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成型商贸网络的设立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2020-08-31刘江妮

今日财富 2020年26期
关键词:网络体系商贸天津

刘江妮

近年来,商贸网络体系在天津的发展越发壮大,不仅具备餐饮、零售、娱乐、教育,更蕴含着各种服务功能。俨然已经取代过去单一的消费模式,释放人们的消费需求与消费能力。因此,本文从天津市打造的高能现代商贸网络体系出发,重点研究商贸网络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建议,以提升商贸网络体系在区域经济之间的质量。

一、绪论

近年来,具备餐饮、零售、娱乐、休闲养生、教育、文化等多种服务功能的集成性商贸网络在天津快速发展,改变了市民的消费娱乐模式。集成型商贸网络作为一种新兴商业实体,正逐步取代过去单一的购物消费模式,将多种功能融入“体验式消费模式”,释放人们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

天津商业综合体的开发始于2007 年,在过去十年间持续发展壮大。2012年起,天津商贸网络体系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市场销售迅速增长。为了全面了解天津商贸网络体系的总体布局、商业定位、商业形态分布以及商户基本经营状况等,我们对天津市的大型商贸网络中心进行了全面调查,并初步掌握了天津商贸网络体系的发展现状。截至2019年6月,在全市正常运营并达到一定规模的26个现代商贸网络体系中,全年客流总量2.1亿人次,各商业综合体日均客流量2.4万人次。经营商户数共计4367个,吸纳就业4.3万人,总营业面积约164.2万平方米,车辆泊位约2.4万个。全年实现销售额(包括零售业商户销售额、 餐饮业和其他服务业商户营业额)162.4亿元。

为了促进现代商贸网络发展,加快海河国际商业中心的建设,着力提升便民服务,天津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现代商贸网络体系的建设,出台了《海河国际商业中心规划》,打造“一带九轴九商圈”总体空间格局。首先打造滨江道和平路、五大道、意风区、津湾广场四个商圈,推进老城厢-古文化街、泰安道-小白楼、南门外大街、六纬路、大胡同等五个商圈建设,全面提升海河國际商业中心发展水平。最后打造金街高品位步行街,实施金品工程、金畅工程等八项重点工程,推进津门传统特色餐饮街区、赤峰道特色休闲购物街、乐宾百货夜间美食城等街区改造和商业扩展项目建设,加大对金街业态调整力度,发展体验式、互动式新兴消费,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建设意式风情街、津湾广场、运河新天地、五大道、时代奥城、人民公园周边等6个市级夜间经济示范街区和一批区级夜间经济示范街区,加强与美团点评网、阿里巴巴口碑网等网络平台以及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合作,开设"夜市购物"专栏,探索建立全市"夜间消费地图"。至2020年,街区年度客流量突破1.1亿人次,营业额超过200亿元。

二、理论基础

任何理论的创新都是富有挑战的。因此,在研究相关文献时发现,很少见到区域经济影响的相关理论,而科学性的理论框架更是少之又少。为论文的持续开展,在借鉴前人理论基础上,结合相关的天津现实基础,提出商贸网络的设立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体系框架,并以此作文本文的理论基础。

(一)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从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来看,大致可以分为内部与外部这两种因素。相对于外部因素来说,内部因素主要包括供给因素、需求因素、区域空间结构这几种影响因素。其中供给因素主要是劳动、资本这类的技术因素,而需求因素大致分为消费与投资。对于外部因素来说,主要是区域间要素流动与区域间贸易这两种形势。

通过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在一系列假设前提下建立相关区域的数学关系模式就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型。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理查森,为进一步了解区域经济赠长的奥秘,把产品需求、规模等因素考虑进来,构建了区域经济增长模型。这种模型为:

公式中,指数a代表这规模收益递增,k代表着资本增长率,l代表着劳动增长率,最后的t则代表着技术进步增长率。由此可见,理查森的区域经济增长模型将空间与空间之间的不平衡增长,区域与区域之间的要素流动所导致的经济平衡增长过程进行合并,使其变得更加完善。

(二)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是由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在担任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主席期间,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文件中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构成危害的发展。该定义强调的是人类的各种需要和环境的限度,衡量可持续发展必须从经济、环境、社会三方面统一进行系统的考察。

