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知识产权能力系统耦合机理研究
2020-08-29于丽艳
于丽艳,陈 伟,王 岚
(1.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2.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在我国知识产权战略深入实施以及跨国公司以知识产权为武器不断打压我国企业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知识产权能力对于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例如,华为连续16 年在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竞争力百强企业排行榜中位列第1,连续7 年步入世界500 强排行榜且位次逐年攀升。华为高管曾多次公开表态,知识产权能力是华为竞争的重要来源。知识产权能力是由知识产权开发能力、知识产权保护能力、知识产权运营能力和知识产权管理能力构成的一种综合能力,这在学术界已达成共识,但在实践中很多企业将这四部分割裂开,期望通过强化各个职能部门的职责来提升知识产权能力,这种做法忽视了企业知识产权能力的整体性。例如:加多宝勇于对自主品牌的开发思之甚少,导致曾经风光无限的加多宝从2012 年遭遇品牌危机后便纷争不断,四面楚歌。系统原理是管理的基本原理之一,企业知识产权能力的提升绝不仅仅是各部分的简单相加,应用系统的思想进行整合,将其视为一个开放性的系统,加强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形成整体效应。
1 文献综述
目前学术界关于企业知识产权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知识产权能力与企业绩效、知识产权能力影响因素、知识产权能力测度等方面。Motohashi 等认为企业知识产权能力的研究要考虑所在国别、所在行业、市场结构等特征。Tak 和Kwai 提出知识产权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并从定量的角度对知识产权管理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认证。Cullem[1]、廉串德[2]认为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运营知识产权同等重要。Andries[3]认为企业都具有通过专利活动获利的能力,都应该优化知识产权的管理。宋河发等[4]、吴佳晖等[5]从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方法选择两方面研究了知识产权能力的评价。丁巨涛等[6]认为开发和运营是我国知识产权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池仁勇等[7]的研究表明,创业导向与知识产权开发及运营能力正相关,而市场导向与知识产权运营能力正相关。甘静娴等[8]认为探索式创新和开发式创新对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具有倒U 型影响。刘婧等[9]认为人力资本、创新投入、政府补助、地理文化等都对知识产权能力有正向影响。以上研究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然而目前基于耦合理论从系统视角展开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基于企业层面对知识产权能力进行研究,构建企业知识产权能力系统并对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进行耦合分析,提出企业知识产权能力系统耦合的实现路径。
2 企业知识产权能力系统构建
2.1 企业知识产权能力系统主体
企业知识产权能力系统是以企业为主体,以企业整体经营战略为导向制定知识产权能力目标,并在该目标的指引下开发、保护、运营和管理知识产权,从而实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市场竞争力提升的有机整体[10]。一个完整的系统应由系统输入、系统转换、系统输出三部分构成。系统输入是整个系统运行的基础,它为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最基本的要素。系统转换是整个系统的关键,它是将系统输入的各个要素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重中之重。系统输出是整个系统运行的最终结果,是系统转化的产物。系统输入、系统转换、系统输出都可以看成是一个小的子系统,输入子系统、转换子系统、输出子系统都有自己所要达成的目标,且各个子系统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合作,共同为系统目标的实现做贡献[11]。企业知识产权能力系统也不例外。企业知识产权能力系统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通过对系统输入充足的物质和信息资源,经由转化子系统对输入的资源加工处理,由输出子系统将转化产生的结果输出。系统输出的结果经市场的检验后又形成新的输入要素反馈给输入子系统,由此形成一个循环的开放系统。
2.2 企业知识产权能力子系统构成要素
2.2.1 输入子系统
