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爹六个娃,七个姓氏是一家

2020-08-29钟禾

百姓生活 2020年4期
关键词:老五儿女哈尔滨

钟禾

在哈尔滨,有这样一个独特的全国“最美家庭”:7个家庭成员,7个不同姓氏。这个大家庭的父亲,用博大而深沉的父爱,养育了6个从外面“捡”来的孤儿,给了他们一个温暖的家。他把全部的爱倾注在孩子们身上,一辈子未曾娶妻生子。

他,就是曾被评为“哈尔滨十大杰出老人”、“2014感动哈尔滨人物”的彭云松老人。

15年里收养6个孤儿,艰苦岁月里的好爸爸

早年间,年轻的彭云松“闯关东”从山东平邑来到黑龙江哈尔滨谋生。1954年冬天,时年33岁的彭云松在铁道线附近发现了衣着单薄、已快饿昏的8岁孤儿闫景成,慌忙从兜里掏出一个馒头递给这个可怜的孩子。看着闫景成狼吞虎咽地吃完馒头,彭云松哽咽着对他说:“孩子,跟我走吧……”就这样,闫景成成了彭云松的大儿子。

此后15年间里,彭云松又陆续领回了5个孤儿。1966年,他收养了11岁的张秀清和5岁的栾景通;1967年,收养了11岁的郭廷忠和9岁的高玉滨;1969年,他又从山东老家带回了孤儿刘玉忠。

那时,彭云松在哈尔滨化工机械厂做临时工,领导看他腿脚不好,又艰难地拉扯着6个孩子,便让他到化工厅的供销社打更。彭云松没有住房,全家7口人挤在化工机械厂收发室后面的一间小土屋里,那是工人们用来换工作服的地方。怕孩子们吵闹让职工们心烦,彭云松不仅赔笑脸说好话,还焊了一个大铁桶,无偿地为工人们烧开水、热饭菜。

彭云松老人的全家福(前排左为老人的大孙女闫丽影,右为老人的女儿张秀清。后排是老人的4 个儿子,从左至右为:郭廷忠、高玉滨、刘玉忠、栾景通)

想办法填饱一家人的肚子,成了彭云松每天的头等大事。当时他一个月的工资只有36元,养6个孩子哪里够啊!为了让孩子们吃饱饭,他买来5只奶山羊,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挤奶,再拖着一条病腿拿到早市上去卖,换取一家人微薄的饭钱。

好心的邻居见彭云松无论春夏秋冬都只穿一身蓝布衣服,便给他送来一些旧衣服,可他却把衣服改小了给孩子们穿。邻居见他一天只吃一顿饭,给他送来饺子,他却全部分给孩子们吃,自己舍不得尝一个。

家里再穷,彭云松也不许孩子们出去捡破烂、干杂活挣钱。用他的话说,“沾了錢,就会为了钱而想法子,甚至变坏”。为了让孩子们安心在家,他省吃俭用攒钱买了一台大收音机给孩子们听。

眼见彭云松为了6个捡来的孩子日日辛苦操劳,很多亲人和同事都劝他把孩子们送到孤儿院去,娶个媳妇,生个自己的亲骨肉,可他却说:“孩子们已经够可怜了,我再把他们送到孤儿院去,他们不就又没家了吗?结婚的事再说吧,我得先把孩子们养大。”其实,他不是没想过娶妻,但他怕孩子们受“后妈”的气。

彭云松不善表达,在孩子们的记忆里,爸爸从没说过什么“暖心窝”的话,爸爸对他们的爱体现在行动上。老三张秀清回忆,家里常常穷得揭不开锅,可爸爸舍得花好几块钱给她这个唯一的女儿买新裙子。“我的学费,他从来没落过。爸爸总跟我说:‘你是女娃,没文化更让人瞧不起。”老四高玉滨记得,小时候最兴奋的就是看见爸爸那件洗得发白的蓝色工作服,因为父亲总会在那件衣服的口袋里,掏出他最爱的零食。他还记得,爸爸半夜会爬起来给他们掖好被角,再把他们轻轻搂进怀里。老二郭廷忠经常和老三、老四为了争一个烤土豆闹成一团,最后“离家出走”,彭云松只得一次又一次跑出去找他,经常急得满身是汗。找到郭廷忠后,他好几次都把准备好的树枝子举起来要打,却又从来没落下过一次。郭廷忠12岁进家门,总是融不进这个大家庭,直到16岁他还没有叫过彭云松一声“爸”。那年,郭廷忠去当兵,临走前,彭云松突然从怀里掏出15元钱塞给他,笑眯眯地对他说:“珍惜机会,锻炼成长。”15元钱,那是他们一大家子人半个多月的生活费。接过带着体温的钱,郭廷忠哭了。那天,他第一次对彭云松喊了一声“爸”。

孩子们长大懂事后,几次三番地表示要随彭云松姓,可他就是不肯,他说:“我是在帮你们的父母照顾你们,怎么能随便让你们改姓呢?”