区域经济系统是一个开放、相互依存的,人与自然共生的生态系统。调整区域系统物质和能源的良性循环,要充分发挥人的能动作用,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最佳结合,做到全面、综合、协调、持续、稳固地向可持续发展与区域经济系统的前进。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人们能否把区域建设成为“经济-生态-社会”的和谐系统,区域经济系统可以简化为经济子系统,主要包括资源在内的生态子系统与包括人口、科技、教育在内的社会子系统。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实质就是区域空间中经济、生态、社会三大系统之间的相互制约、联系、影响和依赖的运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也有赖于三个子系统的相互作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主要包括两个系统:区域经济综合开发系统,区域经济发展综合系统,即区域性系统的地理条件,发展的初始状态,包括理化、生物学特征和社会、经济、文化特征。

(三)输出理论

1933年,美国的经济学家诺思曾提出输出理论的概念,他认为,输出产业的经济增长,是区域之间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因此,他将区域之间的所有输出产业与服务进行一个乘数过程,从而得出结论。结论表明,乘数值与区域输出产业与非输出活动的收入值相等。输出理论为:

其中,Y为区域总收入,Yex为输出收入,Y1为区域内获得的收入。

三、 天津市打造高能现代商贸网络体系历史基础

(一) 明清时期起天津城的设立与发展

“天津”之称始于明代,因明成祖“靖难之役”从此渡河南下,是为“天子渡口”,故名天津。直沽以元代以来漕粮河海转运点以及商船汇集的优势,被成祖重视,并专门设置军事卫所管理,其组成人员多来自原有的沿海诸卫所。此后,永乐三年(1405年)、四年(1406年)天津左卫、右卫也相继在直沽设立。

与此同时,延续数百年的天津卫城也开始在直沽三岔河口一带兴建,参照《明实录》的相关记载,这座城池至少修建了近一年之久。由于卫所的设立于城池的兴建,三岔河口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河海运转与内河漕运枢纽,其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开始出现质的飞跃。明代天津三卫虽为军事卫所建制,对军事有所侧重,但其他方面同样大有发展,最晚至正德十四年(1519年),天津已有独立的文、武教育场所及独立的财政与诉讼管理机构。此时的天津城已经是一个具有较为完整的城市管理系统以及文化教育体系、初具规模的古代城市,远非当日直沽寨与海津镇可比。

此后,随着大运河的修浚,明代漕运不断发展,作为其枢纽所在的天津城也随之更加繁盛。这一时期,长芦盐的管理机构也相继迁入天津城内,天津卫这种军事卫所的通知再不能满足这一地区的行政需求。因此,雍正三年至九年,以天津城为中心的这片区域行政级别及通知范围不断攀升,天津城也随之完成了一个由军事卫所管理中心到行政区域中心的转变。由此,天津城真正摆脱了宋金以来的以军事建置为主的统治形式,成为了一片独立的行政区域,其政治、经济地位随之不断升高,天津区域中心的地位也逐渐稳固。

(二) 计划经济时期天津城市空间结构演变(1949~1976年)

自新中国成立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直接重塑了天津城市的空间结构。首先,“重工轻商”城市经济发展政策导致了天津城市商业的衰退。早期的商业街如和平路、东马路等严重衰落,街两侧的铺面被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用于办公、生产或作居民住房。其次,为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建国后先后在市区周围开辟了11个工业区和4个工业地段。同时,为了解决就业等问题,还在旧市区相继建设了一些街道工厂。文化大革命期间,原有的街道工业作坊逐渐升级建厂,即使是位于五大道的一些高级住宅也被街道工厂所占用,工业与居住混杂現象十分严重。当时只有城区西南部,由于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的存在,工厂较少,成为了相对独立的科研文教区。再次,为了突显出社会主义城市的政治中心地位,提出在胜利桥以东,解放桥以西规划为城市的中心区。在这个中心区,规划建设一个能容纳10万人集合的中心广场;广场正北面为市政府大楼,其左右两侧为天津市委和市总工会大楼;广场东、西、南三面,布置办公楼和文化艺术建筑物等。但后来随着天津市政府和市委等机关相继在泰安道和解放路之间设立,天津的行政中心也随之转移。而这片区域由于中心广场以及周围文化艺术建筑的建立,仍然作为了天津的城市中心区。最后,由于土地的无偿使用和住房单位分配制度的实施,天津早期的那种居住空间分异特征逐渐丧失,取而代之的则是一种均质化的城市居住空间格局。此时,随着三环十射道路系统的修建,天津城市同心圆式结构形态初步形成。在城市内部土地的利用上,从整体上表现出工业与居住混杂、老城区里高密度的破旧建筑与郊区低密度的新建建筑交融一起的格局。

