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流行与防控

2020-08-29张红丽赵灵燕吴贇竑桂平雄

浙江畜牧兽医 2020年4期
关键词:痘病毒结节性皮肤病

张红丽,赵灵燕,吴贇竑,桂平雄,徐 辉

(浙江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 杭州 311199)

牛结节性皮肤病(Lumpy skin disease, LSD),也称牛结节疹、牛结节性皮炎或牛疙瘩皮肤病,是由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umpy skin disease virus, LSDV)引起的一种牛病毒性传染病,发病率为2%~45%,病亡率可达10%[1]。该病对感染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牛的生产、产奶量和动物的身体状况[2]。自1929年赞比亚首次发现后在非洲流行50年,其后蔓延至非洲以外国家[3]。2019年8月我国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伊犁州确诊发生牛结节性皮肤病疫情,这是我国首次确诊发生该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传染病[4],我国暂时将该病按二类动物疫病管理。疫情发生后,农业农村部发出紧急通知,做好该病的防控工作,本文对该病的临床特征、流行特点、病原特性、诊断方法等相关内容进行阐述,为各地各部门的排查、监测等提供参考。

1 牛结节性皮肤病及其流行特点

该病是由LSDV引起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皮肤出现结节为特征。该病不传染人,不属人兽共患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的动物疫病,农业农村部暂将其作为二类动物疫病管理。

1.1流行情况 该病于1929年在赞比亚首次发生,1943年传到波扎那,后传入南非,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3]。2012年以前,本病仅限于非洲地区,在非洲中南部流行比较严重,后传到非洲北部地区。2013年,传入西亚(埃及、伊拉克、以色列、约旦、黎巴嫩、巴勒斯坦)和土耳其[5],2014年高加索地区的阿塞拜疆,2015年亚美尼亚、希腊、俄罗斯等东欧地区,2016年传入哈萨克斯坦[4],2018年该病沿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边界进一步向东移动,2019年传入我国新疆地区。

1.2病毒特征 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SDV)是一种痘病毒,与牛痘病毒差异很大,而与绵羊痘病毒(Sheep pox virus,SPPV)和山羊痘病毒(Goat pox virus,GTPV)相似,同属于山羊痘病毒属。LSDV只有一种血清型,LSD、SPP和GTP病毒在血清学上有交叉反应[6-7]。LSDV基因组大小为145~152 kb,为DNA双链病毒,很少发生遗传变异。LSDV为有囊膜的病毒,因此对外界环境具有较强的抵抗力。病毒粒子可在pH 6.6~8.6环境中长期存活。在皮肤结节、结痂、风干牛皮中可存活35 d。在4℃甘油盐水和组织培养液内存活4~6个月。在干燥圈舍中可存活几个月。病毒在-20℃可存活几年之久,在-80℃可保存10年。对热敏感,55℃ 2 h或65℃ 30 min可灭活。对酸、碱和大多数常用消毒药(酒精、福尔马林、石炭酸等)均较敏感,对氯仿和乙醚也敏感。

1.3传染源和易感动物 LSDV广泛存在于皮肤、真皮损伤部位、结痂、唾液、鼻汁、牛乳、精液、肌肉、脾脏、淋巴结等处。传染源主要是感染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的牛。牛是该病病原的自然宿主,各个品种和性别均可感染,通常家养牛和非洲水牛易感。LSD流行具有季节性,更常见于(但不限于)有利于吸血节肢动物繁殖的温暖和潮湿的季节。

1.4潜伏期 潜伏期4~7 d到5 w,《OIE陆生动物卫生法典》规定为28 d[8]。

1.5传播途径 LSD有多种传播方式,主要包括通过直接接触污染的饲料、水和用具等导致感染和传播,通过苍蝇、蚊子或虱子等以血液为食的节肢动物的机械传播,胎盘感染,哺乳犊牛通过牛奶或吸吮乳头而感染,污染的针头引起的医源性传播,自然交配或人工授精传播,发病动物或动物产品的长距离调运等传播。

