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栓娃石见民俗文物的展示

2020-08-27刘雨曦

写真地理 2020年17期
关键词:石狮

摘 要: 民俗文物是民俗文化的载体。在民俗文化逐渐淡化出人们生活的今天,民俗文物及文化应该被重视和保护起来。本文以栓娃石为例,说明其展示内容及方式,提出民俗文物展示方式的多样化。通过做好民俗文物的展示工作,可以让人们对其文化价值有更深一步的认识,提升大众对民俗文化的保护意识,才能传承和保护民俗文化。

关键词: 栓娃石;石狮;民俗文物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733(2020)17-0289-01

1 栓娃石概述

提起石狮,我们通常能想到的是古人放置于家门外用于彰显身份和镇宅辟邪的大型雕刻文物,但是在陕西地区民间却有一种放置在家中炕上、与人为伴的炕头石狮。炕头石狮也称栓娃石,是陕北传统的民间石雕。它是放在炕头上用来栓小孩的物件,一般被雕成小动物的形象,以狮子造型为多。其形状有大有小,一般来说,大不盈尺,小不过寸。[1]从分布区域、造型风格及文化内涵比较研究得知,其应肇始于汉代,逐步兴盛于唐宋以后,既被民间视为孩童“祈求平安、富贵长命”的守护神,又是纳福迎祥、镇邪扶正的镇宅祥瑞之物。[2]这种小型的民间石雕,是陕北石狮文化的代表之一,极具文化气息,却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脱离人们的生活。在文化气息淡化的今天,应重视对其的展示工作,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

2 展示内容

从栓娃石所包含的文物信息出发,对其展示工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1 造型特征。民间认为狮子是百兽之王,一身正气,震慑邪恶。照理说狮子的形象应该被打造成威猛凶狠的模样,但是栓娃石上狮子造型却多头大身小,姿态各异且极富有神韵。这可能和栓娃石的用途有关。农家一般会在小孩周岁时举行仪式,用红绳将小孩与狮子拴在一起,至此这个石狮便于小孩形影不离地出现在窑洞里的大炕上,也在大人不在时成为小孩的玩伴,让小孩不会哭闹。这就不难解释这些狮子造型为什么神气十足、活灵活现了。因为是用来陪伴小孩的,所以会将天真可爱的特性赋予狮子,使之拟人化。[3]陕北人把狮子作为一种神灵,一种幻想中的美好动物,寄予美好的愿望加以崇拜。[4]

2.2 文化来源。陕北地区还有很多以狮子为造型的作品,小到面塑双头狮、布狮子、剪纸狮子,大到拴马桩、镇宅石狮等,也有舞龙耍狮吹唢呐的民俗。我国本土是没有狮子的,其最早生活在西亚和北非,那么在这里出现的狮文化应与狮子的传入有直接关系。文献记载,狮子是汉代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后传入我国的。那么狮子形象之所以能够深入中国传统文化,应是东西方经济与文化长期交流的结果,也显示出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延续性、创新性。除此之外,石材资源是能够形成石狮文化的物质基础,这与陕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因素密不可分。陕北绥德一带的石材资源非常丰富,使得石头成为当地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东西。

2.3 艺术风格。陕西栓娃石经过萌芽、发展、成熟,其艺术风格越来越显著,形成了其独有的特色。栓娃石每个时期的风格都不尽相同,但其具有共同的主体风格,大致表现在:①艺术题材由最初单体形式向组合构成形式发展;②造型写实化与拟人化,部分呈现口噙石球的动态样式;③装饰手法繁缛艺巧等。[5]艺术来源于生活,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代表着不同时期的民间审美,从侧面也勾勒出民众的社会生活,折射出人们追求的精神世界。

像栓娃石这样的民俗文物,在进行展示时尤其要考虑到其所包含的民俗文化,可从多方面深入发掘文物信息并将其展示给公众。通常情况下文物展示出的各个方面的内容不可能全部被观众接收并理解,但若仅展示单一内容却无法满足观众多样化的需求,因此还需要系统了解文物背后的文化价值,有所取舍且深入浅出地将信息展示给观众。

3 展示方式

对于栓娃石的展示方式,应科学而多样化。可考虑场景复原的方法,还原从其选料、雕刻,到雕刻完成后举行仪式栓住小孩,最后小孩平安长大后成为家中镇宅石的几个场景,让观众全面了解到文物所处的原生环境,更具完整性也有助于观众理解。在单独展示栓娃石时,可考虑从栓娃石的狮子造型入手,解释狮子在中国的传入及发展,让观众了解到动物造型文物的产生存在复杂的背景,渗透了自然和人文的诸多因素,也反映出人与动物的关系。可尽量使用多媒体展示方式,如制作一段视频或使用触摸式界面,增强互动性。或在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使用原件,將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栓娃石同时展示,让观众直观地欣赏到其艺术风格的演变,折射出民众的精神向往。必要时,可加入一些图版文字等辅助文物展览,使观众更易理解展示信息。由于文物所包含的一些文化元素是无形的,难以展示给公众,这就要求在允许的情况下,组合展示优于单独展示,原件展示优于模型展示,动态展示优于静态展示,双向互动展示优于单向灌输展示,尽量复原民俗文物所处的原生场景,使观者在空间、时间和人三个维度上对民俗文物获得连贯性认知,印象更为深刻。[6]

4 结语

文物通常给人以神秘高冷的形象,让观众觉得其遥不可及,与普通人的生活多有隔膜,但事实上文物是由人类创造、与人类相关,交织着人们情感的历史产物。文物是文化的载体,民俗文物承载的是民间生活中的精神文化遗存。栓娃石即是如此,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被寄予庇佑孩童、驱邪祛病的栓娃石逐渐失去了其原有的价值,因而逐渐脱离人们的生活,但它相对于已经脱离人们生活空间、时间更加久远的其他文物来说,更贴近民众生活,更能够唤起民众记忆。

做好民俗文物的展示工作,让人们对其文化价值有更深一步的认识,提升大众对民俗文化的保护意识,才能传承和保护民俗文化。在以“让文物活起来”日渐成为文博事业导向的今天,更应该注重文物信息的深入发掘,使展示方式更加科技化、信息化、多样化[7],从而尽可能地满足观众的不同需求。并且还应该做好保护、传承工作,使其在发展中保护,保护中发展,充分发挥民俗文物的作用,向更多人展示民俗文物,传承民俗文化,弘扬历史与民俗精神。

参考文献

[1] 折晓军:《陕北民居中的小石狮子》,《中华民居》2009年第2期.

[2] 朱尽晖:《陕西炕头石狮风格成熟期之比较》,《装饰》2008年第12期.

[3] 许征云:《陕西拴马桩拴娃石赏析》,《美术向导》1999年第4期.

[4] 吕静:《陕北绥德炕头石狮文化探论》,《榆林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5] 同2.

[6] 聂景爱:《试论民俗文物的文化价值展示及其保护》,《中国民族博览》2019年第4期.

[7] 冯科:《革命历史文物的展示与保护》,《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年第22期.

作者简介:刘雨曦(1996.09-),女,陕西渭南人,回族,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博物馆展陈、观众调查。

猜你喜欢

石狮
石狮
它是热血动物
《石狮》
内蒙古包头博物馆馆藏石狮赏析
《狮来运转》萌翻石狮
海丝品博会引关注,跨境产品在石狮热卖
见于《说文解字》的晋江、石狮闽南方言上古汉语词汇
大同地区古代石狮的艺术特征——以文瀛湖和法华寺石狮为例
2013年“石狮爱乐杯”全国个人赛6局
关工委牵线搭桥“洋教师”石狮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