(1)知识产权资源禀赋。知识产权资源禀赋是企业开展各项知识产权活动的基础,也是企业知识产权能力建设的前提,它不仅包括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数量与质量,还包括知识产权赖以产生的人才、资金、信息等[12]。
(2)知识产权组织建设。知识产权组织建设主要指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建设以及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设,企业通过知识产权激励制度、保护制度、管理制度等对各项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发挥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协调职能对知识产权活动有效管理,为知识产权能力的提升提供组织保障。
(3)知识产权知觉。知识产权知觉是企业对知识产权的认知与态度,它从重视程度和包容性两个方面影响企业知识产权能力的建设。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对知识产权能力的重视程度影响着企业对知识产权活动的投入力度与支持程度;开放包容的知识产权知觉能够使企业面对研发失败、知识产权保护失败、知识产权商业化运营遭遇挫折时以宽容的态度承担失败后的损失,与此同时对失败的教训进行深刻总结并指导接下来的知识产权活动。
2.2.2 转换子系统
(1)知识产权开发。知识产权开发是企业对输入子系统的知识产权资源进行合理优化配置,通过自主开发、合作开发、委托开发等一系列方式实现知识产权成果的产出。企业应在扫描外部技术环境与市场环境的前提下,对预期利益、资金状况、技术实力、风险承担等进行科学评估与综合分析,从而选择最适合本企业的知识产权开发方式。
(2)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是通过法律保护、技术保护等途径对企业所拥有和使用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预防并阻止他人侵犯本企业知识产权的合法权益。知识产权保护按照时间点的不同主要包括事前的智力成果确权与知识产权侵权风险预警机制建立,事中的知识产权纠纷处理,事后的知识产权保护经验与教训总结。
(3)知识产权运营。知识产权运营是将企业开发出来的自主知识产权或以合法手段获取的他人知识产权通过自主实施、转让、许可、合资、质押等方式将知识产权市场化,及时有效地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知识产权的开发、保护、管理活动提供资金支持。
(4)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管理是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将企业内部的知识产权资源和外部能够获取的资金、技术、信息等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激励与约束下,将这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并合理分配到知识产权开发、保护、运营活动中,加快知识产权从产生到价值实现的进程。
2.2.3 输出子系统
(1)知识产权开发能力。知识产权开发能力在知识产权开发过程与结果方面均应有所体现,过程方面主要表现为企业知识产权开发的效率增强,研发团队建设得到加强,科研人员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研发合作能力提高;结果方面主要体现为智力成果产出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均有所提升。
(2)知识产权保护能力。知识产权保护能力一方面体现为企业知识产权确权能力的提升,即知识产权授权率、尤其是发明专利授权率的提高;另一方面主要表现为企业内部在知识产权开发、运营和管理过程中制止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和防范知识产权风险的能力得到提升,知识产权侵权立案有所减少,应对知识产权危机的水平提升。
(3)知识产权运营能力。知识产权运营能力一方面体现为知识产权转换实施率的提高、知识产权收益的增加、客户关系的维系与改善;另一方面主要表现在企业通过对知识产权价值的评估和实现过程,增强了对企业内部运营情况、科研实力、财务状况以及外部行业环境、市场环境的了解,为未来的知识产权开发提供信息支持,为知识产权运营策略的调整提供经验指导。
(4)知识产权管理能力。知识产权管理能力主要体现为通过不断完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切实履行知识产权管理职责,形成领导重视、员工支持、部门配合的知识产权文化,有效地为知识产权开发、保护、运营提供管理服务,为企业知识产权能力的提升做出突出贡献。
2.3 企业知识产权能力系统运行环境
外部环境是影响企业知识产权能力系统运行的重要因素。政治法律环境对知识产权能力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法律法规及政府颁布的相关政策、规范等对系统内部知识产权的研发方向、运营方式、保护力度、管理意识产生巨大作用。经济环境影响系统对知识产权活动的投入力度。社会文化环境影响系统对知识产权能力的重视程度。技术环境影响系统内部知识产权研发创新的方向和水平。
3 企业知识产权能力系统耦合分析