1.6临床症状 LSD是牛的“天花”, 临床表现差异很大,跟动物的健康状况和感染的病毒量有关。通常首先观察到感染动物流泪或流鼻涕。体温升高高于40.5℃,并可能持续1 w。浅表淋巴结肿大,特别是肩前淋巴结肿大。发病奶牛产奶量下降。患畜皮肤上会出现直径10~50 mm的结节(图1),特别是在头、颈、肩部、乳房、外阴、阴囊和四肢皮肤等部位。口腔和鼻腔粘膜上的坏死斑引起脓性或黏液性化脓性分泌物和过多的流涎。典型的结节病变中心有溃疡,在上部形成结痂。皮肤结节可持续数月。有时,单眼或双眼角膜发生疼痛性溃疡病变,严重时导致失明。眼黏膜、鼻、口腔、乳房、外生殖器结节。腿部和关节顶部的皮肤病变可能导致皮下深层感染,并伴有继发性细菌感染和跛行。由病毒本身或继发性细菌感染引起的肺炎,以及乳腺炎是常见的并发症。公牛可能暂时或永久性不育。怀孕母牛流产,发情延迟可达数月。

图1 发病牛全身皮肤病变

1.7剖检变化 剖检可见整个消化道和呼吸道以及几乎所有的内部器官表面有痘病变。牛结节性皮肤病与牛疱疹病毒病、伪牛痘、疥螨病、副痘病毒病等临床症状相似,需开展实验室检测进行鉴别诊断。

1.8疫苗 目前,在流行区,疫苗接种是控制手段。在国外已有两种减毒活疫苗用于控制该病。一种是基于LSDV南非分离株研发的减毒活疫苗,另一种是绵阳痘病毒的肯尼亚分离株减毒活疫苗。我国并没有针对该病的疫苗,农业农村部要求对新疆病牛所在县及相邻县全部牛采用山羊痘疫苗(按照山羊的5倍剂量)进行紧急免疫。

2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监测

2.1样品采集 血清学检测主要采集全血。病原学检测样品包括EDTA抗凝血、皮肤病变痂皮和渗出液、唾液、鼻眼分泌物、精液。

2.2检测方法 检测方法包括血清学监测和病毒学监测。血清学检测方法包括病毒中和实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探针分析。病毒中和试验为金标准试验。病毒学监测检测方法优先采用病毒核酸的荧光定量PCR或常规PCR方法。目前,针对该病国内没有相关的检测和诊断标准,也没有批准的相应试剂盒。根据农业农村部要求,该病的检测将根据由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编写的检测规程,并供应分子生物学诊断所需引物、探针、阳性对照,由各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诊断。

3 疫情排查及报告

加强近期从新疆调入牛只的排查。对于发现牛全身皮肤出现10~50 mm多发性结节、结痂,以及伴随肩脚下和股前淋巴结肿大,奶牛乳房炎、产奶下降等典型临床症状的,要立即隔离病牛,并限制移动,组织专家开展临床鉴别诊断。诊断该病时,注意与下列疾病的鉴别:牛疱疹病毒2型引起的伪结节性皮肤病,副痘病毒引起的牛丘疹性口炎,昆虫叮咬导致的皮肤肿起,过敏反应引起的皮肤肿起,及皮肤藓菌病的早期病变等。对怀疑为牛结节性皮肤病的,应立即报当地兽医主管部门。

4 防控措施

对外省调入尤其是从高危地区调入的牛只,加强临床监测,对监测确诊的阳性群体立即扑杀,并及时对周边牛群采取紧急免疫措施,严格限制活牛的远距离运输,对蚊、蝇等吸血节肢动物滋生地进行清除、杀灭,加强养殖场生物安全措施。

猜你喜欢

痘病毒结节性皮肤病
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成功分离猴痘病毒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措施
运用中药对药治疗皮肤病瘙痒症状浅析
超声刀辅助低位小切口甲状腺手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疗效观察
结节性筋膜炎的MRI特征性表现
鼠痘
胸腔镜微创切除肺小结节性病变临床病理学分析
用水痘病毒开发新型HIV疫苗
羊痘病毒分子特征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你想不到的“椎”魁祸首:皮肤病可能与脊椎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