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提琴基础练习左手换把运动的韵律研究
2020-08-31章文
韵律是在一定时间、节奏下重复类似的动作所产生的规律,在大提琴的演奏中,所有技巧从物理外在角度来看都是肌肉运动。本文通过《斐雅尔 大提琴每日练习》来研究其中左手换把技巧的动作韵律,了解大提琴基础训练中的动作韵律,使大提琴基本练习动作更加放松与自然,从而更加完美地演绎音乐内容。
韵律在我国多指诗歌中的声韵与节律,但也指在一定节奏下重复类似动作所产生的规律。日常生活、工作乃至呼吸都有专属的特殊韵律。从大提琴的演奏来看,它是由一次次复杂身体运动组合而成的。而运动员的日常训练与比赛也是在完成一次次复杂的身体运动,所谓文体不分家,这一观点在器乐演奏方面高度符合。例如,弦乐器中音高的表现是左手手指在指板的空间方向及位置运动;音响力度反映的是双手手臂、手指、手腕及腰部的力量传递;节奏是运动的持续性等。这些属于乐器演奏里的重复运动配以时间,就会产生专属于音乐演奏动作的自然韵律。研究这些韵律,可以让人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练习中的运动技巧,使得动作更加符合自然。
笔者着眼于《斐雅尔大提琴每日练习》中左手换把动作的韵律研究。斐雅尔是法国著名大提琴演奏家、教育家,除了在巴黎、科龙等地交响乐团任大提琴演奏家,也任教于巴黎音乐学院,教育出保罗·托特里埃等享誉全球的艺术家。他的《斐雅尔大提琴每日练习》通过细致、系统的编排,将左右手基本技巧高度归纳总结。该练习不止被作为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大提琴训练教程,更被全世界的大提琴演奏家所推崇。笔者研究其中左手换把技巧的动作韵律,了解大提琴基础训练中的换把特点,使大提琴基本练习动作更加放松与自然,从而更加完美地演绎音乐内容。
一、大提琴基础练习中的换把
弦乐器中,音高是由左手手指在指板的空间方向运动所产生的。把位是指左手手指在指板上的位置,换把是提琴演奏中必不可少的基础技巧,有助于合理选择左手指法,拓宽演奏音域。从身体外在运动来看,换把包含两个动作,即手指的按弦动作和手臂配合动作。笔者根据运动规律,将换把归纳为两种类型,即近距离换把和长距离换把。
(一)近距离换把
在大提琴演奏中,相邻的把位换把被称为近距离换把。这一情况经常用于音阶进行与模进移位。而这两种情况在古典与浪漫时期的大提琴作品中十分常见。笔者以《斐雅尔大提琴每日练习》为例,研究这一技术特点:以第十五条练习为例,十五条练习为C大调与G大调音阶,每小节都在逐步增加上行高度,节奏因为音的增加也由3/8拍逐渐变为7/8拍。根据标记指法可知,第一小节为一、二把位的换把;第二小节为一、二、三把位的连续换把。音阶带来的这种相邻的把位转换就是近距离换把常见的状况之一。
近距离换把的第二种情况出现在第八条练习中,该练习为三音组音阶式模进上行,六组之后再模进下行回到起点。第二条与第三条调整三音组顺序,保持模进上下行的规律。练习指法清楚表明,第一条练习由食指所主导,属于逐渐向下的近距离换把。第二条练习由中指主导,值得一提是由于音型排列的距离影响,第二组换到第三组时由无名指换动。第三条练习则是由小指与中指相互配合换把。从三条练习所形成的规律可见,在调整音型排列顺序的情况下,换把的手指动作也会有相应的影响。
(二)长距离换把
