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融入市民生活

2020-08-28黄莺

上海艺术评论 2020年3期
关键词:系列赛市民中华

黄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历经数年经久不衰。文脉延续,国之强大,离不开后人赓续文化传统、守护文化瑰宝。如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继续大放异彩,让其中精粹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模范得到广泛传承?民间是传统文化复兴的土壤,复兴传统精髓,就需要以更贴近市民的方式方法,不断创新文化传承的表达方式和发展模式。

2014年以来,上海市民文化节相继开展中华传统经典诵读大赛、中华语言文字大赛、中华古诗词大赛、中华诗词文赋大赛、青少年传统文化知识大赛等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系列赛事,通过街镇海选、区县晋级赛、全市决赛、颁奖展演等环节,让市民在阅读、背诵、理解、演绎和创作中,重拾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入耳、入脑、入心,让文化传承、文化美育融入市民日常生活。

在继承中发展,发展中继承

在中华民族艰难而辉煌的发展历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历久弥新,始终为国人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如何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如何用老百姓喜欢的形式说好中国文化、中国故事,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系列赛事实践了引领市民重温经典,唤起集体文化记忆的传承方式。

经典传承,唤起共鸣。系列赛事邀请专家学者策划竞赛环节,制作推介题库,引导市民广泛阅读、大量背诵、感悟理解名篇名句。注重汲取传统经典中孝老爱亲、诚实守信、与人为善、公道正派、敬业奉献等优秀道德观念,所选定的经典篇目代表了中华数千年历史长河中最核心、最璀璨的文化与文明成果,让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优秀品质随着连续的赛事中深深印刻在每个人的心中。竞赛过程中,台上选手紧张答题、专家精妙点评,台下观众轻声应答、相互争论,不仅对参赛选手来说是一个学习和重温经典的过程,对广大市民来说也是一个普及经典的过程。

与此同时,主办方倡导各区县承办单位围绕年度主题开展经典阅读推广活动,主题讲座、吟诵导读、线上赏析、走读体验、书目推荐、亲子互动、诵读培训等,满足了市民多元化的参赛辅导和拓展阅读需要。《唐诗离我们有多远》《成语背后的故事》等邀请知名学者走进基层,与市民面对面交流传统经典的文化内涵,让市民掌握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传承技能。“萌娃诵”中华经典诵读培训、“成语故事”亲子秀、建党70周年书法艺术展览等,则让市民领略了中华传统文化活泼生动的表现力,拉近了中华传统文化与市民生活的距离。

文化美育,砥砺创新。系列赛事选择紧扣主题、便于参与、体验交互的形式和渠道,有效引导更广泛的市民参与竞赛、展示、教育、解读和传播等活动。连续举办的五届赛事,探索“互联网+”与文化传承的深度结合,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吸引35万余人次市民参与其中。中华古诗词大赛通过新民晚报“侬好上海”微信公众号设计制作互动游戏,运用通俗、易懂,且极具个性的网络语言,使大赛更加可亲、可读,吸引市民持续参加“小试牛刀”“大显身手”“挑战自我”等竞赛关卡,开赛一个月闯关游戏的点击量达到4万人次,近2万市民顺利通过了“小试牛刀”,让市民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参与竞赛。“一部电影《大鱼海棠》风靡中国,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美惊艳了观众,而这部电影能让你联想到哪部经典古文?”中华诗词文赋大赛紧跟潮流、贴合当下时事,大赛题目一改传统赛事“一板一眼”的严肃面孔,加深了市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唤起了市民对于经典文献的阅读热情。同时,根据中青年读者对于互动性、趣味性的服务需要,定制中华诗词文赋“诗文亭”。市民可以在亭内跟随名家演示录制自己的朗读音频,并过微信分享给自己的好友或上傳至主办方,让市民即使不参加竞赛,也可以在倾听和朗读中体会诗词文赋之美。

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

近年来,《中华诗词大会》《我在故宫修文物》等文化类综艺节目广受追捧等“现象级”文化事件也让我们看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实并不缺乏受众,关键在如何通过研习传统经典,生动地揭示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内涵;如何通过创新呈现形式,拉近与普通市民,特别是年轻人的距离。

“民星”璀璨,方兴未艾。系列赛事从年龄段、空闲时间、人员组合等不同角度考察实际服务需求,注重市民文化素养和知识涵养的提升。中华古诗词大赛除了为喜爱群文活动的市民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演绎板块,“知识竞答”环节主要考察市民对于古诗词的记忆与理解;“经典诵读”环节面向的则是喜爱诵读的市民,参赛者可以选取自己喜爱的唐诗或宋词篇目;“新作征集”环节则为喜爱诗词创作的市民提供了交流学习的机会。“走心”的赛事策划为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市民打造独特的展示平台,一批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民星”不断涌现,如名门之后刘伯温的二十一世孙、“中华古诗词高手”夫妇档、爱“纠错”的自由职业者、善写对联的中学老师等。更让人欣喜的是,参赛人群呈现出“年轻化”的可喜态势,“青少年”“中老年”在赛事中代表的不仅仅是几个年龄阶段,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在各个市民群体中蔓延开来的美好景象。2014年中华传统经典诵读大赛中,进入决赛的29岁以下选手占70%。2018年中华诗词文赋大赛中,200位决赛参赛选手中45岁以下选手占80%。中华古诗词大赛舞台演绎板块中,25个百强组合中有7个学生组合,其中年纪最小的参赛选手刚满6岁,他们对于中华诗词的理解以及全情参与,最直接地呈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强大的生命力和传承力。

跨界合作,生机盎然。系列赛事采用政府主办,公共文化部门承办,社会力量协办的操作模式,经过五届赛事的实践共同凝练了传承文化的服务品牌,以其“在阅读经典中收获知识,感悟文化”主题区别于其他赛事,并通过定期举行、线上线下互动的赛事平台,为市民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持久便捷的文化服务。赛事组织中,不同的合作主体,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共振效应,取得了文化传承的组合效益。一方面,系列赛事由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和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共同主办。从2014年的中华传统经典诵读大赛,到2020年继续主办青少年传统文化知识大赛,嘉定区秉承的不仅是“教化嘉定”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坚守,更是“科技嘉定”对于传承形式和推广技术的创新。与此同时,市语委办的共同主办,不仅为赛事云集了众多诗词文赋、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学术大咖,提高了赛事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更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与学校、校内与校外之间桥梁,引导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文化美育活动中来,成为文化传承润物无声的成果体现。另一方面,系列赛事由嘉定区图书馆牵头,各区县落实图书馆或文化馆配合推进,在各级公共图书馆、街区文化活动中心形成了共办赛事、异彩纷呈的良好发展态势。此外,邀请文化企业、出版公司等协助举办系列活动,不仅为赛事带来了更多的创意元素,也为热爱传统文化的有识之士搭建了拓展团体影响力的舞台,为系列赛事注入生机和活力。

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之气”不仅要通过阅读养出来,更要在形式多样的品读鉴赏活动中,真切地体会到经典作品慷慨激昂的气势,体会到其中优美典雅的节奏和“腔调”,才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深入人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传承和发展无论如何强调都是适当的,这是一个和我们祖先的优秀灵魂对话的过程,是了解我们伟大民族风雨历程的过程。坚定文化自信,唤醒文化基因,培养高远志向,涵养高贵品质,文化传承永远在路上。

猜你喜欢

系列赛市民中华
裁判嬴了
送清凉
氣溫驟降 杭州市民溫泉裡涮火鍋抗寒冬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意义”的问题所在
重庆市首届市民健康知识有奖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