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城区:创新空间发展的新思路

2020-08-30贾珊珊沈阳大学

消费导刊 2020年29期
关键词:城区主体体系

贾珊珊 沈阳大学

一、引言

在当前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为提升城区提供就业能力、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提供了重要支撑力量。城市作为各种创新要素最容易流向的空间区域,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尤为突出,这一点在国内许多创新驱动战略研究中都有所佐证。另一方面,大家更多关注科技创新类的空间载体,很少着眼于整体提升优化城市综合功能[1]-[2]。美国布鲁斯金政策研究机构在2014年发表了《创新城区重构美国创新地理版图》报告,提出“创新城区”这一新经济空间概念,为区域空间创新发展提供了一个新思路[3]。创新城区作为一种全新城市经济新空间,实质是以知识创造、研发转化为核心活动的城市功能区,是经济创新发展背景下城市更新发展过程中一种新的空间形态,为我国以创新为基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推动力。

当前,创新发展已经成为许多城市探索新发展模式的主线,本文在对创新城区的定义、结构和理论基础等的研究基础上,研究探讨创新城区建设发展的理论框架,为丰富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探索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践行创新驱动战略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 创新城区的定义及研究综述

(一) 创新城区的概念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在2014年6月发表《创新城区的崛起:美国创新地理的新趋势》一文,首次提出“创新城区”的概念,文章将创新城区描述为“汇聚领先的‘支柱机构’、企业集群以及初创企业、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的地理区域”。创新城区区别于创新型城市,作为创新驱动时代形成的新经济空间,不同于传统发展模式,它由不同主体“混搭”组成,各主体间通过密切合作并分享成果连接形成一个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新整体。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已经由经济高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发展,而创新城区建设作为一种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模式,能够将创新资源整合于城区发展过程中。在城市谋求发展建设新模式的大趋势下,以创新创业为支撑的一种城区发展的新模式,与我国城市发展理念、目标、措施和成效等方面高度契合,具有很高的借鉴意义。

(二)创新城区的研究综述

根据学者卡茨(Katz,2014)的研究,创新城区由经济要素、物理空间要素和网络要素等三个部分构成。其中,经济要素由创新驱动者、创新创造者和社区基础设施等三部分构成。不论是经济要素还是物理空间要素都需要通过网络要素进行整合,其中社会网络资源在提升创新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扮演了不容忽视的角色,得到了充分认可。创新城区大体被分为“支柱核心”模式、“城市区域再造”模式、“城市化科技园区”模式[3]。

区域创新三螺旋理论是创新城区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荷兰学者Leydesdorff(2005)和美国学者Etzkowitz(2005)提出了区域创新三螺旋模式,该理论强调了高校—产业—政府三者都可以是区域创新的主体、组织者和发动者,最终形成三者螺旋上升的运行轨迹[4]。区域创新三螺旋理论一方面为政府在城市创新发展中如何发挥正向引导的作用提供了理论支撑:从区域创新的主体上来说,创新城区实质上是高校、企业和政府三者的协同创新,其中需要强调的是创新城区的建设发展需要依靠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另一方面,论证了区域创新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效创新是促进创新城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区域创新三螺旋模型体现了区域创新主体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作用从而形成创新动力机制和成效的特征,因此,创新城区的建立和发展需要政府、高校、产业之间协同合作,共同促进区域创新发展。

三、我国建设创新城区的理论框架

与其他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相比,创新城区的建设发展更注重创新主体的社会性,包括各主体之间的积极合作和互动。这决定了创新城区具有浓厚的社会性色彩,创新主体及其之间的互动合作共同为城区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创新动力。创新城区的特征决定了其发展模式,同时也体现了各创新要素之间互利共存的紧密联系。

区域创新三螺旋模型将三大创新主体间的共有区域称为“混序空间”,“混序空间”既具备高校—产业—政府三者之间共有的一些属性又有各自独有的一些特点。依据区域创新三螺旋的相关理论,本文认为创新城区存在与“混序空间”类似的一面,同时也有与“混序空间”不同的一面。创新城区由政府、企业、高校等创新主体组成,以创新社区作为创新创业的载体。基于上述相关研究和结论,本文提出了适应我国建设创新城区实际发展要求的理论框架,包括以政府为主导的创新治理体系、以企业为核心的产业创新体系、以高校为源头的知识创新体系和以创新社区为载体的创新生态体系。这四个体系及其各个系统单元相互影响、相互协调,共同促进了创新城区的创新活力和健康发展,如图1所示。

