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市满巴拉僧庙诵经仪式音乐个案调查
2020-08-31孙子安
孙子安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海南区的满巴拉僧庙是一处藏传佛教圣地及藏蒙醫学文化的殿堂,虽然在历史上惨遭破坏,但近些年政府和周围企业积极参与满巴拉僧庙维修工程,满巴拉僧庙逐渐恢复昔日的美好。本文研究了满巴拉僧庙每月初一的例行法会祈福诵经仪式及其音乐实况记录,并对部分音响进行音乐分析,进而探讨其具体的社会功能和存在价值。
满巴拉僧庙建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主要用于培养蒙医,是内蒙古西部地区最早的蒙医学府,这里的喇嘛们医经双修。1778年,栋罗布色椤将满巴拉僧庙迁至图海山,这里常年风景秀丽,山脚下有数十眼泉水,最重要的是山上有丰富的药材,独特的自然优势使满巴拉僧庙形成了“自采、自种、自制”的模式。据史料记载,每逢庙会,众多喇嘛聚在一起诵经学医,当时求医看病、参拜佛祖者络绎不绝,据说,每逢庙会时还有五台山、拉萨、塔尔寺、拉卜楞寺等佛教圣院的知名僧人前来参加助兴,盛时庙中住有喇嘛600多人。因此,满巴拉僧庙可谓是内蒙古西部最早的宗教医学圣地。
一、诵经仪式及其音乐实录
(一)仪式时间
笔者前往时间是2019年1月6日(农历腊月初一),每月初一满巴拉僧庙都有祈福诵经的仪式,供奉药神,诵《药师佛经》,旨在为众生祈福,祈祷风调雨顺。
(二)仪式场域
祈福诵经仪式在正殿大雄宝殿内进行,满巴拉僧庙大殿内供奉的佛像分别是:宗喀巴、释迦牟尼、药师。诵经师共四人,东西各二人。东边第一位经师年纪稍长,桌前摆有香炉、金刚杵、金刚铃、达玛如(拨浪鼓)以及经书;东边第二位经师桌上除了摆放了白螺、金刚铃以及经书外,旁边还放着铙、钹;西边第二位的小喇嘛旁边摆着一面锣,祭台上摆有曼扎、香塔、贲巴扇、油灯以及贡品,里面装有奶酪、炸条、猪肉粒,经师们的后侧是信徒们坐的位置。
(三)仪式参与者
仪式参与者为满巴拉僧庙喇嘛与信徒两类人。坐在东边第一位的长者为领经师,由于在座的诵经喇嘛只有四位,所以多用齐唱方式念诵。四位中还有一位小喇嘛,只有十九岁,他负责法会前的准备工作,甚至法会中给佛祖敬香也是由他来负责,这在其他寺院本是由住持来承担的。全程中信徒大约来了十余人,除了当地人,还有来自附近工厂的工人以及乌海市海南区附近旗县的信徒。笔者遇到一位来自乌审旗的信徒,他穿着藏袍,背着很长的一卷经书来转庙。
(四)满巴拉僧庙农历腊月初一诵经法会仪式实况
早上八点半,笔者开车前往满巴拉僧庙,大约经过一个小时的路程,到达了满巴拉僧庙山脚,上山后大约是九点半,仪式还没有开始,一位小喇嘛正在准备仪式前的准备工作:摆放祭品、擦桌子、整理经文。上午九点五十分,小喇嘛将锣拉在大殿外,击锣,逐渐由慢到快地敲击,召集诵经的师傅们。
大约15分钟后,诵经的喇嘛们陆续走了进来,十点十分左右,诵经开始。采用齐声唱诵的方式来诵经。
十点四十左右,小喇嘛走到祭台前将贲巴扇插进一个壶里,每说完便往另一个碗里斟一点水,之后将壶里的水给每一位经师手心里倒一点,经师饮下,然后又给在场的信众手心里倒一点喝掉。在这期间,每结束一段经文,结尾就会伴有金刚铃、海螺、镲、锣的齐奏。
半小时后,小喇嘛再次起身,站在中间跪拜药师佛,双手合十,手指微微隆起,手内部呈空心状,分别将双手置于心脏处、头顶上方、头顶前、鼻尖,最后回到心脏处,接下来跪拜,跪拜三次,每次三跪。之后将盆里的贡品给每位经师和在场的信众抓一把,分发完以后再从每个人手中拿走一块,放在另外一个插着一根香的铁盘走了出去,五分钟后回到大殿。十二点,法会结束。
二、音乐分析
《药师佛经》分为三段,第一段(见图1)的整个段落旋律较快,音域跳度不大,上下二度平稳进行,以十六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为主。用到的法器为金刚铃,第一段唱完,老喇嘛会在结尾处轻轻晃动一声金刚铃,紧接着进行唱诵,其间没有间隔。在这场仪式中,人声是主导作用,而法器则是用于每段诵经结束后的连接,起一个间奏的作用,同时也多出现于人声之中。
《药师佛经》第二段(见图2)速度较为平缓,多为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在2/4、3/4拍下上下二度稳定进行,相较于第一乐段而言,音域有所提高,旋律最大特点是分句重复,做多重复三遍,最少重复两遍,结尾加金刚铃、达玛如(拨浪鼓)、铙、钹,铙、钹节奏稳定,多为四分音符,而且采用一拍擦击边缘、三拍两片相撞后合拢的方式演奏,伴有金刚铃、达玛如(拨浪鼓),大约持续十秒钟,其间,个别音出现了上滑音三度的唱诵方式。
正如学者格桑曲杰在《中国西藏佛教寺院仪式音乐研究》中所说:“西藏佛教寺院诵经调念诵类的‘顿、吟诵类的‘央、唱诵类的‘鲁,只有顿一类的念诵类诵经调在蒙古藏传佛教寺院中比较普遍地存在。”这一点在满巴拉僧庙尤为显著,整体上看,诵经调具有音域窄、变化少、多重复的特点。
三、诵经音乐社会功能和存在价值
在笔者随机采访的几位来访群众中,有一位是来自市里的市民,她专程前往拉僧庙参加这次祈福法会,拜完佛后就一直安安静静地坐在旁边听着。我问道:“看您在这儿听了半天了,是不是特别喜欢听到这样的佛音?”被采访者说:“是的,我就觉得听一听让我的心里特别安静,心情会很轻松。”所以,笔者认为,诵经音乐有着情感功能,它能够影响人的情绪,人们寄托自己的心愿,祈祷平安健康,同时参加法会,有助于增进信徒与喇嘛、信徒与信徒之间的情感交流。就社会价值而言,满巴拉僧庙作为一处古老的寺庙,传承着许多前人精神,作为曾经的医学圣地,救死扶伤,无私奉献。如今,乌海市的蒙中医院就是继承满巴拉僧庙的医学传统建立起来的,将蒙医药文化发扬传承,给老百姓提供更好的服务。不仅如此,佛教音乐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们更应该将其记录、发扬与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体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内蒙古师范大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内蒙古西部地区藏传佛教仪式音声研究——以乌海拉僧庙、阿拉善延福寺为例”(项目编号:CXJJS1907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