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持续时尚设计方法概述及趋势分析

2020-08-27孙赵洁

纺织科技进展 2020年8期
关键词:面料层面时尚

孙赵洁,茅 丹

(东华大学 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上海200050)

伴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的丰富,时尚行业迅速发展,消费者更换服装越来越频繁,时尚业市值约为3.3万亿美元,占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2%,全球约六分之一的人在时尚界工作,但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不可逆转的资源浪费和能源枯竭。据联合国预测,到2050年,时尚产业每年产生的碳排放将占全球总量的1/4,到2030年,全球中产阶级人口将从2015年的30亿增加到54亿,如果消费继续以目前的速度增长,至2050年,所需的自然资源将是2000年对自然能源摄取量的3倍[1]。

当前,国际组织、服装公司和独立服装设计师都在积极改变以往的生产模式和设计手法,加速数字化转型、重制时装秀日程以及采用更加生态友好的产业链,推进服装产业朝着更加可持续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广大消费者把注意力从纷繁复杂的款式转移到服装的情感价值和环保属性上,越来越倾向于选择可持续产品,可持续设计已经成为时尚产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服装品牌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重要途径。

从可持续时尚的概念和发展历程入手,从面料、结构和情感3个层面对现有的可持续时尚设计方法进行总结和案例研究,以明确可持续时尚在设计阶段可采用的方法,最后对可持续时尚设计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为服装行业从业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1 可持续时尚的内涵与发展

1.1 可持续时尚的内涵

1987年,布伦特兰女士在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的报告 《我们共享的未来》中第一次正式使用了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威胁的发展”[2]。该报告认为:“满足人的需求和进一步的愿望,应当是发展的主要目标,它包含着经济和社会的有效变革。”在这里,“发展”的含义已从单一的经济领域,扩大到以人的理性需求为中心(以人为本)和社会领域中那些具有进步意义的变革[3]。21世纪,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逐渐取代经济发展问题,成为全球各国及国际社会的关注焦点,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和时尚行业从业者开始意识到时尚行业在能源消耗和社会公平方面存在的巨大问题,可持续时尚的概念应运而生。

“绿色战略”(Green Strategy)组织对于“可持续时尚”的定义为:通过可持续的方式进行制造、销售和使用的服装、鞋子和配件,与此同时还应该考虑到这一过程中对环境和社会经济所造成的影响。从实践层面来说,从业者需要不断努力改善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包括从设计、原材料生产、制造、运输、储存、营销和最终销售,到产品的使用、再利用、维修、翻新和再循环等,每一环节都意味着需要考虑其具体影响。

1.2 可持续时尚的发展历程

受能源危机的影响,时装界的环保意识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萌芽,当时的少数民族式、乡村式、旧衣层叠式的时装被形象地称为“回归热”;进入80年代后,Papanek提出了设计兼顾保护环境的理念,用天然材料制作时装被认为是环保的象征[4];9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意识到棉花等服装原材料的种植过程中对水源和土壤都造成了难以逆转的伤害,来自于动物的毛料和皮革也造成了草场的过度放牧而加速了土地沙化;21世纪以来,以快速反应和低廉价位为特点的“快时尚”因其对于国际一线高级时装的模仿和符合当下的最新流行趋势,深受学生、白领等中低档消费人群的喜爱及追捧[5],但其极快的产品更新速度使得消费者购买服装的频率越来越快,服装生产过程的资源浪费和过度消费的消费观成为可持续时尚面临的两大挑战。

近年来,可持续时尚的概念和影响力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得到飞速发展,国际组织、服装企业和设计师以及时装院校都开始从服装面料、服装结构以及服装产品所蕴含的情感层面对可持续服装进行探讨。英国设计师协会的新法规章程指出“设计师有责任使他们的工作尽可能少地对生态环境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危害,这些危害直接影响到各种生物、濒临灭绝的植物和动物、大气河流、海洋”[6];奢侈品品牌如Versace、Coach、Bur berry等纷纷弃用动物皮草,各大快时尚服装如Gap、C&A和Zara等品牌也推出了可持续产品和相关的旧衣回收等举措;各大服装院校也增强了对于可持续时尚的关注,如伦敦时装学院设立了可持续时装中心并与开云集团推出了可持续时尚线上课程等;与此同时,可持续时尚的理念开始从服装行业逐渐向金融、化学等相关产业传播,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 可持续时尚设计方法与案例分析

设计师是服装产业向可持续转型的重要推动者,正确的设计方法对于在产品生命周期中综合考虑环境、经济和社会因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来说,设计师可以采用的可持续时尚设计方法可以从面料、结构和情感3个层面进行。

