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像树一样向上生长

2020-08-27傅国涌

师道(人文) 2020年8期
关键词:玻璃缸巴黎圣母院扎根

傅国涌

“树为什么好看? 树有一种努力向上生长的样子。”

——王鼎钧

漫长的冬天过去了, 又一个春天降临到我们中间, 我想把这句话送给你们, 每个人都像一棵树一样努力向上生长。 此刻我想回答的是向上生长的秘密在哪里, 那就是往下扎根, 扎根是看不见的, 人们看见的常常是生长的姿态, 然而离开了看不见的往下扎根, 又怎么有看得见的向上生长。 你们的学习、 你们的努力、 你们的追求, 都可以看作是在往下扎根。

一位叫乔治·艾略特的英国作家说: “一条年老的金鱼, 一直到死都保持他年轻时的幻想, 认为他能够游到玻璃缸外面去。” 国语书塾的课程就是要让你们的心灵在年少时光就不限在玻璃缸内, 而是自由地游弋在玻璃缸外。

面对一个复杂多变的世界, 从小就明白还有确定不变的价值, 还有永远值得信赖的美的事物, 在时光的流转中保持始终纯净的心灵,理解美与丑、 善与恶、 真与假, 并以自己的语言表达你的理解。 如果不是这样, 教育给予人的不过是一些功利主义的工具和一地碎玻璃渣子般的知识。

这一季我们的课除了 “与世界对话” 系列, 还增加了 “朗诵与表演”, 部分童子还有一门 “中英文对读”。 这些课都是要提升你们的想象力、 审美力、 思想力和表达力, 表达力不仅是书面表达的能力, 还有口头表达的能力。

大胡子黄岳杰教授一直在大学校园致力于戏剧教育, 为此倾注了几乎全部的热情, 他被誉为 “校园莎士比亚”, 他的课将把你们带进古希腊戏剧和莎士比亚、 歌德的经典作品中, 让这些经典与少年的生命融为一体。

闻中教授致力于哲学探索, 并翻译过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集, 他通过 《飞鸟集》 与你们一同进出于不同语言、 不同文明之间, 盼望能打开另一扇奇妙的门, 帮助你们在世界文明的纵深里慢慢扎根。

我常常想, 一个人的一生有什么样的相遇, 尤其在童年、 少年时代, 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的方向。也许此刻你还不能意识到这些相遇将带给你什么, 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将在你的生命中播下神秘的种子。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 教育是打开新世界之门的钥匙。 他在 《教育与美好生活》 这本书中曾强调将背诵和表演结合起来, “因为每个孩子都喜爱表演, 这样一来背诵就成了孩子进行表演的必要手段。 3 岁以后, 孩子就喜欢扮演角色; 他们这么做是发乎自然, 但如果教给他们更精巧的表演方式, 他们会心花怒放。” 他想起了自己最初表演莎士比亚的作品, 朗诵 “我宁愿做一条向月亮狂吠的狗, 也不愿身为这样一个罗马人” 时的那种强烈愉悦。

这正是我们现在做的, 黄岳杰教授的课就是这样的尝试, 与罗素的说法不谋而合。 当你们在万里之外的比利时, 梅特林克的故乡根特表演 《青鸟》 的 “夜之宫” 一幕时, 我已看到了这种愉悦的力量。这力量最终将变成你们生命的一部分, 而不仅仅是一次表演。

我们的 “与世界对话” 课当然是围绕着想象力展开的, 燕子、 蝴蝶、 竹子、 青草、 钟声……借助这些题目, 这一季你们将继续在东西古今之间, 在文学、 艺术和历史、哲学之间自由地穿梭, 像一只燕子一样飞来飞去, 你们眼中的世界会渐渐变大, 你们听见的多样的声音也会慢慢转化为自己的思想, 你们与世界之间的关系会日益加深。

诚如罗素所说: “若要使想象力得到充分发展, 知晓一些文学名著、 世界历史以及音乐、 绘画和建筑等就是不可或缺的, 唯有通过想象, 人们设想未来世界的蓝图; 离开想象, ‘进步’ 将变得按部就班、 平淡无奇。”

想象力不会从天而降, 它需要你不断地努力, 不断地获得开阔的视野, 不断地往下扎根, 拥有更多知识和经验的积累, 使它的基础变得又深又广, 才有可能突然迸发出来。 你们在课内课外的所读所见所闻所思, 都是在扩大这一基础, 加大这种可能。 重要的是珍惜, 珍惜机会、 珍惜一去不返的大好时光。

金恬欣同学从法国到荷兰游学途中写下这样一番话:

此时, 巴黎圣母院的钟声响了起来。 霎时间, 欢呼声与钟声交杂在一起, 震耳欲聋。 秒针、 分针与时针一瞬间重合, 又一下子分开。时间真快, 此生如东流之水, 永不回头。

对于圣母院的钟来说, 今天只不过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日子罢了。 当齿轮一次又一次转动, 发出“咔嗒咔嗒” 的响声时, 她曾目睹多少人哭着醒来又哭着离去, 她曾目睹伏尔泰用一生关上旧时代的大门, 她曾目睹少年雨果在巴黎圣母院前蹦蹦跳跳; 她也曾目睹川流不息的人马去而复返。

…………

这是一个少年对时间的美好诠释, 她明白少年的时光转眼即逝,她想起了感叹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的陈子昂, 想起了“抽刀断水水更流” 的李白, 想起了伏尔泰和少年雨果, 想起了文艺复兴时代、 启蒙时代、 拿破仑时代, 巴黎圣母院的钟声将这一切串在了一起。

付润石同学则注目于塞纳河上的一只海鸥:

这只海鸥从爱琴海蔚蓝的波浪中飞来, 从覆亡的威尼斯共和国飞来。 它也许看见了艾丝美拉达在巴黎圣母院前的舞蹈, 也许见证了巴士底监狱的陷落, 也许见证了路易十六走上了断头台和马拉之死; 它一定记得埃菲尔铁塔如何铸成, 共和国在凯旋门如何阅兵, 黄背心如何在巴黎街头游行!

刘艺婷同学在 《一支笔的使命》 中有一杆名为 “灵感” 的笔,从达芬奇的手中到雨果的手中, 在伦勃朗、 梵高、 梅特林克和罗丹手中——

这支笔又落到了一个犹太小姑娘安妮手中。 她用这支笔记下了一个少女在特殊时期的心事, 记下了少年心灵的天真纯洁, 记下了战争的无情与恐怖。 最后这支笔被丢在了火炉里, 付之一炬。 它的生命结束了, 但它的使命已经完成。

这都是有想象力的文字, 而所有的想象却不是空穴来风, 不是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是和她们的阅读、 课堂和游学途中的见闻紧紧联在一起的。 想象力也是生长起来的, 是往下扎根的结果。

当一棵树保持谦卑的心态不断地往下扎根时, 人们看见的也许只是它向上生长的样子。 树犹如此,人当然也是。

“我不想成为上帝或英雄。 只想成为一棵树, 为岁月而生长, 不伤害任何人。” 这是波兰诗人、1980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切斯瓦夫·米沃什的诗。 愿你们一直保持像树一样努力向上生长的样子, 这是最美的样子。

猜你喜欢

玻璃缸巴黎圣母院扎根
巴黎圣母院的神秘石棺
巴黎圣母院之殇——纪念巴黎圣母院
拯救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在2019年
一辈子扎根在农村
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快乐的金鱼嘟嘟
栗伟的诗
见证光的变色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