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通信产业迎来发展黄金期
2020-08-28
信息通信产业作为数字时代的基础性、先导性行业,既是数字产业化的具体形态,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关键支撑。
作为世界网络大国,我国信息通信产业总体稳中有进,综合分析上市企业数据可观察到,产业提质增效成果逐渐显现、产业集群化发展格局初步成型。未来,机遇和挑战并存,信息通信产业将迎来高质量发展的黄金时期。
上市企业提质增效成果逐渐显现
面对行业下行压力与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我国ICT上市企业在资本的助力下积极探索新发展道路,推动提质增效转型,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是经营质量持续提升。2019年我国ICT上市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79万亿元,同比增长11.8%,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5.2个百分点,行业增速持续下探,但整体的发展质量正不断提升,呈现出三方面特点。资产结构稳定。截至2019年底,ICT上市企业累计资产总额为11.35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2%,资产负债率为56.2%,较上年同期小幅上涨1个百分点,维持在较为健康的水平。盈利水平提升。2019年全年,ICT上市企业累计实现净利润6686.8亿元,同比增长38%,行业净利润率近10%,较上年增长1.8个百分点。创新不断加码。2019年全年,ICT上市企业投入研发费用超163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0.5%。平均研发强度近6%,较上年增长0.4个百分点,企业对于创新的投入不断加强。
二是总体格局调整优化。从领域分布看,服务业务占比不断提升。其中,上市互联网信息服务企业收入总规模达2.35万亿元,同比增长25.4%,成为增长最快的业务,净利润率达15.6%,也是利润率最高的领域。上市软件与信息服务企业则保持15%的收入增长,占比较上年小幅提升0.2个百分点。从地域划分看,各个区域发展特征鲜明。东部地区集中了北京、广州、浙江等ICT产业发达的省市,全年ICT上市企业实现累计收入6.41万亿元,同比增长11.6%,占全部上市企业总比重高达94.5%,较上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全年收入同比增长24.6%,凭借湖北等省份高速增长的推动,成为全年增速最快的区域。此外,上市企业行业集中度略有减弱趋势,收入排名前二十的头部累计收入占比持续下降,较上年下降2.4个百分点。
三是融资能力进一步加强。市场表现企稳回暖。截至2019年底,我国上市ICT企业总市值为23.19万亿元,较上年年底增长40.2%。融资渠道加快拓宽。内地市场方面,2019年6月13日,上交所科创板正式开板,对以ICT企业为代表的高技术企业形成重大利好。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在科创板挂牌交易的ICT企业共有27家,首发融资净额规模合计314.9亿元,占科创板企业总体分别达38.6%和41.2%。香港市场方面,11月26日,阿里巴巴回归香港主板上市,首发融资规模达超900亿元,成为首家在美英上市并将港股作为第二上市地的同股不同权企业,为其他海外上市ICT企业回归港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标的。市场的改革正助力ICT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我国ICT企业疫情期间市值表现韧性较好。今年以来,尽管受新冠疫情影响,我国上市ICT企业总市值走势较国内外主要股指更为平稳,整体涨多跌少且下跌幅度更小,体现出较强的韧性。截至一季度末,我国上市ICT企业总市值为22.55万亿元,环比下降2.7%,同比上涨9.2%,整体呈现放量小幅下跌的走势。
产业集群化发展态势初步形成
产业集群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进步的重要组织形式。据初步统计,目前我国已有37个城市初步形成具备一定规模的信息通信产业集聚区,产业集群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正日益凸显。
重点城市成为集群发展主力军,增长极的作用显著增强。一是产业集群有力引领地方经济发展。据测算,由于产业集群的带动效应,集群重点城市已经成為当前我国信息通信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其产业增加值占全国比重达11.6%。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也有力拉动当地经济,这些城市的GDP占全国比重接近30%。二是产业集群有力拉动新增投资和就业。各地高度重视产业集群式发展路径,着重“强链、补链、建链、延链”等项目引进和培育,未来3年计划新增总投资额将超过1万亿元,对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贡献度将超过10%,新增中高端就业岗位超过10万人。三是产业集群有力突出城市主体功能。杭州市信息技术服务、合肥市新型显示、上海市浦东新区集成电路、北京海淀区人工智能等若干产业集群正在形成一定的世界影响力;湖北武汉下一代信息网络、江西赣州新型功能材料等逐步形成在全国具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重庆、成都、西安等城市,也在高端装备、大数据等领域形成一批独具特色的集群。
地方探索培育政策,生态建设成为关键抓手。近年来,各地方政府越来越重视培育发展契合当地特色和优势的产业集群,对产业发展的支持方式也逐渐由“给要素、给资金、给项目”向“建生态、强标准、抓核心”转变。一是更加注重产业生态建设。各地紧紧围绕龙头企业培育、产业链配套项目和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逐步形成“链式合作、集群式发展”的产业生态体系。二是更加强调标准规范建设。通过构建系统化、体系化的产业集群建设工作机制,强化标准引领,持续推动有关企业、产业逐步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三是更加重视核心承载区建设。在产业集群建设构成中,产业在一定地理边界范围内集聚发展的特征,使得各地愈加重视对产业集群核心承载区的建设,政策的精准性进一步提高。
关键共性技术支撑产业融合发展