2.1 面料层面

可持续时尚在面料层面的设计方法主要包括循环利用、升级再造和根据可持续原则来选择面料。

循环利用主要有3种手段:一是通过各种渠道直接回收纺织品和服装产品或者利用技术手段对其进行处理并二次利用,如将服装裁片经过处理重新制成纤维投入生产;二是搭建服饰共享平台,如美国的LE TOTE,德国的Myonbelle,日本的Air Closet和国内的衣二三、女神派、YEECHOO等,以避免用户的过度消费行为而达到可持续的目的。此外,在二手市场出售的具有年代感而已经不生产的衣服,也受到了越来越多年轻消费者的喜爱,这种独特的二手服装也可以巧妙延长服装的使用寿命;三是工艺再循环,即从服装产品最初的设计开发阶段就把其回收后的缝制加工环节纳入考虑,包括工业样板的缝份和折边设计、缝型设计、黏合衬的使用和各组合部件的缝合设计等[7]。

快时尚领军品牌H&M 2013年开始在全球开展“旧衣回收计划”,将回收的服装用于循环使用和生产能源;H&M每年推出由新型环保材料制成的环保自觉行动系列服装;2017年,H&M中国与东华大学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展开合作,邀请学生以“循环时尚”为主题、利用回收衣物等环保材料为H&M旗舰店设计橱窗;2018年,“H&M旧衣回收”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线;2019年,H&M和阿里巴巴达成“旧衣回收”项目合作,消费者可以登录H&M天猫旗舰店,点击旧衣回收入口,通过“闲鱼”完成对旧衣的回收。二手服装的回收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二手服装的回收过程及其用途

升级再造指的是利用解构、切碎重组、绗缝、拼布和编织等方式对已有服装进行二次改造,以延长服装使用寿命的方式来完成可持续的目的。升级再造与服装循环利用的区别在于升级再造注重将废弃旧物品升级换新,赋予新意义的同时使其比原始状态更好。如图2由二手服装改造的衬衫。

图2 二手服装改造的上海衬衫

面料选择标准方面,可以通过选择经过“摇篮到摇篮”标准认证的服装面料,参考Higg材料可持续性指数(MSI)进行原材料选择,尽量选用本地生产的原材料进行服装设计,设计使用同种材料的单件服装,或者含有使用同种材料制成的可拆解部件的单件服装等,便于材料的回收和二次利用。

2.2 结构层面

可持续时尚在结构层面的设计方法主要包括零浪费设计、一衣多穿、可拆卸式设计、可穿戴设计、多功能设计、模块化设计和可折叠设计。

零浪费设计,就是在生产阶段尽可能将所有的原材料进行有效的利用,由此降低废物率[8],其实现的手段主要包括:零浪费纸样设计、全针织设计和3D打印设计,其中零浪费纸样设计又包括拼图式裁剪(蒂莫·瑞桑恩认为将设计、打版和排料过程一体化,再通过精确的计算和构思把所需面料像拼图一样完整切割利用,可达到几乎零浪费剪裁,其将此设计方法命名为拼图式剪裁[9])、“一片布”式设计、镶嵌法、DPOL技术、负形裁剪和碎料利用等方式。NORT H FACE品牌2012年与TED和VF公司合作了零浪费设计项目(见图3),旨在体现其服装产品美感的同时通过零浪费纸样设计减少面料的使用。

图3 NORTH FACE“零浪费设计”项目

一衣多穿即在设计阶段就考虑到服装的多种穿法,使得成品可以采用倒置法、双面穿法、缠绕法和形态转移法实现两种及以上的多种穿着方式[10],此外,结合折纸原理的具有可伸缩性和模糊性别界限的中性服装也在一定层面上实现了“一衣多穿”的理念。

可拆卸式设计即使用易于拆卸的服装部件进行设计,使得服装部件磨损、被破坏以后可以进行更换从而延长服装的使用寿命。

可穿戴服装是近年来服装与科技结合所催生的新趋势,主要是通过将电子设备结合到服装中以提供附加功能来实现服装的多功能性,从而减少消费者对服装的购买数量来达到可持续的目的。

多功能设计指的是通过增加单件服装的功能性或者赋予服装其他领域的功能(例如包袋和睡袋)来扩大服装的使用范围。图4是可以变成背包的户外运动外套RuckJack,将夹克经过翻转、抽绳和扣合可变成一个大容量背包。

