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的专业自信

2020-08-27杨志杰张婕

科技风 2020年21期
关键词: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

杨志杰 张婕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培养时代新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必须具有专业自信,这也是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前提。但是当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面临专业不自信的现实问题。建构专业自信需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扎实理论功底;清晰专业认知,培养兴趣爱好;加强顶层设计,健全政策保障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培养社会认同。

关键词: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专业自信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根据实践发展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不仅是推进理论创新的生力军,更要在未来承担起培养时代新人的重任,而要完成这两项任务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就必须具有专业自信,这是基本前提。但是,当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面临专业不自信的现实问题,需要我们采取切实举措建构专业自信,使其成长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创新者、实践者和宣传者,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战士。

一、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的专业自信及其必要性

(一)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的专业自信的内涵

面对新时代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需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的专业自信这个概念的内涵进行充分的阐释。《现代汉语词典》对“自信”的解释是“相信自己,对自己有信心。”[1]一般来说,自信是个人对自己所做事情的感性评价,相信自己行,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表现出的心理上的充分认同和行动上的积极态度。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的专业自信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要对自己有信心,相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社会中的现实价值,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并能应用其解决现实问题,做到信仰马克思主义,具有清晰的专业认知、积极的专业心态、高度专业归属以及远大的专业理想。

(二)新时代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的专业自信的必要性

1.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必须具有专业自信

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这个历史新方位党带领人民正在进行着我国历史上乃至人类历史上最宏伟而深刻的伟大变革和生动实践,需要我们不断深化理论创新来指导实践。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2]同时,我国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也为深化理论创新提供了巨大的歷史机遇,“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3]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既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新时代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创新的生力军,能够确保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后继有人,所以必须具有专业自信,这是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必然要求和基本前提。只有坚定专业自信,才能抓住机遇,以一腔热情投入到理论学习和研究工作中去取得真经,成长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领域的人才,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领航。

2.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须具有专业自信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时代新人这个新概念,时代新人是新时代党根据我国当下所处的特定历史方位、历史使命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能够肩负起民族复兴重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各类高素质人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是未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承担起培养时代新人的使命和任务的主体之一,因此也必须具有专业自信,这样才能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将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转化为平时努力学习的动力,不断扎实理论功底和理论素养,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成长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的宣讲者,做“让党满意,让同学放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培养出一批又一批能够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3.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必须具有专业自信

实现自我发展是指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各项基本素养,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能够胜任未来工作需要。实现自我价值是指不断为深化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做贡献,不断为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做贡献,不断为培养时代新人做贡献,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实现自我价值。而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基础和前提是具有专业自信,只有树立专业自信,才会表现出积极进取的热情和不断完善自我的欲望,提高自己在本专业的各项素养和能力,为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奠定坚实基础。

二、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的专业自信面临的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理论功底不扎实

信仰是主体对某种主义、主张、宗教或者物的信奉和尊崇,与其他的信仰相比,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信仰,因为它以科学的理论为基础,自诞生之日起就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邓小平曾说:“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4]但是,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专业不自信的根本原因是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理论功底不扎实。具体表现为对马克思主义的相关概念和基本理论含混不清,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和信心不够坚定,甚至对马克思主义及其当代价值持怀疑或否定态度,提起马克思主义和自己所学专业含糊其辞,不能旗帜鲜明的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更不能理直气壮讲信仰。这就从根本上造成平时学习中动力不足,热情不够,无法真正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更不能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理论,其革命性、科学性、实践性及生命力之所在。

(二)专业认知不清晰,兴趣爱好不浓厚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专业自信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对自己所学专业认知不清晰,兴趣爱好不浓厚。主要表现为对本专业的功能、特点、性质、意义以及社会价值等认识不足,对自己所学专业没有底气,总感觉比其他专业“低一头”,甚至有些研究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及专业知识不感兴趣,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和排斥行为,大多数时候处在一种“被迫学习”状态,上课期间普遍存在人在课堂心在外、玩手机、睡觉等现象,做学术时总是能拖就拖、一拖再拖,没有导师的督促,不到万不得已绝不提笔写论文。

(三)专业发展对接不顺畅,政策保障不健全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进入21世纪后迎来了大发展,这离不开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这个大背景,特别是2005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关于調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其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具有标志性意义,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历了从起航到领航的历史过程,学科门类不断齐全,研究领域不断深化,研究成果也不断丰富。同时这份通知中强调:“在研究生教育中,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政治素质高、理论方向正确、具有比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素养和理论功底、并能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当代现实问题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5]这一指导原则对马克思主义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壮大具有重大促进作用。但是我们也必须注意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大发展的背后存在的专业发展对接不顺畅,政策保障不健全的现实问题,例如研究生毕业后职业选择过于单一和待遇水平不高等问题普遍存在,成为制约专业自信的一个重要因素。明朗的职业发展前景和健全的政策保障体系是专业自信的重要支撑,可以让他们解除对未来发展前景的担忧和顾虑,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和研究当中,然而这些现实问题的存在使他们对职业前途感到困惑和迷茫,无法树立起专业自信。

