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历史上第一家卫生类博物馆

2020-08-28赵国香

北京档案 2020年8期
关键词:中央公园卫生防疫陈列

赵国香

北京卫生陈列所[1]是北京历史上第一家卫生类博物馆,成立于1915年,其目的是“灌输市民卫生常识”[2]。北京卫生陈列所在构建中国近代卫生防疫体系、普及健康知识、转变卫生观念等方面曾起到重要作用,它是近代北京卫生防疫事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卫生陈列所创设前北京的卫生防疫状况

近代北京地区卫生状况十分堪忧,由于人口稠密及空气、环境污染严重等原因,城内外传染病频发、死亡率高,且民众卫生观念十分淡薄。北京城“大街上晴天布满灰尘,雨天遍布泥泞,而且到处是人畜粪便。露天的水沟散发出难闻的气味”[3]。

晚清民国时期,随着西方卫生防疫知识的传入与普及,“卫生”开始影响到人们的生活习惯、行为举止乃至思想观念。不仅如此,时人还将“卫生”与救贫、救弱甚至救国相联系,“故今之救国须救贫,救贫须救弱,救弱赖防病,防病赖卫生,未有民生不卫,而国能救者。”[4]更有将“卫生”提升到富国强种的重要地位,“吾辈苟欲我民族健全有为,能与世界各民族并驾称雄,则非先从事公共卫生之建设不可。”[5]

1910年至1911年东北三省爆发严重的鼠疫,这次疫情不仅对东北三省的交通业、娱乐业、社会服务业以及文化教育业造成冲击,更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甚至引发了外国的排华辱华事件等,鼠疫的防控已关乎国家尊严与政治地位。在东北三省的鼠疫防控中,政府逐渐意识到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完善现代卫生防疫体系是应对各类疾病和瘟疫的根本所在。

光绪二十六年(1900)京师巡警局建立了第一个专门清扫街道的卫生清洁机构。宣统三年(1911)民政部在京师成立防疫局。1912年2月6日《临时政府公报》公布《内务部官制》,内务部下设六司,其中卫生司主要掌管卫生防疫及医药事务。1913年京师警察厅卫生处设立7个卫生清道所。北京的卫生防疫体系逐步建立。

随着北京各类卫生防疫机构的建立,尤其是受到东北三省鼠疫防控的影响,北京政府深刻意识到让广大民众了解卫生知识、参与卫生防疫的重要性,这是政府取得卫生防疫工作胜利的关键。这一时期,北京地区博物馆启迪民智的社会教育职能逐渐为时人认可并接受,创设卫生类博物馆以宣传普及卫生防疫知识,无疑是时人所认可的最好方式之一。

二、北京卫生陈列所的设立与发展历程

1914年1月24日,内务部委任伍连德筹办卫生陈列所事宜。伍连德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医药学家,先后在日本东京药学专门学校、东京帝国大学医学专门部药科学习,曾发起并成立了中华药学会,参与过东北的鼠疫防控工作。为筹建卫生陈列所,内务府于1914年4月6日制定《卫生陈列所章程》,规定卫生陈列所隶属于内务部,掌理关于卫生物品陈列、检查及保管事项。[6]

经过一年时间的筹备,1915年北京卫生陈列所在中央公园内正式开放,这是民国时期出现的第一个卫生教育机构。此后,为加强对卫生陈列所的管理,政府相继出台各项政策法规,以促进卫生陈列所与卫生事业的发展,如《京都市卫生陈列所保管陈列品章程》《京都市卫生陈列所展览章程》《京都市卫生陈列所征集陈列品章程》等。在政府的支持下,卫生陈列所的发展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由此,北京地区的卫生事业也逐步发展起来。

北京衛生陈列所成立之初归内务部管理,后划入京都市政公所。1924由京师警察厅管辖,这一时期的卫生陈列所内职员较多,经费充足,所办展览影响较大、辐射全国。1928年国都南迁后,北京卫生陈列所改隶北平特别市卫生局,仅设置管理员一名。1930年、1932年北京卫生陈列所又分别隶属北平市公安局卫生科、卫生处等,一直到1934年重新被划归卫生局,开始增加经费、职员,下设管理员、讲演员、绘图员各一人。日伪时期,北京卫生陈列所曾一度被日本人占领,伪政府在中央公园内举办卫生运动会时,也曾借用北京卫生陈列所举办相关展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京卫生陈列所并入北京市卫生教育所,地址仍在中山公园内,郭沫若先生为其题写“北京市卫生教育馆”牌名。1983年5月北京市卫生教育馆独立建制,直接隶属于北京市卫生局;1988年北京市卫生教育馆并入北京市卫生防疫站,并更名为“北京市健康教育所”;1995年北京市健康教育所再次恢复独立建制,直属于北京市卫生局。2000年6月,在北京市卫生防疫站、北京市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研究所、北京市健康教育所、北京市性病防治所的基础上成立了“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其中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是北京市健康教育业务的指导中心,主要利用预防医学、临床医学、行为医学、心理学及传播学等多学科的理论技术,开展大众卫生科学知识传播活动,提高公众健康素养。