优良家风浸染下的相亲相爱大家庭

彭云松只上过3年私塾,也没能把孩子们培养成大学生,但6个孩子长大成人后,个个都很出色。老大闫景成在自行车厂工作,是厂里的技术骨干;老二郭廷忠在部队里入了党、提了干;老三张秀清下乡回到哈尔滨后,成为龙江电炉厂的技术工人;老四高玉滨初中毕业后在化工机械厂上班,连续5年当上劳模,还分到了房子;老五栾景通19岁当兵,在部队里表现突出,很快入了党,成了家里第一个党员;小儿子刘玉忠是油漆工里的行家里手。

彭云松忠厚善良的品质深深影响着子女,孩子们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诚恳做人、踏实做事,全都成了知恩图报、服务社会的好人。1999年,老五栾景通创建了全国首家雷锋车队,免费为社会残疾群体、孤寡老人、贫困市民、考生等提供救助和爱心服务,并参与各项社会公益事业。此外,栾景通每年拿出自己经商盈利的一部分,关爱孤寡特困群体,迄今他已投入几百万元,帮助130多位孤寡特困老人,成为哈尔滨市第三届道德模范、全国孝亲敬老模范。老大闫景成的女儿闫丽影,也继承了这个家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家风。虽然她每月收入只有2000多元,但她连续多年资助一个残疾人家庭,并帮助不少贫困家庭的孩子顺利上学。

儿女们事业有成,也相继有了自己的家庭,操劳一生的彭云松心里踏实了,可此时他的头发白了,腰也弯了。儿女们争着要爸爸到自己家里安享晚年,但彭云松不想麻烦孩子们,就在79岁那年,他决定回山东平邑老家养老。走之前,他开了一次“家庭会议”处理财产,将自己的两套房子分别给了老三张秀清和老五栾景通,理由是:老三结婚后一直没有房子,老五想做点生意,没钱租房子。其余的几万元存款,平分给另外4个子女。

彭云松老人与五儿子栾景通聊天

热爱生活的彭云松老人给自己养的花卉浇水(视频截图)

彭云松回到山东老家后,盖了一处草房,过着极为简朴的生活。在老家的十几年里,善良的彭云松一如既往地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把儿女们给他汇去的钱和他自己的退休金,都送给了缺吃少穿的貧困乡亲。当他得知村中一位70多岁的老人家里生活十分困苦时,当即从微薄的退休金中拿出100元交给馒头店的老板,嘱咐他每天给那位老人送去2斤馒头。

2013年,92岁的彭云松在儿女们的一再劝说和恳求下,终于答应回哈尔滨。老五栾景通去山东接老父亲,没想到却遭到乡亲们的“阻拦”。几十位乡亲哭天抹泪地端着小板凳,跑到彭云松的小泥屋门前“静坐”。“不能让老爷子走,舍不得!”临走前,彭云松把原本留着买棺材的1万元钱全都分给了乡亲们。

回到哈尔滨后,彭云松还是不肯去儿女家住,怕给孩子们添麻烦。他先是“躲”到阿城租了个小房,后来实在不忍心儿女们三番五次来回跑,才勉强同意住进哈尔滨的一家养老院。这家居家养老院里,只有3张床位,是老五栾景通特地租下来孝敬老爸的。彭云松坚持自己料理生活,不让任何人照顾他。儿女们排了个时间表,轮流过来看望老爸。在外地工作、上学的孙子孙女们跟爷爷也很亲,经常给爷爷打电话,走到天南海北都念着爷爷。

彭云松的儿女们平时来往密切,6个家庭经常聚会,感情比血缘家庭还亲。老大闫景成十多年前患病去世,但他的妻子儿女依然是这个大家庭的成员。彭云松从山东回哈尔滨当天,大家又欢聚一堂。在饭桌上,大家回忆往事,回想艰苦岁月中温暖的父爱,都心怀感恩。张秀清说:“那时候太苦了,要是没有爸,咱们谁能有今天呢……”兄妹5人眼含热泪,动情地说:“下辈子投胎,咱还是彭家的人……”

彭云松人老心不老。2017年10月,96岁的彭云松老人向道里区尚志街道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还买来新版党章,一条一条地学习。2018年11月,彭云松被批准为中共预备党员。12月20日,彭云松进行了入党宣誓,随后戴上了崭新的党徽,老人激动地说:“我终于完成了多年的夙愿。”

如今,已经99岁高龄的彭云松除了听力有些减弱外,身体还很硬朗,思维十分活跃。他平时喜欢下象棋,一般人都下不过他。老人还学会了发微信,没事就躺在床上刷朋友圈、看新闻。栾景通的公司和老爸住的养老院相距不远,他每天过来陪老爸吃午饭,爷俩还经常喝点酒。栾景通常对人说:“我爸长寿,这是他好事做得多,积了德。”

彭云松老人的全家福(前排左为老人的大孙女闫丽影,右为老人的

女儿张秀清。后排是老人的4个儿子,从左至右为:郭廷忠、高玉滨、刘玉忠、栾景通)

彭云松老人与五儿子栾景通聊天

猜你喜欢

老五儿女哈尔滨
我平等地嫉妒每一个去哈尔滨的人
天山儿女
娘走了,妈还在呐!
江湖儿女
奇妙的哈尔滨之旅
裸背
《老哈尔滨的回忆》国画
感受哈尔滨的冬天
老五
浇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