(四)社会环境氛围不良,社会认同不足

马克思主义应该是我国当下社会被引用最多的词汇之一。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社会环境氛围愈发不良,主流意识形态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社会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不足。一方面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存在偏见。马克思主义虽然无处不在,但是提起马克思主义大部分人还是会敬而远之,“马克思主义无用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等错误思想言论还有一定的市场空间。他们普遍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冷门的学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常常存在言语和行为等方面的歧视和排挤行为;另外一方面人们对学习马克思主义存在抵触心理和行为。马克思主义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较强的理论性,广大人民群众受自身知识水平以及社会环境氛围的影响,对马克思主义缺乏理性客观的认知,一提起马克思主义就会出现抵触心理和排斥行为,抗拒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宣传等活动。这种外部环境因素也是造成专业不自信的重要原因。

三、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的专业自信的建构

(一)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扎实理论功底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我们经受住各种考验的根本。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更应该认真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不断夯实理论功底,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才能从根本上建构起专业自信。首先要建立健全主动学习机制,真学马克思主义。真学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首要途径,要建立“我要学习”的思想机制,真读相关经典文献和理论著作,从原著中获取真理的力量,充分理解马克思主义及其当代价值;其次要建立健全教育培训机制,真懂马克思主义。真懂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定期的学术讲座和专题培训让他们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感受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让他们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巨变中感受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为他们答疑解惑,及时回应和解决学习上的困惑,做到真懂马克思主义;最后要建立健全学习反馈机制,真用马克思主义。真用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目的和归宿,要通过定期考核和评价的方式反馈学习效果,鼓励他们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现实社会问题从而达到真用马克思主义的效果。真学、真懂、真用不仅能扎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素养,更能自觉转化为真信,从根本上建构起专业自信。

(二)清晰专业认知,培养兴趣爱好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要把学习马克思主义当作一种乐趣和享受,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习动力和目标,而且会促使自己对所学专业有更清晰的认知。首先要端正心态。要树立在其位谋其事的思想意识,从内心深处接受马克思主义,这样才能转化为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动力;其次要集中精力学习,善于思考问题。其实兴趣爱好就来源于对本专业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上,马克思主义是思想广博的科学理论体系,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习起来会比较困难,容易产生抵触心理和行为,那就要集中精力学习,善于思考问题,不断从学习和思考中得到获得感和成就感,这样才会有浓厚的兴趣爱好;最后,要加强专题培训和实践锻炼。专题培训和实践活动会使他们更直接地认识和体会到本专业的功能、特点、性质、意义和社会价值等,专业认知也会不断清晰。

(三)加强顶层设计,健全政策保障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继续向前发展需要国家政策的持续投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的专业自信也需要国家政策的持续保障。要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健全政策保障,进行专业自信的政策兜底。首先要提供更加明朗和顺畅的职业前景。例如教育部在2011年就规定:“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按不低于师生1∶350—400的比例配备。”[6]2019年8月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也规定:“高校要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在编制内配足。”[7]这不仅可以提高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专业化,而且通过政策支撑为他们提供了更加明朗和顺畅的职业前景,因此还要在其他领域不断通过政策形式为他们提供更加多样的职业选择;其次要提高职业待遇水平,完善激励机制。提高职业待遇水平最主要的是要结合现实情况提高相关职业的收入水平,增强他们对未来的信心,同时还要建立和完善思政课教师等相关职业评选先进和表彰典型的机制,加大激励力度;最后要建立更加科学规范的考核评价机制和顺畅的职业晋升渠道,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

(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培养社会认同

坚定专业自信需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培养社会认同。一方面,要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宣传机制。要面向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针对我国群体基数大、地域广、情况复杂等特点要采取针对性、多样性的教育宣传形式,不仅要向广大人民群众发放宣传手册、张贴宣传标语等,更要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宣传形式,采取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广大人民群众在不经意间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及其当代价值,如让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进电影,进电视剧,让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走入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另外一方面,要理直气壮地讲马克思主义,更要旗帜鲜明的跟错误舆论作斗争。对“马克思主义无用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等错误思想言论要进行旗帜鲜明的批判和反驳,要增进广大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理性认知和认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用外部认同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的专业自信。

专业自信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必须具有的素养,是“在马学马,在马信马”的基本前提。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要坚定专业自信,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提高理论素养,夯实业务水平,承担起新时代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培养时代新人的使命,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战士,不断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现代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M].商务出版社,2016-09:1739.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3]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网,2016-05-17.http://www.cssn.cn/lsx/lishixuezhuanti/bwcxljsm/lxzyls/xjp/201801/t20180104_3803977.shtml.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2.

[5]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51223.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moe_833/200512/t20051223_82753.html.

[6]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的通知[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10109.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moe_772/201101/t20110119_114966.html.

[7]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90814.http://www.gov.cn/zhengce/201908/14/content_5421252.htm.

作者简介:杨志杰(1994—),男,回族,宁夏固原隆德县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研究。

猜你喜欢

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理论”与“实践”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盛满理论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