三、北京卫生陈列所的展览内容及影响

北京卫生陈列所“在(中央公园)南坛门内偏西,计屋五楹。玻璃橱内陈列有卫生各项标本,肌肉骨骼、五脏六腑及神经各种病理相片或图画,并加以详细说明。壁间悬有动物学球虫类发育形状图籍,病菌原型虫发育状况与动物解剖图,婴儿发育图,各种药草、药液均附有说明,参观者莫不心领神会。”[7]北京卫生陈列所的藏品主要有:“模型、图表,共计一千数百种。陈列室物品分为十组,(一)衣物卫生组,(二)饮食卫生组,(三)居住卫生组,(四)儿童卫生组,(五)卫生常识组,(六)胎产组,(七)花柳病组,(八)肺病组,(九)传染病组,(十)医药组。”[8]由此可知,北京卫生陈列所主要是向人们宣传居住、生活和饮食卫生,儿童卫生,妇女卫生及当时传染病、高发病的预防知识等。陈列所中的展品“或以浅显文字解释其原理,或凭新颖图画指示其利害,或制作模型以供观众之考察”[9],这些多样化的展示方式,其目的是加大卫生防疫知识的普及,改变人们的不良生活习惯,提高健康卫生观念,使民众真正感受到讲究卫生的益处。作家废名在小说《四火》中描写某县城隍庙内各种泥塑的奇怪神态时,提到了中央公园内的北京卫生陈列所,“诸位的形色——如果真要逼真,请就近到中央公园卫生陈列所看一看那几副患梅疮的面孔。著者昨天恰好去参观一次,所以这样说。”[10]可见,时人对卫生陈列所已有较多的认知。

北京是民国时期较早举办卫生运动的城市。1929年6月16日至19日举办卫生清洁运动大会时,北京卫生陈列所参与了其中卫生展览会的筹备与展示工作。1934年卫生运动期间,北京卫生陈列所内陈列了许多有关营养食品、卫生食品、细菌培养、疫苗制造、寄生虫形状、假肢运用的图片,对当时社会上比较流行的胃肠传染病、虫咬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生、传染及治疗方式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为更好地普及卫生防疫知识,卫生陈列所还配备了专职解说人员,“每日自上午八时至晚六时在大会期间均随时任人参观,并派有专门人员予以说明”。[11]1947年5月至6月间,北平市政府选择在中山公园内举行春季卫生运动大会,借助北京卫生陈列所举办卫生防疫展览,吸引了大量民众前往参观。可见,在卫生运动中以展览的形式向人们宣传卫生知识、普及健康常识获得了良好效果。而将卫生运动大会安排在中央公园内举办,不能不说政府有借助北京卫生陈列所宣传教育职能的意图。卫生运动的开展扩大了卫生陈列所的影响力,使得博物馆的教育职能得以充分发挥,也使得政府灌输卫生防疫知识,造就健康国民的意愿得以实现。

北京卫生陈列所的创办,以及它普及卫生防疫常识所取得的良好效果,直接影响到各省地方卫生陈列所的建立。如国民政府迁都南京后,便建立南京卫生陈列所。随着各地卫生陈列所相继建成,它们成为常年对公众开放的卫生展览教育机构,对大众公共卫生知识的普及和现代公共卫生观念的建立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北京卫生陈列所作为北京历史上第一家卫生类博物馆,它借用西方的公共卫生防疫知识和时人关于疾病、疫情防控的典型案例、实物展品等,向民众普及卫生防疫常识、宣传卫生的重要性,给卫生防疫知识匮乏的民众以启迪,从而促使民众逐渐树立起讲究个人卫生、公共卫生及防范疫情的意识。北京卫生陈列所自成立以来,几经沿革,发展曲折,最终成为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卫生防疫知识普及与宣传的重要机构——健康教育所,继续担负向大众传播卫生科学知识、提高公众健康素养的重要职责,在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方面发挥着作用。

注释及参考文献:

[1]北京卫生陈列所,成立于1915年,1928年国都南迁后改名为“北平卫生陈列所”。为行文流畅,全文皆采用“北京卫生陈列所”。

[2]中央公园委员会.中央公园廿五周年纪念刊[M].北平:和平印书局,1939:17.

[3]史明正.走向近代化的北京城—城市建设与社会变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15.

[4]俞凤宾.论公众卫生之必要及其范围[J].东方杂志,1915(3):14.

[5]钟惠澜.论中国急宜发展公共卫生[J].中国卫生杂志, 1931(22):25-26.

[6]陈明光.中国卫生法规史料选编(1912-1949.9)(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573.

[7]马芷庠.北平旅行指南[M].北平:经济新闻社, 1935:51.

[8]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博物馆一览[M].北京:中国博物馆协会发行,1936:112.

[9]北京市档案馆.中山公园卫生陈列所.1927-8-31.档号: J67-l-459.

[10]废名.桥·桃园[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263.

[11]关于卫生事项·举行第一次卫生运动大会[J].北平市政府行政纪要.1934(2):134.

作者單位: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猜你喜欢

中央公园卫生防疫陈列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赣州城市中央公园
奶牛场卫生防疫工作要点
毓庆宫惇本殿明间原状陈列的复原
民国时期北平古物陈列所的陈列展览
胡志明市中央公园
重庆中央公园售楼处
回顾“东方之星”沉船救援中卫生防疫的特点及做法
“8?12”天津港特大爆炸救援部队卫生防疫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