大提琴的音域范围在四到五个八度之间,是弦乐器中音域范圍最广的乐器。长距离换把是大提琴基础练习里必不可少的技巧,以发挥这一优势。而不同的使用情况也会使换把动作有不同的影响。《斐雅尔大提琴每日练习》的第16条练习就是针对该技巧的练习。该练习的规律为第一小节的第一把位到第六把位的远距离换把,第二小节的第二把位换至第七把位,以此类推,再依次返回。第二行练习改变音型排列,按同样的规则排列练习。由于音型排列改变导致换把手指的规则也有相应变化,第一行为一指换一指的换把规律,而第二行为二、三指换一指的换把规律。在大提琴的作品中,长距离换把的情况经常出现在炫技与抒情片段。除这一情况外,长距离换把在大提琴的琶音练习中也是十分常见的,第21条练习为C大调琶音,长距离换把技巧充斥着大部分琶音练习。琶音这一音型排列在诸多作曲家笔下也随处可见。其中例子多不胜数,以舒伯特的琶音奏鸣曲《Arpeggione sonate》和舒曼的《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尤为明显。
二、大提琴换把动作的韵律研究
换把技巧出现在伟大作曲家笔下的所有曲目。在斐雅尔总结下,这些动作变成重复并且富有一定规律。在重复并有规律的动作中,加以时间的约束就会形成相应的动作韵律。研究这一动作韵律规则,会让演奏者更加了解换把动作的规律,达到格物致知的状态,使动作更加放松。要研究一个动作的韵律,必先了解和研究动作韵律的顺序。
(一)科学了解外在动作
换把的外在动作分为手指与手臂。近距离换把的手指动作根据换把状况不一样也会产生相应变化,手臂的状态为持续性的运动。长距离换把的手指在音乐中所需求的音色不一样,手指也出现同指换把的连贯性以及不同手指戴帽换把的强调性。长距离换把中的手臂动作特点与近距离换把的手臂持续性有所不同,由于长距离换把需要将手指换向琴桥所在的方向,手臂需要有绕过大提琴左面板并向下的动作。
(二)重复练习,了解内在动作
要找寻一个动作的韵律,重复这一动作也是至关重要的。专业运动员的重复训练不仅仅是为了练习,更多的是在重复的过程中积累经验、了解内在肌肉运动、发现这一动作规律,这一点与演奏大提琴的运动状态是一致的。在《斐雅尔大提琴每日练习》中,作曲家通过科学细致与规律的排列提示练习者要通过重复的方式来摸索其中的规律。
(三)配合时间,摸索韵律
时间是寻找运动韵律的必要因素。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如果没有时间框架的规划,将会杂乱无章。同样的道理,如果没有时间框架的束缚,人们的动作将会变得无迹可寻。练习过程中,音乐教师都会强调节拍器的使用。节拍器除了让演奏者增强节奏感,更大的一个优点容易被忽略——时间框架。在这个时间框架中,人们能摸寻到具体换把的时间,具体到手指在时间安排下的动作、手臂运动的时间,让演奏者的外在与内在动作都更加符合自然规则的韵律。
(四)关注自身,看见韵律
要想了解时间框架下的规则,人们需要将动作与时间结合起来。视觉与听觉是人们在音乐演奏中的重要感知来源,人们需要通过二者的感知来结合时间与动作。练习时,面对镜子,通过视觉关注自身外在动作,自我审视内在肌肉运动。要将视觉、听觉以及内在审视相结合,关注自身,从而摸索运动韵律。
三、结语
韵律是在一定时间、节奏下重复类似的动作所产生的规律。在大提琴的演奏中,右手持弓、弓法的变化、左手揉弦等技巧从物理外在角度看来都是肌肉运动。所有的演奏必将屈从于时间节奏的安排。演奏者要掌握乐器演奏技巧,摸索出演奏动作的韵律。在了解身体运动之后,曲目中的作曲家意图又带来心理运动,心理运动的韵律是否能够被捕捉,这是韵律运动带来的具体问题。韵律运动的研究可以使演奏者所演奏的动作符合自然,音乐贴合自然。
(湖北工程学院音乐学院)
作者简介:章文(1991-),男,江西南昌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大提琴演奏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