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的乡村文化建设路径

2020-08-31王增红

新西部下半月 2020年7期
关键词:城乡战略人才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已经成为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要顺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乡村文化建设这个“灵魂工程”至关重要。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必须提高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吸引人才回流;要加强乡村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加快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乡村文化建设事业的繁荣发展。

不论是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还是近两年国务院对乡村振兴战略出台的相关实施意见和规划要求,都毫无疑问地表明,乡村振兴战略已是我国当前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乡村文化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题中应有之义,对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因此,本文从明确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出发,分析当前乡村文化建设中依旧存在的问题,并对此问题,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视角,积极探究出乡村文化建设的新路子,从而更好地推进乡村文化建设的繁荣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乡村文化的内涵及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新时代下,所谓乡村文化是指农民群众长期在农业生产和生活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行为特征、村落建筑、民族服饰、民俗节日、宗教信仰、社会心理、风俗习惯、乡村风貌、道德体系、管理制度等在内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集一体的总称。乡村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脉,是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和价值引领,其建设的好与否直接影响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因此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的意义非凡,具体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凝聚力。首先,实现国家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而农业农村现代化又是人的现代化。农民作为乡村振兴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要真正实现乡村振兴,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十分重要。而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有利于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创新”的新型职业农民,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这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必不可少的保障。其次,政府报告中提到说,优秀的乡村文化对增强农民的凝聚力、提振农村的精气神和孕育社会好风尚都具有重要作用,这也是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的意义所在。

第二,有利于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和生活和谐稳定。首先,乡村文化具有的“天人合一”特点极富生态价值的文化观念。面对当前乡村文化建设中的各种污染现象,转变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至关重要,而加强乡村文化建设,能够促进乡村群众树立良好的环保理念,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推动乡村的整体发展。其次,乡村文化是承载中华文化的重要场域,在不同的时期或地域,乡村呈现出的文化形式也有所差异,这些有差异性的文化形式为乡村生活注入了活力和生机,进而也为促进乡村生活的和谐稳定发挥保障作用。

第三,有利于乡村精神回归和实现城乡融合。当前,面对枯燥乏味喧嚣的城市生活,很多人开始勾勒出乡村建设的美好愿景,渴望有一個精神的栖息之所。乡村文化孕育千年,依旧是人们慰藉心灵和去除在城市异乡无所依靠或者内心不安的一个出口。而加强乡村文化振兴,推进乡村文化建设,更有利于城市人回乡得到精神慰藉,增加对乡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此外,当前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农业农村发展的不充分问题一直表现得很突出,而加强乡村文化建设,不仅有助于实现城乡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强城乡文化交流,促进城乡文化融合,丰富农民精神生活,还可以吸引人才返乡创业,推进乡村文化创新性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助推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

乡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困境

乡村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搞好乡村文化建设的意义重大,从实践来看,当前乡村文化建设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整体而言,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乡村文化建设中主体人口流失严重

乡村文化建设发展离不开主体建设者,而农民作为乡村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参与者和创造者,对建设乡村文化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加快,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的同时,也造成了农村出现“空心化”[1]现象愈发严重,即农村中主要的青壮年劳动力人口大量向城镇迁移,不仅造成了乡村庞大的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群体,使得农村人口结构严重失衡,还增加了城市的就业压力、交通压力等各种社会问题,

可想而知,老人们虽然也会为乡村文化建设的蓬勃发展发挥自己的余热作用,但是对整个乡村文化建设发展而言,还是得依靠年轻人来传承和发展。此外,农村一些留守儿童在寒暑假会被父母接到城市短暂生活,这让孩子们对城市文化充满了向往之情,等他们假期结束回归农村,会对乡村的文化产生抵触情绪,但又无法改变现状,就造成了两种文化在他们内心的冲突,进而也会导致他们对文化的认知变得矛盾和不清晰。

外来人才动力不足。乡村文化建设发展除了需要当地的主体建设者之外,还需要外来人才力量的加入。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使得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实施城乡一体化的目的是为了统筹城乡发展,打破我国长久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然而,由于城市和乡村在根本上的差距,乡村的各种发展建设都落后于城市,建设动力不足,也无法吸引更多的外来人才进入到乡村共同建设乡村。总之,乡村文化建设发展不仅需要内外力量人才作为根本支撑,还需要其他各方的大力支持。只有乡村文化实现了繁荣发展,农民生活得到了切实保障,农民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乡村的建设发展才能得到长久可持续的发展动力。