(三) 改革开放初期天津城市结构演变(1977~1991年)

上述一系列特殊事件的发生直接改变了天津城市的空间结构。首先,随着商业活动的发展,劝业场一带作为全市商业功能区的地位已基本恢复。与此同时,天津市对解放北路金融街的规划,包括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国内高级金融机构相继在此建立,解放北路开始逐步恢复其早先的金融界功能。其次,除了中心广场附近、泰安道和解放路之间以及市区西南部继续保持城市中心区、行政区和文教区外、围堤道和复康路南因建设有青少年儿童活动中心、大型图书馆和体育中心、水上公园等,进而发展为全市的文体休闲区。五大道地区因存有大量的世界各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从而规划为天津的历史文化区。虽然这期间土地有偿使用和住房商品化改革已经开始,但由于这些改革还刚刚开始,加之当时天津市民收入差距并不明显,因此,这期间天津居住空间仍表现为一种均质化的特征。与居住区不同的是,土地有偿使用的试行推动了市内工厂的外迁,到1991年,天津二环之内土地利用主要以居住、商业、办公、公共等用地为主,工业、居住区混杂的现象逐渐消失。到20世纪90年代初,天津同心圆式的城市空间结构得到进一步强化。此时,由于工业建设重点向滨海地区的转移,天津城市空间形态也开始由市中心区的“单核心”结构向市中心区-塘沽区的“双核心”结构转变。

(四) 全面改革开房后天津城市的空间演变

首先,滨江路与和平路购物步行街的建立,进一步加强了城市商业中心在泉野区的地位。毗邻这一地区的是南京路,两侧是该市一些最高端的写字楼和酒店,形成了该市的商务办公区。而解放北路,随着中国建设银行、汇丰、三菱等众多国内外银行的设立,已基本恢复为天津金融中心的地位。此时,北至解放路,南至南京路,西至多伦多路,东至小白房区,正逐步发展成为天津的中央商务区。其次,除了“五大道”地区、泰安道和解放路之间区域、围堤道和复康路南部区域和城区西南部继续保持城市的历史文化区、行政区、文体休闲区和文化区外,早先以政治、集会功能为主的中心广场地区,作为城市中心区的地位基本丧失,转变为天津市民的娱乐休闲场所。在工业布局上,外环线以内工矿企业已所剩无几,目前天津市的工业主要分布在滨海新区和外环线周围的开发区内。而且,自1996年以来,随着沿海地区的建设,塘沽市作为城市核心区的地位不断提高。

目前,天津市已基本形成了以行政、商业、科教为主导的中心城市和以金融、中介、物流为主导的塘沽区城市的“双核心”结构。最后,伴随着土地市场的完善和住房商品化的全面推行,天津中心城区的居住空间也呈现出一定的分异特征。首先,随着旧城的改造,天津老城区、尤其是一环之内的区域,早先建设的简陋房目前已基本上拆迁完毕,取而代之的是一些中、高档住宅。原居民随着房屋的拆迁大部分都搬到一环之外的地区,目前居住在一环之内的居民主要以天津的中产阶层人群为主。河西区的西部和南开区的南部地区,由于分布大量的公园、绿地和水体,一些高档的住宅区,如时代奥城、天汐园、万科水晶城等先后在这里建立,这片区域从而逐渐发展为天津富人居住比较集中的地区。剩下其余大部分地区则仍以天津普通市民居住区为主。

四、实证分析

近十年来,在大量投资的带动下,天津商贸网络体系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吸引游客的同时,市场销售也得到了迅速增长。然而,集成型商贸网络的设立对区域经济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因此,本章通过多元回归进行分析,验证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进一步改善区域情况。

(一)假设分析

本文从GDP影响因素来说,探究直接利用外资等因素对区域经济是否存在影响。基于这些分析,提出假设H1:

H1:直接利用外资额与区域经济存在正面影响。

近十年,天津的区域经济直线上升。纵其原因,还是因为外商投资产业上升,因此,我推测直接利用外资额上升时,区域经济因直接利用外资额的提升而提升。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设H2:

H2:零售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与区域经济存在负面影响。

因天津海河河畔打造高能商贸网络体系,对于零售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我推测当零售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上升时,区域经济将会产生负面增长。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设H3:

H3:教育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区域经济存在负面影响。

(二)数据选取

目前,尽管天津区域经济得到了发展,但实际数据难以获取。本文在相关文献的研究与数据的基础上,从实际直接利用外资额 (亿元),K是固定资产投资额 (亿元) ,L是教育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三个方面来研究对天津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 数据收集

以上數据皆来自于《天津统计年鉴》[数据来源:《天津统计年鉴2017》与《中国统计年鉴2017》]和《中国统计年鉴》,为了确保计量模型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本文对采用数据进行筛选,有负数的情况先取绝对值,取对数之后在变为负数。

(四)回归分析

1.模型设定。根据基础数据(见表1),本文设定被解释变量地区GDP为 Y,3 个解释变量分别是实际直接利用外资额 (X1),K是零售业固定资产投资额 (X2) ,L是教育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X3)。设定线性回归方程为:

2.参数估计。本文将基础数据运用 Eviews 做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见表2):

根据表中的数据,模型的估计结果为:

3.模型检验。由表中数据可以得到R2=0.986,修正的R2即,这说明模型对样本拟合很好。对模型进行F检验时发现(F=93.306,p=0.000),天津市区域经济增长与外商投资额有一定的正面影响,而零售业与教育对区域经济有着负面影响。因此,可以通过对投资额进行合理利用,从而增加天津区域经济增长。

五、集成型商贸网络的设立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计算机的快速发展,使得区域内经济结构发生了改变,天津打造的海河河畔高能现代商贸网络体系一旦开始实施,将会充分发挥天津传统通商口岸优势,形成三大市场集群,改变新的经营形式,为天津建设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和吸引力的华北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时尚消费资本奠定坚实基础。

首先,商贸网络体系的设立促进教育的全面发展。对于区域之间的常住人口来说,商贸网络体系的设立不仅使得区域内部的居住人口增长,在一定程度内促进人口的教育质量、医疗、文化与其他服务设施质量。将高素质、高能力运用到生活中、工作中、建设中,为区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水平,提升区域对外的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区域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减轻交通压力。

其次,商贸网络体系的设立提升外商投资占比。对于一个区域来说,外商投资是显示一个区域经济的重要因素。与其他城市相比,天津市中心区总人口和平均人口密度均未超过正常值,发展速度不具有时空性(如果不考虑总体规划要求),人口分布和发展趋势基本符合正常规律。在此基础上,在天津海河河畔打造集成商贸网络体系,使得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兼备、种类齐全,有效提升区域内旅游资源的价值、开发条件、开发基础等方面,并充分发挥区域资源的特色和内涵,使中心城区的人口空间分布与城市的形态、功能、资源环境等协调发展。以此促进外商投资兴趣,提升区域内部价值。

最后,商贸网络体系的设立促进零售业的转型。对于现在的市场形势,工业因劳动力等成本的增加,正面临完全挤出中心城市的局面,众多资源正向其余产业倾斜,产业之间的转移与二退三的战略需要进行重新审视。在天津,零售业正面临着空置的局面,外围专业市场面临着外环内交通限制和高效土地开发挤压带来的搬迁压力。而商贸网络体系的建立使得天津具有发展现代零售业的优势。因此,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导向,将商贸网络与零售业进行结合,利用现代管理与电子信息技术,将零售业进行改造,提升其技术标准与服务标准,以此促进零售业的转型发展。

(作者单位: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

本文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集成性商贸网络体系的设立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以天津市打造海河河畔高能现代商贸网络体系为例”(项目编号:201910068018)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网络体系商贸天津
SIAL国际食品周(5月16至20日):打造集“峰会、展示、商贸对接”的食品贸易新生态等
守护天津卫 “疫”线显担当
天津之旅
备年货 迎新春
《天津之眼》
中职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体系的构建
城乡统筹视角下商贸流通网络体系的构建研究
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下连锁经营网络体系研究
天津宝成博物苑
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安全现状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