图1 创新城区的理论框架图

(一)以政府为主导的创新治理体系

政府在区域创新治理体系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是引导区域创新发展的主体。政府的主要作用是在创新城区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为其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和宽松的政策环境。为保证创新城区的正常建设和发展,政府应选择符合当地实际发展状况的治理模式,凝聚各方力量,整合协调资源,为创新城区的建设提供有利条件。在创新城区建设的过程中,政府要建立创新协调治理机制,确保创新城区建设中相关利益主体的自身目标与创新城区建设发展的总体目标一致,并随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更新治理机制,保持治理体系的先进性。

(二)以企业为核心的产业创新体系

企业作为产业技术的研究主体,为创新城区的建设发展提供直接动力,也是科学知识和创新成果实现价值转化的中间桥梁。通过鼓励支持企业、企业集群自主创新发展,构建各类产业的创新衍生体系,增强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从源头上确保解决企业的发展后劲。在创新衍生体系内,应着重考虑如何提高企业的整合协调资源能力和灵活敏锐的市场反应能力。加大企业研发投资,建立相关技术研发中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产业技术创新领域中占据优势地位,逐渐形成适应外部竞争市场要求和企业自身发展需求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

(三)以高校为源头的知识创新体系

知识和技术是创新发展的真正源头,大学和科研机构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为创新城区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高校及科研院所里所聚集的人才和精英作为知识的创造者、分享者和使用者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以高校为源头的知识创新创业体系向社会传播知识、输送文化资源,提升了社会的整体文明水平。不论是科研院校还是研发机构都在知识创新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区别在于高校注重基础科学理论知识的研究,科研机构则是侧重于应用科学方面等实际应用研究。两者在不同领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共同为创新城区的建设提供发展动力。

(四)以创新社区为载体的创新生态体系

最开始的城区是指具有居住功能的居民聚居区,而创新城区是一个复合的空间系统,集聚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要素,是未来的新业态。政府、高校、企业等作为创新主体积极发挥创新协同效应,以创新性社区为载体,为建设发展创新城区提供了创新创业氛围平台,形成了集文化、休闲、居住等于一体的公共服务空间。在创新城区的建设发展过程中,创新创业生态体系的完备与否关系着创新城区能不能健康良性发展。完备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包括但不限于具有居住、生活、交通、娱乐、创新创业培育者、创新文化等功能,这为创建创新城区提供了良好的建设环境。

四、小结

通过对典型创新城区的发展经验进行分析研究可以发现,创新城区的形成发展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对传统城市或发展滞后区域的更新改造,主要的产业形态为创新性产业、研究咨询行业等,这种情况下建设发展创新城区能够对趋向衰落的传统工业部门进行更新换代、改造升级;另一种是依托高新技术园区进行发展规划,主要以具有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这种发展模式对第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进而促进当地产业由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型提升。要坚决杜绝一刀切的将传统城市发展模式推倒重建或机械的照搬照抄国外或国内其他地区的建设发展模式等错误做法,需要在更新改造过程中引入创新要素,结合自身实际,增添更多的科学、技术内涵。

综上,创新城区基于满足“混序空间”这一特征,形成了集创新创业、休闲娱乐等各种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服务空间,表现出创新功能与居住、生活、休闲娱乐等功能的相融合的趋势。由此,我们可以从更深层次理解这种变化所反映出的创新创业从以科学技术为主的创新,逐渐发展成了以创意为核心的与创意产业相结合的全新创新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创新城区的建设发展需要构建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生态环境,以此保证其健康发展。在创新城区内,以创新为基础,以科学技术的创新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创新城区建设;以创新城区建设提升创新文化,创新文化又对创新城区科技、产业和城市发展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由此不断良性循环发展。最后,要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布局,将创新城区打造成集科学教育、企业发展、城市建设、创新创业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区域空间。

猜你喜欢

城区主体体系
长沙市望城区金地三千府幼儿园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金霞早油蟠在保定满城区的表现及栽培技术
福田要建健康城区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对淮安市城区河道生态建设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