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都马克思读书会说起
2020-08-31赵青凌冬梅
赵青 凌冬梅
马克思读书会是成都最早的旨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读书会,也是成都影响最大的读书社团。读书会由四川地区最早的共产党员王右木组织,恽代英参与指导,为四川培育了一批革命骨干,为中国共产党在四川的发展壮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曾是成都高师内部读书会
20世纪初,四川军阀混战,人民饱受残酷蹂躏,对军阀政客、贪官污吏深恶痛绝。五四运动后,为引导青年阅读新文化书刊,促进新思想在四川的传播,在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学校(简称“高师”)任学监、教员的王右木开始筹建读书会。
高师学生、四川省学生联合会主席张秀熟回忆,1920年夏毕业前夕,王右木约他及几位同乡在寓所闲谈,表示“将组织一个读书会,望大家能加入”。张秀熟毕业回乡后,从通信中得知,就在这后半年中,王右木组建了读书会。
据《四川省志·人物志》记载:“1920年秋,王右木在成都创立马克思读书会,袁诗荛负责读书会的具体工作,后又同王右木创办了《新四川》旬报。”
读书会成员黄君尧回忆,读书会成立地点在皇城明远楼(即高师明远楼左侧的小院),入会要求相对宽泛:“除了思想顽固者外,即使思想模糊、对现状认识不清,但对社会现实不满的人,只要有在会的会员一人介绍就可以参加了。”
1920年12月25日,《新四川》旬报向四川省会军事警察厅提出立案申请,并指明《新四川》编辑、经理事项。12月28日,获批准许立案备查。
1922年1月1日,王右木向四川省会军事警察厅申请续刊《新四川》,并以重名为由,申请将其改名为《人声》旬报。1月27日,经成都卫戍总司令部核示,四川省会军事警察厅为《人声》旬报正式颁发了邮政挂号执照。2月7日,《人声》旬报正式发行。创刊宣言指出,“以马克思的基本要义,解释社会上一切问题”,“讨论马克思社会主义之学术的及实际的一切问题”,《人声》成为西南地区第一份宣传马克主义的刊物。
王右木邀请高师附中直觉社成员刘先亮、马静沉和一名高师附中校友协助办理《人声》旬报。为更好传播马克思主义,王右木将读书会扩大为各校共通的马克思读书会,并作为《人声》旬报附设机构,《人声》旬报成员同时加入读书会。是时,会员除学生外,亦有工人、学者等。
作为成都地方团的下属机关
1922年4月,王右木领导的马克思读书会骨干成员童庸生、刘亚雄、李硕勋等,自发组织了四川社会主义青年团。10月1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都地方团执行委员会正式建立,团员包括王右木、童庸生、郭祖劼等。成都地方团将马克思读书会作为下属机关,用以接触具有新思想的青年、扩充团员、训练团员。这些在成都地方团与团中央的通信中有明确记载。
1923年5月21日,蒋雪邨致信团中央,指出马克思读书会是成都地方团成立的基础。7月,成都地方团致信团中央,明确了马克思读书会是成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下属机关,每周六开会,设有马克思读书会图记。此外,会员邹进贤在日记中记载:成都地方团将马克思读书会作为读书总会,以读书会的名义,与其他读书会进行接触。
为扩充会员,王右木要求每位团员介绍三位青年入会。团地委组织的各种讲演,也使会员增加不少。至1923年夏,会员发展至八九十人。
1923年10月,中共中央颁布《教育宣传委员会组织法》,提出由“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两中央协定委派委员组织教育宣传委员会”,要求“各地方至少当组织读书会性质的马克思研究会(表面上可取任何名目)。同时可以吸收非同志。此等读书会由地方教育宣传委员组织之”。11月,中共中央和团中央组织的教育宣传委员会颁布《教育宣传问题议决案》,明确要求“各地有可能时,设社会科学的研究会”。
1924年7月,张霁帆致信团中央,提到“马克思读书会现改为社会科学读书会,每周开会一次……取公开态度,以为吸收新同志及训练同志之用。”正在成都高师附中读书的杨尚昆,就是这一年由四哥杨闇公介绍,加入了社会科学读书会。
后来,因经费问题,社会科学读书会停止活动。成都地委宣传部组建了社会科学研究会,后改名成都平民学社。每周照常组织例会,以团结青年、吸收新同志,马克思读书会的精神与形式得以延续。
读书会活动采用半公开或秘密进行
据1922年10月11日王右木提交给团中央负责人的马克思读书会会员录记载和部分会员回忆,当时会员有王右木、袁诗荛、何珌辉、童庸生、刘先亮、傅双无、钟善辅、郭祖劼、杨闇公、恽代英、蒋雪邨、叶道信、余世思(余世恩)、张洵卓(张询卓)、罗云周、李贤、王笃亲、刁特、王兴钰、李劳、周焜、邹进贤、陈鲁政、曾则方、刘春晖、吕动安、裴均艽、王展、刘亚雄、王梓湘、徐国卿、康明惠、李盛虞、贺九皋、贺纹、段平泰、赵维屏、徐荣仙、赵玉、钟亚弦、王芳芹、周鉴芳、李毅、李淑媛、邱毓明、萧季清、萧际云、裴仲湘、蒋茂荃、杨子文、周宾泽、裴紫琚、翟潜修、廖承允、刘小卿、秦正树、×德芳、刘心孝、韩×源、刘泗英、黄钦、吴汝柏、刘愿庵、孟本斋、杨尚昆,共65人。
为安全起见,马克思读书会对外简称“读书会”,活动大多以半公开或秘密方式进行。每周例会,地点多在皇城明远楼。具体活动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阅读、学习进步书刊。报刊主要有《新青年》《觉悟》《东方杂志》《向导》《晨报副刊》《共产党月刊》《先驱》等,书籍包括陈望道译《共产党宣言》、恽代英译《阶级斗争》,以及《欧洲社会主义思想史》《劳农政府》等。考虑到读书会成员大多为学生,王右木还经常自费订购进步书刊,手抄、油印《共产党宣言》。除个人阅读外,也有学习小组。在例会上,王右木有时会组织阅读《新青年》《共产党月刊》等刊物里的论文,且对其中特别重要的内容加以阐述。
