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侯马“台骀锣鼓”古今探微

2020-08-31路珺

戏剧之家 2020年23期
关键词:侯马非遗

路珺

【摘 要】台骀锣鼓是祭祀治汾始祖台骀的打击乐表演艺术,历史悠久,距今已两千余年。该鼓乐从宫廷之乐到民间社火的演变发展深受台骀文化的影响,蕴含着远古时期先民们的水神信仰崇拜文化,承袭了千年来民间宗教的礼仪文化变迁。本文以侯马市省级“非遗”项目“台骀锣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流变历程的深入分析,挖掘其背后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以期助人们能更好地认识台骀锣鼓的“前世今生”。

【关键词】台骀锣鼓;台骀信仰;非遗;侯马;台骀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3-0070-02

侯马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古称“新田”,晋景公于公元前585年自翼城县迁都于此后,晋国在此地大展宏图,威慑幽并、牵制鲁东、吞并河南、控制河西,农业生产、青铜冶铸、军事外交、民族融合等都发展到最辉煌的顶峰,雄踞中原,成就霸业,书写了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在这块古朴而厚重的土地上,其悠久灿烂的文化和淳朴敦厚的人情孕育了当地独特的艺术瑰宝——台骀锣鼓。本文通过对台骀锣鼓的流变历程和艺术特色进行深入分析,挖掘其背后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

一、“台骀锣鼓”与台骀信仰

(一)台骀祭祀宫廷之乐

台骀锣鼓是祭祀治汾始祖台骀的打击乐表演艺术,距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其发源地西台神村也是因祭祀“汾河河神”的台骀庙兴建于此而得名。台骀乃上古五帝之一帝喾时期人,金天氏少昊后嗣,子承父业任水官之首。当时汾水泛滥成灾,台骀奉命治水,带领沈、姒、蓐、黄四部开山凿石,疏通汾、洮二河,兴修水利,造福于民。因其治水功绩,沈、姒、蓐、黄四部百姓尊台骀为治汾之神(即水神),建庙供奉[1]。晋国占领汾河沿岸后相继歼灭四国,台骀祭奠由此中断。先秦时期,国之大事唯二便是祀与戎,祀为祭祀名山大川,戎为战争,汾河作为其境内唯一大河,其水神却无人祭祀。后晋平公生病,巫人占卜说原因在于台骀作祟,故而新建台骀庙,以汾水之神供奉,被纳入国家信仰体系,延续了四国祭祀汾神台骀的传统,台骀传说信仰得以恢复。

晋王室于新田台骀庙前有组织地祭祀汾神,规模宏大、粗犷壮观,所用宫廷金石之乐,即编钟、石磬乐器演奏的庙堂之乐便是台骀锣鼓,其先进程度从侯马出土的新田时期的大量钟范可窥一二。据《周礼·春宫·大师》记载:“大祭祀,帅瞽登歌,令奏击拊,下管播乐器,令奏鼓朄。[2]”注引一:“拊形如鼓”。注引二:“朄,小鼓也。先击小鼓,乃击大鼓。大鼓为指挥,小鼓为大鼓先引,故曰朄。朄,读为道引之引。”结合注引来看,此句话意为举行大祭祀时,乐官瞽师(古代盲人乐师)登堂歌唱,击大鼓作为开始表演的命令;堂下演奏乐器时,击小鼓作为开始命令。这与现在的台骀锣鼓所击之鼓的样式用法极为相似,追根溯源,晋王室祭祀汾神所用宫廷金石之乐便是早期台骀锣鼓的雏形。

(二)台骀祭祀民间之乐

中华大地民间各处千百年来一直是泛神信仰,由“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意识演化出各类鬼神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自然崇拜、生殖崇拜等宗教信仰形式[3]。植根于中国古代传统农耕社会而形成的多神崇拜的水神信仰体系,汾河水神的祭祀活动作为晋地汾河流域的主要水神信仰,最初仅纳入国家祭祀体系,属王国诸侯所管理,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于东汉时从中央分裂出来纳入地方,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晋地汾河水神民间信仰的发展[4]。后来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基,根据先秦时期的天地山川祭礼,道教建立了“三官大帝”信仰,即正月十五为上元节,天宫赐福;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地官赦罪;十月十五为下元节,水官解厄。此三元节始于北魏、盛于唐宋、延续于明清,全国各地均有风俗不同的祭祀神灵与方式,而侯马地区的百姓,每年下元节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台王(台骀)庙会。届时,人们敲锣打鼓,迎接坐在轿内的神灵出庙门到河边或是围着乡村进行巡游,期间所用之乐便是从宫廷流传至民间的台骀锣鼓。这种迎神赛社所用之鼓乐艺术,在田野乡间随着时代的推进逐步演变,慢慢成为春节社火或其他重大节日的庆祝活动,先前的鐘、磬等宫廷乐器被民间锣、钹所替代。人们把阴阳鼓摆在街头巷口,敲敲打打,配上锣钹,自娱自乐,兴致高昂,原先的宫廷之乐更加自然地融入了百姓的生活中,成为了民间社火文化的一部分。

作为依照道教世界观而建立的祭祀仪式中使用的鼓乐表演,台骀锣鼓在发展过程中秉承道教美学思想,吸纳道教音乐元素,风格上逐渐趋向道教音乐。此乐具有道教“天乐”的本色,充满着对汾河、对生命的激情与礼赞,渗透着台骀文化的先民天性乐观精神,凝聚着汾河百姓求取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协调统一的普遍理想。