图4 RuckJack夹克背包

模块化服装设计是将服装的组件以一定的标准划分成子模块,将各子模块与子功能进行对应从而进一步区分出固定模块和可选模块,最后选择特定的连接方式进行模块组合和拆卸。即通过将服装“碎片化”的方式,达到结构可再生和可替换的目的。

设计师毕然在2019年“Co mponents Of Element”项目中将一件外套的袖子作为可选模块,无袖的外套为背心款式,加上袖子后即为完整的外套,如图5(a)所示;图5(b)中的模块化裤子,设计师使用特殊的分割线对长裤进行模块划分,不加可选模块的裤腿时裤子为短裤,加上后为长裤。

图5 毕然的设计作品

可折叠设计主要是为了便于服装产品的收纳和运输,通过减小服装体积的方式来减少运输成本和空间资源的浪费。

2.3 情感层面

可持续时尚在情感层面的设计方法即是从设计理念和营销方式出发,在服装由概念转化为产品的过程中加强消费者的参与感和对品牌故事的共情感,从而深化消费者对于所购买服装的感情而延长其使用寿命。其实现途径主要有3种,即合作设计、个性化定制和塑造品牌故事。

合作设计是使用户参与部分或整个产品生产过程,根据用户的特定需求和愿望进行设计。这可以加强消费者对产品的满足感,从而更容易形成对服装本身的情感依赖,也在设计阶段使得设计师充分了解到消费者的品味偏好,从而减少不符合市场趋势的批量生产,从情感联系和准确判断市场动向两方面达到可持续的目的。

个性化定制是消费者通过线上方式进行产品定制和购买,增强产品的独特性和与消费者的匹配度,从而增强其情感联系。消费者可以将其本身的创造力和偏好融入到产品设计中,也可以将独特的个人记忆转化为产品。成立于2008年的网络平台PROPER CLOT H推出的线上定制服务,允许消费者自主选择衬衫的面料、各部位的风格以及详细的尺寸,从而使得每一位消费者都拥有一件合体且独特的衬衫。

品牌故事塑造是通过把设计师自身的故事与产品联系起来,把产品与消费者的互动过程升华为产品价值等手段,提升产品的内在价值,通过赋予其附加价值的方式来增长其使用寿命。

3 可持续时尚在设计层面的未来发展趋势

从面料层面来说,设计师和品牌除了使用库存和拆解二手服装进行新系列的设计,还应该重视对新型生态面料的研发。Levi’s联手纺织技术公司Evrnu SPC采用闭环控制技术利用回收棉制成“绿色”丹宁面料,Recyc Leat her T M公司利用废弃边角料研发的再生皮革,Prada与纺纱生产商Aquafil合作的再生尼龙系列以及可降解海藻纤维和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出现都进一步打破了传统面料的边界。使用回收塑料瓶制作衣物的品牌“好瓶 Ho w Bottle”和“抱朴再生BOTTLOOP”都证明设计师选择新型面料进行设计可以从面料层面增强产品的可持续性。

从结构层面来说,模块化设计以其多功能性和高度灵活性可能成为未来成衣设计的趋势之一。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以模块化设计理念为主导的成衣品牌,具有可扩展性、自适应性以及多样性等的模块化服装,在消费者使用阶段方便服装使用时的局部维护,可以延长服装使用寿命的方式实现可持续时尚;在回收阶段,使用模块化设计的服装可以简化废旧服装回收时的分类程序,便于其二次利用。

从情感层面来说,除了让消费者参与到设计过程中,还应该注重与消费者进行有效沟通。德国蓝天使标志(Blue Angel)和瑞士良好棉花发展协会(Better Cotton Initiative/BCI)是对品牌生态良好认证比较权威的两个代表,在服装标签上印上相关认证的“生态指数”可以向客户明确传达此设计的可持续性及品牌的责任感,建立全球化、权威性并为广大消费者所认同的认证体系将会极大增强消费者的环保意识,从情感层面有力促进可持续时尚的发展。

4 结语

可持续时尚自萌芽起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更加受到服装产业链各个环节从业人员的重视。从设计阶段来说,循环利用、升级再造、零浪费设计和合作设计等方法都可以从面料、结构和情感层面对可持续时尚做出贡献。从发展趋势来看,可持续时尚仍然有很大发展空间,采用新型环保面料、发展模块化服装和规范“生态指数”认证体系等方向需要服装设计师重点关注。

猜你喜欢

面料层面时尚
女装流行面料
热销面料及辅料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环保很时尚
女装流行面料
热销面料
美妆fun时尚盛典
时尚首次触电
只为写作的慢时尚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