5G创新发展全球领先。我国政府高度重视5G产业发展,2019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5G商用步伐,2020年3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再次强调,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产学研用单位相互配合,我国5G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标准制定方面,中国企业加强5G国际合作,推动形成全球统一5G标准。据专利数据公司IPLytics最新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月,中国企业5G专利族声明量占比达32.97%,位居全球首位;其中华为、中兴分别位列全球企业排行榜的第一、三名。产品研发方面,中国率先启动5G技术研发试验,组织国内外企业搭建全球最完整的室内外一体化公共测试环境,推动了5G芯片、终端和网络研发进程。截至2020年2月初,我国已有43款5G手机终端入网。华为、中兴等设备厂商加快生产5G基站,5G基站芯片进入封测阶段。融合应用方面,我国5G应用实践的广度、深度和技术创新性显著提升,5G应用正从单一化业务探索向体系化应用场景转变。中国运营商已在多个城市、多个行业开展5G试点,孵化出一批创新应用。特别是疫情期间,5G融合应用加速推进,5G远程医疗、教育、办公等应用为阻隔疫情传播和保障复工复产发挥了重要作用。网络建设方面,截至2020年3月底,全国已建成5G基站19.8万个,套餐用户5000多万,预计全年新建5G基站超过50万个。
工业互联网建设成效显著。自2017年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发布以来,工信部陆续出台了《工业互联网网络建设及推广指南》《“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推进方案》《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通知》等加快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在上层政策的指引下,产业各方积极响应,推动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初步建立,形成良好开局。网络方面,标识解析体系“东西南北中”五大国家顶级节点已全部上线试运行并实现互联互通,47个二级节点上线运营,覆盖19省20个行业。“5G+工业互联网”探索推进,时间敏感网络、边缘计算、5G工业模组等新产品在内网改造中探索应用。平台方面,目前已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百个,其中具有一定区域和行业影响力的超过70个,重点平台的平均工业设备连接数突破69万台、平均工业模型数突破1100個、平均工业App数2120个。安全方面,国家、省、企业三级协同的安全技术监测体系基本建成,全国21个省已建设了省级安全监测平台,工业互联网安全监测预警处置能力基本形成。
区块链迎来健康发展新阶段。我国区块链政策体系逐步构建,技术创新持续活跃,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全产业链条初步形成,落地场景不断拓宽,新企业、新产品、新模式、新应用层出不穷。政策方面,政策体系和监管框架逐步完善。2019年至2020年一季度,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发布70余份区块链相关文件,积极推动区块链技术创新和产业布局,为区块链发展创造了健康有序的外部环境。技术方面,核心技术实力不断提高。众多科技企业投身区块链开展自主研发,区块链和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深度融合,底层架构持续优化,分布式共识机制不断完善,跨链互通多链融合成果显著。截至2019年底,我国区块链专利申请量位居世界第一,全球占比份额超过半数。产业方面,产业生态初具规模。截至2019年底,我国区块链企业数量达655家,仅次于美国,位列全球第二。从上游的硬件制造、平台服务,到下游的技术应用,再到保障产业发展的投融资和人才服务,各领域企业基本完备,互联网巨头、传统制造企业、初创企业、金融机构和研究机构协同有序,为区块链发展构建了完备可靠的产业生态。应用方面,场景多元化不断加深。截至2019年7月,我国区块链项目达50余项,其中政务民生类应用项目数量显著增多,司法存证、税务、电子票据、产品溯源等其他领域稳步发展。目前,央行数字货币(DC/EP)也已在部分银行进行内部测试,首批试点地区包括苏州、雄安、成都和深圳等地。
车联网发展形成中国新势力。我国车联网产业快速发展,产业链主体不断丰富,技术创新日益活跃,产业规模持续扩大,融合创新体系初步形成。技术创新方面,车联网通信技术实力不断增强,汽车电子细分领域实现突破。产业融合方面,传统汽车产业向数字化、网联化、智能化不断迈进,ICT企业依托自身优势布局自动驾驶,网络运营商、芯片与模组厂商、终端设备商加速汽车网联化进程。应用推广方面,物流运输和配送服务两个领域发展最为迅速,限定区域内低速无人车有望率先实现商业化落地。
迎难而上积极寻求海外市场机遇
2019年作为5G商用元年,各国都在数字经济领域持续发力,中国信息通信企业积极寻求海外市场机遇,主动应对全球经贸环境不稳定等因素影响,与不少国家和区域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形成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当前,中国信息通信企业“走出去”的主要态势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一是对外投资呈降速保稳态势。201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1430.4亿美元,同比下降9.6%,其中数字经济领域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出现一定程度下降。
二是国际化建设项目和服务不断增加。在我国数字经济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建设项目和数字服务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如网络规划、施工维护、智慧城市、数字社会、数字民生等项目,在全球数字化进程中影响力不断提升。
三是数字服务企业抱团出海迈向深度融合新阶段。当前,通信设备和智能终端企业已经率先“走出去”并已经确立了全球市场领先优势,树立了良好的中国ICT品牌形象,移动互联网也在多个细分领域实现全球领跑。特别是,近两年数字内容服务平台出海初获成功,抖音海外版“TikTok”月活用户超过1亿,“快手”海外版Kwai在全球近10个国家和地区上线,助力我国数字文化产业走向世界。
(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