡村人文环境。
(二)植物配置与乡村环境相协调的原则
乡村原貌多种多样。因此,在配置植物景观时,旅游村一定要注意植物景观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不能因植物配置而破坏原有环境。此外,植物带给人的美的享受可以通过视觉、触觉、听觉等不同的感官系统传递给欣赏者。通过这一特点,人们可以配置不同色彩、质感的植物。要注意植物与植物间的色相调和,包括植物的冷、暖颜色的搭配。还应注重植物景观配置中前、后景的搭配,真正做到旅游村植物景观和其他景观要素的和谐统一。
(三)保护古树名木的原则
从古至今,造园艺术讲究的是协调好植物与建筑、山水等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在生态旅游村的建设营造过程中,人们要保护古老、名贵的树木。所谓“雕栋飞楹构易,荫槐挺玉成难”,房子盖好容易,古树长成却很难。古树名木作为不可再生资源,也是当地历史文化的见证者。在生态旅游村植物景观的营造过程中,如果古树名木的位置影响整体布局,必须以保留古树名木为主,但可以对树枝稍作修剪,不影响其生长。
(四)植物造景应遵循疏密结合的原则
生态旅游村的植物配置要讲究疏密结合。例如,孤植需要选取树形挺拔、枝干优美的树木,因此生态旅游村可将现有的古树名木作为孤植的观赏树种,可以在周围设置篱笆、栅栏等加以保护。对植植物在种植时应遵循高低搭配、大小适宜的原则,切勿栽重平衡对称的植物;群植植物起到了烘托主景的作用,能体现生态旅游村植物的天然野趣,但在配置中应该留出便于游客通行的通道,道路的设置不能影响其周围植物的生长。
三、生态旅游村植物景观配置的方法
(一)植物景观的配置要避免单一
生态旅游村的植物配置应多层次,避免整齐单一的效果,营造自然野趣、丰富多样的景观视觉效果。应注重对立体空间的营造,种植高低不同的植物,同时应注重植物群落在空间结构上的分层,形成立体化的观赏空间。
群植在配置中应注意树形的对比协调:根据植物的花、叶、果实等特征进行搭配种植,建设接近自然模式的森林绿地。植物配置要以高大乔木为主,种植具有乔、灌、草、藤复层结构的富有乡村特色的田园绿地景观。
(二)植物景观营造应突出植物的自然野趣
生态旅游村的植物景观营造应突出强调植物本身的自然属性。这也可以很好地和城市景观相区别。由于人工的修剪会破坏植物原有的自然美,因此应选择一些自然状态的植物。植物的配置中还应注意避免植物种类单一,选择多种植物进行种植。栽种时要避免株行距整齐划一,应尽可能地仿照自然群落的特征进行配置。
(三)利用植物的季相变化营造不同景观效果
不同植物的叶子、花朵、果实的颜色和形状都会随着季节的变化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有着不同的观赏价值。有的植物会四季常青,有的植物到了一定的季节,便会落叶枯萎。在旅游村的植物配置中,一定要注重落叶树种和长青树种的搭配种植。这样可以提高园林的观赏价值,体现出不一样的碰撞和别样的艺术效果。此外,为了避免枯萎现象,可以用不同花期的植物混合种植来延长观赏期。
四、生态旅游村植物景观造景中存在的问题及提升建议
(一)生态旅游村植物造景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乡村生态环境也较以前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生态旅游村植物景观造景中仍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生态旅游村绿化单一,缺少整体规划
大部分乡村植物都在自由的空间中随意、毫无秩序地种植,不讲章法,没有整体的规划设计指导,因此特别杂乱无章,很难形成精致的园林。生态旅游村的植物景观配置一定要讲究章法、技巧。
2.生态旅游村植物景观配置城市化
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经验相对成熟,而且大部分绿化种植的种苗都是为城市苗圃量身定做。因此,乡村植物景观配置大多会采用城市苗圃供应,这就导致乡村植物景观城市化,使得生态旅游村缺乏自身淳朴、自然的特色。
3.生态旅游村植物景观后续管护不足
乡村的植物景观种植后没有有关人员进行养护管理,植物种植完成后虽然有种植验收,但极其不规范。由于养护管理不到位,人员不足,很多植物会出现枯黄衰败的现象,成活率低,很难达到很好的绿化效果。
(二)生态旅游村植物景观营造提升建议
本文根据生态旅游村的植物造景中现存的问题,提出以下提升建议。
1.生态旅游村的植物景观必须应依地依景进行配置
一些具有特色的农植物,如特色果树、油料作物等,可以根据用地面积进行布局,按其功能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形成特色的农业田园风景。对于一些观花类植物,如海棠、紫荆、广玉兰等,可以大面积成园栽种,也可以点缀式种植,丰富乡村景色,营造生态园林景观。草本观花类植物则是最能吸引游客的景色,可以在适当的区域种植薰衣草、鸢尾等,进行波浪式、片状式、带状式等方式种植。
2.提高旅游村植物景观的整体管护水平
乡村的植物景观大多是分散种植,而大部分乡村对生态景观管护的积极性不高,种植了以后也不去管理,出现了种、管分离的现象。因此,生态旅游村要加强植物景观的后期管护,建立规范的保护模式,引入生态绿化管理机制。除了当地政府应高度重视以外,村民也必须以身作则。当地可以通过技术培训提高民众的管护水平,聘用当地村民参与管理,形成政府、村委、村民共同管理模式。
五、结语
建设绿色、美丽、生态乡村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人们不仅要保护好乡村原有的生态资源,更要采取多种有效渠道来改善乡村生态文化与乡村空间景观,提升乡村景观水平。乡村植物景观配置与生态建设不应仅停留在当下,今后,人们要更加不懈地努力,提升乡村生态风貌,通过植物景观的配置建立生态乡村、田园乡村。
(河北科技大学)
作者简介:田宝川(1971-),男,河北衡水人,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