2、乡村文化建设资源缺失

当前,在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乡村文化建设资源缺失严重。首先,受到城镇化建设发展的影响,各种政策的不断推进,使得很多具有自身特色的乡村文化出现了“千镇一面”的文化现象,原有的文化资源被破坏严重,甚至丢失。其次,由于乡村主体对乡村文化建设缺乏自信,导致一些乡村的乡民对当地的风土人情、自然景观、特色技艺文化等不予重视,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后继无人,甚至被遗忘。最后,随着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视和传播媒介的飞速发展,乡村的建设发展也引来了众多主流媒体的竞相报道。但是,报道中更多的是将注意力放在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和农民如何发家致富上,而对乡村文化资源报道的相对较少。因此,很多人对乡村文化资源的认识不足和保护意识不强。

3、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有限

在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因相关领导不重视、资金投入不足、缺乏有效管理等原因,导致出现乡村文化基础设施简陋短缺、设施建设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这不仅严重影响了乡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的改进策略

1、提高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吸引人才回流

乡村文化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村民的积极参与。针对当前乡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不仅要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短板,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还要整合城乡劳动力资源,吸引人才回流。十九大报告中说:“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而优秀的人才对乡村文化建设和乡村稳定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吸引各类人才参与到乡村文化事业建设中,就要深入发掘乡村经济潜力,为各类人才创建更多的就业机会和锻炼平台,比如,吸引和鼓励更多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为家乡的发展添砖加瓦;吸引青年大学生、教育工作者等来乡村进行社会实践,并利用他们的知识,为乡村文化建设注入活力。同时,基层政府部门还要努力为人才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提高人才的相关待遇和扶持补贴政策,真正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从而为促进乡村文化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2、加强乡村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血脉,是一个地方最能够打动人心、嵌入记忆的符号。乡村文化资源是推动乡村生产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乡村特色文化经济发展繁荣的基础。加强对乡村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促进乡村文化繁荣发展,才能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发展的新篇章。具体来说,首先,要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打造乡村文化特色。如以古村落、特色小镇为挖掘乡村文化特色资源的重点,打造既舒适惬意又蕴含着鲜活的风土人情的乡村特色文化,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有效利用乡村公共区域打造乡村精神文化地标,提升乡村居民的情感认同感和归属感。其次,通过以物质载体的形式来呈现乡村文化资源,进而有效地推进乡村文化的世代传承,培育乡村文化自信。最后,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的优势特点,着力宣传能够真实反映乡村地域文化特色和民族特点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进而提高更多的人对乡村文化资源的重视、保护和利用。

3、加快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离不开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扩大乡村文化阵地,繁荣乡村文化生活,努力打造真正的文化强村品牌。首先,加大对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费投入。政府给予资金扶持,同时也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社会资金参与乡村文化建设,改造或重建文化基础设施。其次,收集民意,汇聚民心,必要时也可以通过邀请专业设计人员对文化设施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增强文化基础设施的辐射范围,充分发挥其应有功能。最后,积极推进乡风民俗墙、综合文化广场﹑文化宣传栏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和完善乡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服务网络,助推乡村文化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结 语

总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已经成为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要顺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乡村文化建设这个“灵魂工程”至关重要。然而,从当前乡村文化建设现状来看,还呈现出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此,我们只有吸引人才、加快乡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乡村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等,才能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助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农业农村全面发展,确保群众安居乐业。

注釋

[1]指当前农村中有文化的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市工作,导致农村人口在年龄结构上出现了不合理的分布,与此同时,因受城乡二元体制和户籍制度的影响,以及村庄建设规划的不合理,使得村庄内部荒芜,外延的异常膨胀,进而形成了村庄空间形态上空心分布的状况。

参考文献

[1]郑胜男、张儒威.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文化建设.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7.

[2]徐强(导师:王让新).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我国农村基层治理研究.电子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9-04-19.

[3]张淑林,常新语.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乡村文化建设的新路径.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

[4]张世定(导师:倪国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研究.兰州大学博士论文,2019.10.

[5]胡恒钊.新时代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选择.理论导刊,2018.06.

[6]史丽丽.精神文明建设背景下群众文化团队的管理与建议.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09.

作者简介

王增红 中共潍坊市委党校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图书馆情报研究

猜你喜欢

城乡战略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强国战略下的企业管理创新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战略的里子与面子
城乡一体化需要公平正义的制度变革
国家十项举措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
毛遂自荐
为国家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