二、现时“台骀锣鼓”的表演形式

台骀锣鼓流传于侯马西部高村乡西台神村,形式风趣生动,是当地群众礼仪庆典常用的表演形式。演奏乐器有大鼓、小鼓、大锣、小锣、大钹五种,表演者18人,其中两人兼敲大小鼓,所击之鼓为阴阳鼓,有高、低音之分,以小鼓为引,大小对奏、交替表演。余下有四对大钹、四个大锣、四个小丁锣,整个表演分为三个乐部,大鼓、大钹为低声部;大锣为中声部;小锣、小丁锣为高声部。表演常见队形为四边形,两鼓手面对面,八面锣分布两旁,中心空,四对大钹和小丁锣表演者站在鼓后,正所谓“当面锣、对面鼓、八面威风”。

如今存有六套演奏曲目,包括起板[起鼓],慢板[老牛上坡] [老虎下山],过门[叉鼓] [转鼓] [撵锣],落板[落鼓]等共计13个曲牌,全部曲目演奏一遍时长约半小时[5]。此乐曲表演稳健严肃、优美流畅、抑扬顿挫,快时如万马奔腾气势磅礴,慢时如小桥流水似断似流,带给听者不同的听觉体验。在演奏方面突破了传统打击乐的表演方式,吸纳了武术、舞蹈和戏剧、戏曲表演中的肢体动作元素,由鼓手担任乐队指挥。演奏时,高低声部交替叠加,表演者们相互兼顾,交流感情,配合默契,将所有的思想凝聚在乐曲之中,全身心地感受协调动作下的音乐演奏和内心情感的释放,达到音、形、气、神的完美结合。

三、“台骀锣鼓”的发展现状

(一)台骀文化的衰败

台骀治水虽早于大禹,却远远不如大禹名扬华夏,知其者甚少。但“英者,杰出精华之谓也;雄者,威武有力之谓也。”对于生活在汾河流域的民众来说,台骀作为治水英雄,象征着先祖治理洪水和上古神灵恩泽万民的传奇事迹,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能唤起广大民众对他的无限崇拜,渗透着人定胜天的乐观主义精神。台骀治理汾河从源头宁武开始,主要区域在侯马一带,受封于汾川,封地太原,由此可见,此三地拥有丰富的与台骀信仰相关的神话传说。同时,当地社会现象的变更和民俗文明的变化也深刻影响着台骀传说信仰的发展。围绕各种民间信仰习俗文化的发展,衍生出一系列如台骀庙的传说、台骀治汾洮的传说、台骀庙会的传说等有关台神的传奇故事,这些传说以台骀治理汾水为核心内容,表达了民众对庇护万民的古圣先祖的仰慕缅怀之情,渗透着生活在汾河流域千家万户共同的民族心理、生活习俗、劳动方式、自然和祖先崇拜等,铭刻着厚重深远的原始祖先崇拜信仰,蕴藏着人们对于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和憧憬。

从上古至今历经数千年的朝代更迭、战火灾祸,汾河流域的台骀文化逐渐落幕,如今,汾阳、临汾等多地台骀庙已被破坏,山西汾水流域现存的台骀庙仅有四座,分别是太原晋祠、太原王郭庄台骀庙、宁武昌宁台骀庙、侯马台骀庙,其中经专家们论证认为,位于侯马市西北约八公里的高村乡西台神村北、汾河滩地南侧的古翠岭上的台骀庙是汾河流域创建最早、规模最大、保护最完好的一座祭祀台骀的建筑群,其造型独特、布局别致,建于元、明、清时期,距今两千余年[6]。汾河流域台骀庙的庙宇与祭祀信仰相互分离,呈现出台骀文化衰落的趋向。

(二)“台骀锣鼓”的复兴

随着台骀庙和台骀信仰的逐渐败落,台骀锣鼓于1940年停止了演奏,后继无人,面临失传。在这里需特别提出和感谢为抢救台骀锣鼓作出突出贡献的已故原侯马市文化局干部贺际泰老人。他退休回到原籍后,为保护当地珍贵的文化遗产,潜心于西台神村台骀的庙宇保护以及相关史籍资料的整理,多方探索、废寝忘食,不仅从理论上丰富了其内涵,同时从艺术上恢复了节目排演,于1991年开始在西台神村组织老艺人们排演训练,基本上恢复了台骀锣鼓的风貌。随后于1993年陆续将挖掘、整理出的台骀锣鼓乐谱及相关文史资料编辑成册,投寄发表,广为呼吁宣传。在当地艺人和文艺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台骀锣鼓得到了专家学者的认可,于2009年被列入山西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且“汾神台骀的传说”于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结语

人类的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文化的传承,“华夏文明看山西,三晋文化源侯马”,一句美誉道出了晋文化的源远流长。近年来,侯马市紧紧围绕弘扬晋国历史文化,专门搜集整理、挖掘精华,积极宣传发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保护开发“非遗”文化产业,繁荣文艺创作,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就。侯马“台骀锣鼓”为春秋时宫廷古乐之延伸,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艺术性,其背后的文化价值更是远超其本身的艺术价值。认识其表演特色的同时,理清其背后的发展脉络,汲取其背后文化的精神信仰,古为今用,对弘扬中华历史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保护“非遗”文化和提高民族的精神文明水平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梁红霞.汉代水神信仰研究[D].山西大学,2019.

[2][5]張行健,高树德.临汾非遗 [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1.

[3]林宏跃.临汾方志丛书·临汾宗教[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6.

[4]段友文,王旭.汾河之神台骀传说信仰的文化传承与村落记忆[J].民族文学研究,2013(06).

[6]康方耀.侯马台骀庙建筑文化初探[J].中外建筑,2012(04).

猜你喜欢

侯马非遗
侯马:召开小麦吸浆虫防治现场会
大英博物馆馆藏侯马青铜器:技术研究
临汾市 局领导深入侯马指导草贪监测防控工作
连云港新东方集装箱码头侯马内陆无水港业务再推进
致力非遗保护,实现文化传承
山西侯马虒祁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