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外侧路径下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分析
2020-08-27王红旗
王红旗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一科,河南商丘 476100)
极外侧路径下椎体间融合术(extreme lateral path interbody fusion ,XLIF)是新型微创减压融合术式,可避免常规后路手术破坏脊柱后方稳定性及损伤硬膜囊、神经根[1]。本院近年来,开展XLIF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患者,获得了优良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于本院行XLIF手术治疗的38例DLSS患者,男22例,女16例;年龄51~79岁,平均(64.33±5.69)岁;责任节段:L2-34例、L3-410例、L4-524例。
1.2 手术方法
(1)椎间融合:取屈髋侧卧位,调整腰桥使肋缘、髂嵴间距增大。透视确认病变椎间盘,切口选择左侧腋中线患病椎间盘中心点,长3~4 cm,打开皮肤与深筋膜,钝性分离肌肉到达腹膜后间隙,以能触及椎体侧方为宜。置入导针与初级扩张套管,依次逐级插入扩张管并进行腰大肌肌束分离扩张,使其处于椎间盘侧面。扩张管于腰大肌的前、中1/3间走行,使腰丛处于扩张通道后方。通道管置入并连接自由臂,固定并撑开工作通道,暴露患椎、椎间盘侧方。将椎间盘侧纤维环切开,逐级刮除椎间盘以及终板至软骨。对侧纤维环进行适当松解。试模确认融合器规格,将自体骨(不足者添加人工骨材料)填入融合器并植入椎间隙,使融合器长轴朝向对侧。透视明确融合器完全将椎间隙前、中部占据,且终板边缘硬骨质覆盖融合器边缘。(2)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转俯卧位,透视下明确椎弓根穿刺点。采用空心穿刺套管针进行双侧椎弓根穿刺,置入导针,沿导针将椎弓根螺钉拧入椎体。由一端切口置入预弯的连接棒,将螺帽拧入,再次透视明确固定良好。冲洗术腔,安置引流管并缝合切口。
表1 手术前后功能症状及影像指标比较
1.3 观察指标
记录手术出血、手术时间等围术期指标;功能症状指标:术前、术后1个月、6个月、24个月评价腰、下肢VAS评分、ODI指数、以及JOA评分;改良MacNab标准:末次随访评价,优:功能受限、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活动正常;良:症状显著改善,功能恢复;可:症状、体征缓解,但仍需治疗,功能部分恢复;差:症状、体征无明显减轻甚至加重;记录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手术用时(85.42±12.78)min,平均出血(62.17±7.76)mL,住院(9.12±3.43)d。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1、6、24个月的JOA评分逐渐升高,腰和下肢VAS评分、ODI指数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末次随访时,按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19例,良15例,中4例,优良率为89.47%;术后1例发生慢性腰背疼痛,采用物理治疗后缓解,1例切口感染,采用抗生素针对治疗后痊愈;无继发神经损伤、内固定松动等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随着腰椎退行性疾病发病率的上升,DLSS手术治疗患者基数逐渐增加,各类椎间融合术式丰富。微创TLIF(MIS-TLIF)虽然具有一定的微创优势,但仍需切除致压的增生韧带、小关节以及椎间盘组织,同时存在一定的植骨不融合、融合器下沉风险。XLIF较TLIF的不同点在于,手术入路选择腹膜后腰大肌肌纤维侧方,工作通道建立时导针与扩张管处于患病椎间盘侧位中心点,由扩张通道将融合器置入椎间隙[2]。既往报道TLIF手术单节段耗时113~151 min,出血125-338 mL[3];本研究采取的XLIF术,手术用时(85.42±12.78)min,平均出血(62.17±7.76)mL,表明XLIF术较常规手术创伤更低。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6、24个月JOA评分逐渐升高,腰、下肢VAS评分、ODI指数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症状、体征改善而言,该结果达到了既往常规TLIF术一致的远期疗效[4]。XLIF术自腹膜后腰大肌肌纤维侧方入路,不需要进行大血管、腹膜及神经的过多剥离与牵拉,也不会损伤前纵韧带以及前方椎间盘纤维环,同时无需切除椎间小关节,有效保护了腰椎的轴向旋转以及背伸运动[5],能够避免常规后路与前路手术的相关并发症。本研究术后仅出现1例腰背疼痛、1例切口感染,无融合失败、内固定断裂等,手术安全性更高[6]。
本研究的手术优良率为89.47%,说明XLIF术的远期疗效确切。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骨性结构对手术视野的遮挡,L5-S1或L4-L5受高位髂骨遮挡的病例不适合开展XLIF术治疗,因此术前需要进行严格的影像学检查,以保证手术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