二是分组开展研讨会。讨论会主要以分组进行,或交流学习心得,或结合当时的社会问题作一些讨论。讨论会的地点不定,或在王右木家,或在其他會员的住所,或在公园或游览地。
三是组织演讲、报告活动。结合学习内容作指导性的报告,或结合五四运动、五一劳动节等纪念日、节日举行大型推广讲演。为扩大宣传,一般利用“合法”团体名义作掩护,也会广泛邀请非会员参加。1923年5月21日,蒋雪邨致信团中央时提到恽代英讲演时的盛况:“五月五号为马克思诞生纪念日,由本团同志王右木、恽代英假西南公学开马克思诞生一百零五周年纪念会,到会人数将近四百人,自愿加入读书会人数约五十余人。”
四是开办工人夜校、平民识字班。王右木深知学生因毕业、求学、就业而具有不稳定性,故有意识地发展工人会员。工人识字少,他就指导读书会会员组织工人夜校、平民识字班,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
五是积极参与社会活动。1922年6月,四川爆发教育经费独立运动。王右木为高师教师代表,担任总指挥,读书会会员也参与其中。上千名学生到省议会请愿,不少会员在请愿中受伤。王右木还领导读书会声援长沙工人的罢工斗争,并举行悼念黄爱、庞人铨烈士的活动。在有特别事件发生时(如抵制日货、外国兵枪杀中国群众等),读书会便组织会员走上街头,到群众聚集的地方作宣传。
广泛传播革命的种子
成都马克思读书会的成立,将高师进步学子的力量凝聚起来,而后逐步扩大。五四运动后,四川学子中影响力最大的就是四川省学生联合会,其中半数代表加入了马克思读书会,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四川的传播。不少会员毕业后前往四川各地任教,将革命的种子散播。
袁诗荛,原是四川早期无政府主义者,参加读书会后,在王右木影响下转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袁诗荛被捕后,审讯人对他说:“你今后只要不学马列,即可不杀。”袁诗荛厉声回答:“学马列,救中国,有何罪!”其后,袁诗荛第一个被宣判死刑。
孟本斋,成都长机帮工人,参加读书会后,思想日益进步,后加入成都地方团。他与同志们一道,在长机帮工人中做宣传组织工作,成立了成都劳工联合会。
杨尚昆曾回忆,加入读书会后,“读的第一本书是《欧洲社会主义思想史》,虽然不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著,但我从书里開始知道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名字,初步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学说”。
读书会成员如童庸生、杨仲康、郭祖劼、张治国、钟善辅、吕式宪、刘度、蒋雪邨、何雁秋、康明惠、谢国儒、张霁帆、刘小卿、黄钦、裴紫琚、刘单如、余泽鸿、杨闇公、邹进贤等,均为成渝两地团组织骨干。
1923年10月,王右木创建中共成都独立小组,是成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刘亚雄、钟善辅、黄钦、梁国龄等先后入党,成为成都最早的共产党员。
1925年12月,共产主义青年团成都特别支部成立,刘愿庵任书记,刘亚雄任工科主任,廖恩波任学生自治会主任。
1926年1月,中共綦江支部建立,邹进贤任书记。2月,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杨闇公任书记。同年,中共成都特别支部委员会成立,刘愿庵任第一任书记,刘亚雄、钟善辅任工运委员。其后,张秀熟、袁诗荛被发展入党。是年秋,廖恩波任中共自流井特别支部书记。
1927年,中共成都特支再次调整,刘愿庵任书记。刘愿庵调中共四川临时省委后,张秀熟代理书记,袁诗荛任宣传委员,刘亚雄、钟善辅为工运委员,廖恩波任学运委员。
马克思读书会不仅为四川党团组织培养了骨干,也向全国党团组织输送血液。
张霁帆,1924年任教于团中央创办的南京钟山中学,后任社青团南京地委秘书,192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任中共豫陕区委委员兼共青团书记。
余泽鸿,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5月任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长,后任秘书长。1928年任党中央组织部秘书,1930年初任中共北方局和顺直省委宣传部长,1931年先后任宁都、南(丰)广(昌)中心县委书记,1933年选为中共闽赣省委委员和省革委会委员。1934年任澎湃城防司令,10月任中央直属干部团上级干部队政委。1935年,在国民党军发动的川滇黔三省“会剿”中牺牲。
廖恩波,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长期在成、渝、自流井从事革命活动。1933年10月,他化名廖昔崑前往江西瑞金中央苏区。1934年10月担任赣南省军区政治部秘书,1935年为掩护主力部队突围被俘,而后牺牲。
杨尚昆,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先后担任全国总工会宣传部长、上海总工会党团书记。1933年担任苏区中央局宣传部干事,并任中共临时中央创办的马克思共产主义大学副校长。此后一直参加革命工作,革命生涯长达70余年。
(本文系教育部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民国时期读书会史料整理与研究”(17YJC870010)、四川王右木研究中心项目“马克思读书会与马克思主义在四川的传播”(SCWYM2019YB11)研究成果)
编辑/韩西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