“耦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或运动方式之间通过各种相对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至联合起来的现象。企业知识产权能力系统始终处于输入-转换-输出-再输入的循环中,这一过程时刻伴随着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依赖与相互作用,正是通过这种动态关联使得系统不断地运行下去,因此,企业知识产权能力系统存在耦合关系[13],如图1 所示。
图1 企业知识产权能力系统耦合模型
3.1 企业知识产权能力系统耦合关系
3.1.1 输入子系统与转换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关系
输入子系统是转换子系统运行的基础与前提,系统中输入充足的知识产权资源、健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与管理制度、正确的知识产权知觉,转换子系统中的知识产权开发、保护、运营和管理活动才能顺利进行。转换子系统为输入子系统提供必要的动力支持与科学指导,转换子系统运行的过程不断要求与指导企业调整系统的输入。
3.1.2 转换子系统与输出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关系
输出子系统依赖于转换子系统同时又支撑着转换子系统的运行,只有通过知识产权活动对系统输入进行转换,系统才会输出知识产权能力,因此转换子系统在整个系统中处于关键性地位;与此同时,企业又根据系统输出的知识产权能力检验转换子系统的转换效果,不断调整知识产权活动,从而提升转换子系统的转换效能。
3.1.3 输入子系统与输出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关系
输入子系统与输出子系统互为前提与保障。知识产权能力的产生依赖于知识产权资源禀赋、知识产权组织建设、知识产权知觉,与此同时,系统输出的知识产权开发、保护、运营、管理能力更新了企业的知识产权资源禀赋,并作为新的要素输入系统,这就构成了一个循环的系统。
3.2 企业知识产权能力系统耦合驱动因素
3.2.1 知识产权战略
知识产权战略是企业知识产权能力系统各子系统耦合的“引导者”。首先,知识产权战略将引导企业形成积极的知识产权知觉,根据企业知识产权活动的需要源源不断地将知识产权资源禀赋输送到知识产权开发、保护、运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其次,知识产权战略将引导企业形成正确的知识产权能力观,将知识产权能力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强调知识产权活动兼顾质与量、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并重;再次,系统输入与系统转换的偏差在系统输出环节集中体现,知识产权战略将引导企业根据知识产权能力现状及时识别偏差与纠正偏差。
3.2.2 知识产权意识
知识产权意识是企业知识产权能力系统各子系统耦合的“推动器”。输入子系统与转换子系统的耦合需要企业在知识产权意识的推动下持续收集创新的可行性信息、调动充足的资源支持自主知识产权活动与知识产权对外联系;转换子系统与输出子系统的耦合需要企业在知识产权意识的推动下不断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为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及时调整知识产权活动,确保知识产权能力的提升;知识产权意识在输入子系统与输出子系统的耦合方面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知识产权意识的推动下,企业将知识产权能力系统输出的知识产权能力反馈给输入子系统,对系统输入要素进行适当调整,并形成管理经验,为以后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2.3 目标协同
目标协同是企业知识产权能力系统各子系统耦合的“润滑剂”。企业知识产权开发、保护、运营、管理能力的提升需要各部门以及各层级要素协同、制度协同、政策协同,而目标协同是以上协同实现的根基。目标协同促使企业各部门、各层级知觉到知识产权能力建设对于协同目标实现的价值,从而共享知识产权资源,实现从“为我所有”到“为我所用”观念的转变,在知识产权开发、保护、运营、管理的过程中加强沟通,将知识产权能力系统输出要素看作一个彼此依赖、相互制约的目标网络,减少知识产权能力系统各子系统耦合过程中各部门因本位主义导致的横向摩擦阻力,平复各层级因官僚主义导致的纵向沟通链条的裂痕。
3.3 企业知识产权能力系统耦合制约因素
3.3.1 短期行为
短期行为使得企业管理层因知觉到知识产权能力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而优先发展短期见效益的项目,减少对知识产权活动的投入,忽视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与管理制度的建设、知识产权管理人才的培养,导致知识产权能力系统转换的“先天不足”,影响企业知识产权开发、保护、运营、管理的进程,进而制约了输入子系统与转换子系统的耦合;在经过知识产权活动的转换输出知识产权能力的过程中,短期行为会致使企业内部员工过多地关注在既定的薪酬体系和绩效评估制度下如何开展知识产权活动才能获取最大经济回报,而忽视了能够为企业带来巨大价值和持续发展的研发团队建设、知识产权商业化经验积累、知识产权文化建设、知识产权管理服务水平提升等,进而制约了转换子系统与输出子系统的耦合;知识产权能力建设需要系统内部提供持久性的支持,但企业的短期行为会使企业满足于已经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使得输出子系统向输入子系统进行新的资源投入的过程受阻,进而制约了输入子系统与输出子系统的耦合。
3.3.2 狭隘的利益观
首先,狭隘的利益观使企业仅以投入与产出比衡量知识产权活动的价值,期待知识产权投入能够全部转换为知识产权成果,严格控制资源投入,降低了员工对知识产权开发、保护、运营和管理的积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输入子系统与转换子系统的耦合;其次,企业狭隘的利益观使企业过分关注知识产权能力系统的输出,缺乏对自主知识产权活动以及知识产权对外联系失败的包容性,以批评的态度对待失败项目,终止对失败项目的投入并将其搁置,此种现象长期存在会导致员工因避免失败承担责任而保持因循守旧的思想和做法,使知识产权能力的持续提升化为乌有,削弱甚至切断了转换子系统与输出子系统的耦合;再次,狭隘的利益观使得企业常常出现基本归因错误,忽视对知识产权产出失败的经验总结,不能对失败原因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导致输出子系统向输入子系统进行新的资源投入的过程中信息碎片化,影响了输入子系统与输出子系统的耦合。
4 企业知识产权能力系统耦合实现路径
4.1 构建意识与战略交织的知识产权能力网络
企业应构建意识与战略交织的知识产权能力网络,使其覆盖知识产权能力系统运行的全过程,知识产权能力意识将知识产权能力认知横向铺开,知识产权能力战略将知识产权能力认知从顶层开始纵向延伸,两者结合为企业知识产权能力系统耦合提供全方位的重视与支持。一方面,知识产权能力意识不同于知识产权意识,前者更加强调知识产权工作的动态性、开放性、整体性,企业应通过开展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培训工作,引导与加强企业内部对知识产权能力的认知与重视,将从知识产权能力系统投入到知识产权能力系统转换,再到知识产权能力系统产出整个过程的知识产权能力意识提升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形成具有环境适应性的知识产权能力各维度有机结合的意识体。另一方面,企业应将知识产权战略纳入到企业总体战略中,将系统原理作为知识产权战略制定的基本原理并牢固树立知识产权能力系统理念,将知识产权能力建设的过程看作有机联系的整体而非孤立的环节,改变固有的、僵化的知识产权工作框架,制定以系统原理与耦合理论为指导、以知识产权能力建设为核心的弹性的知识产权策略。
4.2 提升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话语权
企业要扭转传统的知识产权能力建设属于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工作的片面认识,同时要引导各部门实现目标协同、资源协同、政策协同。在这个过程中,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这一作用的发挥需要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匹配相应的话语权。一方面,有地位才会有话语权,企业有必要将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划归企业高层的管辖范围,提升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地位,减少知识产权能力战略实施过程中知识产权资源投入、知识产权活动开展的阻力;另一方面,话语权并非话语霸权,地位只是话语权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还要进一步夯实其自身的软硬件基础,硬件即复合型的高水平知识产权管理人才与科学合理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软件即知识产权管理服务的效率与效果。
4.3 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并行
企业应通过激励机制实现各部门及员工对知识产权工作承诺最大化,通过约束机制指导各部门及员工沿着企业期望的轨道兑现其承诺。除了传统的知识产权奖惩制度外,企业应进一步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考核评价体系。首先,企业应针对知识产权输入子系统、转换子系统和输出子系统制定知识产权活动业绩考核标准与指标,并将其纳入企业奖惩制度中;其次,考核标准的制定应着眼于知识产权能力各维度的协同发展,以合理的考核标准激励知识产权活动的开展,以知识产权能力各维度发展的协同度约束各部门因短期行为、狭隘的利益观导致的本位主义倾向,避免企业为了研发而研发,为了保护而保护;再次,应加强评价指标之间的关联性,保证企业知识产权能力系统输入通过转换能够产出有效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例如输入子系统中资源投入指标要与输出子系统中知识产权实施率等指标相关联,以资源投入激励知识产权实施,以知识产权实施率约束后续的资源投入,避免因短期行为、狭隘的利益观造成企业为了获取某些资助或资格急于追求知识产权数量的增加,最终导致新产品难以适应市场需求以及知识产权产出闲置、浪费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