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新发展·新优势·新希望
——“新基建”为产业发展注入智能数字新动力
2020-08-27执行本刊编辑部
、执行/本刊编辑部
新基建的本质,是能够支撑传统产业向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的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据有关部门统计,2020年我国新基建方向的投资主要是:5G投资规模将近3000亿元、特高压投资规模超600亿元、轨道交通投资规模在5000亿元左右、充电桩投资规模100亿元、数据中心投资规模约1000亿元、人工智能投资规模约350亿元。
2020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让“新基建”初露锋芒,远程办公、远程医疗、网上授课、无人配送、健康码等等,中国正在凭借“数字化新基建”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为了应对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同时着眼于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中国政府启动了新一轮的基建投资。同以往不同,本轮的基建投资着眼于面向未来的新技术以及对当前基础设施的进一步补充。
新基建走到了“上风口”,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改革开放40多年后,以高铁为代表的传统基建的边际效益不断递减,与此同时,以人工智能、5G为基础的智能经济,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当疫情逐渐过去,新基建将承担起刺激短期需求与增加长期供给的双重使命,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新·基建
2020年作为“十三五”收官之年和“十四五”规划布局之年,新起点将推动新部署,新部署将促进新发展,新发展将带来新希望。李克强总理在“十四五”规划编制时曾指出“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阶段,将推出一批重大工程和项目,着力提升基础设施水平”。
——5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指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
——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强调,加强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投资,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要注重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2月23日,中央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券资金和政策性金融,优化投向结构。一些传统行业受冲击较大,而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要以此为契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2月2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加大试剂、药品、疫苗研发支持力度,推动生物医药、医疗设备、5G网络、工业互联网等加快发展。
——2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以整体优化、协同融合为导向,统筹存量和增量、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1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出台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支持政策,推进智能、绿色制造。
新基建的提出,不是一时兴起,事实上,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这一想法早已在国家的筹划之中。
2018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提出,要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2019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着眼国家长远发展,加强战略性、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
2020年的全国“两会”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又被首次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
新基建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既是疫情后经济恢复的“强心剂”,更是未来发展的“储备粮”,新基建已经是当下最强劲的产业风口之一。各省份近期陆续发布了今年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其中,5G智能装备、人工智能等项目成为引领新一轮投资的亮点。例如,多个省份在各自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推进5G通信网络建设”列入2020年重点工作。
新·发展
4月20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司长伍浩首次阐释“新基建”概念:“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目前来看,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一、信息基础设施;二、融合基础设施;三、创新基础设施。
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比如,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
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
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
“新基建”将充分发挥数字对经济发展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对产业链实行改造,有助于突破产业发展瓶颈,培育新的服务与消费,实现经济增长动力机制由传统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
“新基建”之新,新在技术和产业。一轮基础设施建设的高潮,往往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面临疫情防控需求,5G技术和人工智能发挥了重要作用;复工复产过程中,云计算赋能在线教育和在线办公,工业互联网助力制造企业转型升级……开年以来,面对疫情危机,“新基建”挺身而出,支撑产业空间开拓,澎湃经济动能。
“新基建”之新,新在发展理念,新在扩大有效投资、赋能新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政府工作报告中,“新基建”位列投资重点支持的“两新一重”(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之列,处于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重要战略地位。
伴随着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物联网等“新基建”的发展,所有与供需、生产状况相关的信息都能够被聚集起来,产业链条里“整体的供需关系”也都能被描绘出来。“新基建”可以像一个调度系统一样,指导供需、生产、运输等各个环节。
“新基建”可以带动关键技术的发展。以5G为例, 5G通讯及相关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包括直播、视频会议、交通运营监控、农业物联网等的广泛应用。应用增长背后,相关的数据会随之大规模增长,人工智能、云计算、数据中心也会得到相应的发展。
5G基站会应用于基带芯片、FPGA 芯片、光通信芯片,5G的发展将给芯片产业带来大量新增需求。随着5G基站建设的进一步提速,储能电池行业也迎来发展契机。在“新基建”浪潮的推动下,三大运营商计划于2020年建设50万个5G基站。同时,为了保证5G通信设备能够稳定使用,基站通常会储备3-4小时的储能电量,这就需要能量密度更高的储能系统,对电源系统也提出了扩容升级要求。
“新基建”与传统基建二者之间有很明显的差别。基础设施建设是指在基础设施方面进行的完善、改造等工程。传统意义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指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一般包括交通、邮电、能源、服务产业、园林绿化、环境保护、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是保证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传统基建主要是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空间支持。“新基建”则打破了生产经营、生活体验的时空局限,构建线上与线下、制造与服务、数据与价值、场景与内容相结合的数字经济新模式、新业态。可以这样来形容,传统基建是盖房子,“新基建”则为房子装上了“智慧大脑”。于是,房子的信息、房子内部工作活动的信息就最大程度地通过互联网联系起来,实现了互联互通。可以说,“新基建”为传统基建赋予了新的活力。
有统计显示,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投资拉动乘数效应高达6倍左右。预计到2025年,新基建将给我国信息消费创造8.3万亿元的产业规模。
在市场方面,新基建已经开始受到热捧。据不完全统计,
新·优势
根据中国31个省区市发布的2020年重大项目投资计划表,目前已有超25个省区市提及新基建,总投资规模达万亿量级。
新基建是当下社会迈向数字化、智能化的数字经济时代下的产物,时代的发展从农业经济时代到工业经济时代,再到现在的数字经济时代,每一次的变化都将改变经济的拉动引擎,现在,新技术、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已成为新时代的经济驱动力,这些新驱动力涉及的领域与传统基建不同,技术门槛高,大多数都属于新兴产业。
相比之前的传统基建,“新基建”可以说是科技感满满。事实上,除了实物基建投资,它背后的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令人期待。在此次疫情防控中,人们就已经体验到5G、AI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新基建”不仅在经济社会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未来还将成为促进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新动能。短期内,“新基建”有助于扩大需求、稳增长、稳就业;长期看,“新基建”将为产业发展注入数字动力,不断释放经济增长潜力。
“新基建”通过数字经济和高端科技的快速发展为我国提供新一轮工业和科技革命的重要基础,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的支撑下,“新基建”可以创造与满足新需求,促进消费升级,促进新业态、新产业、新服务发展,实现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为我国的经济增长提供创新和持久的动力,从而释放经济增长潜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新基建”不仅能够减缓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冲击,推动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促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新动能,还将为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打下坚实基础。
新·希望
据预计,新基建2020年投资3万亿元,未来五年直接投资10万亿元,带动投资17.1万亿元。以5G网络建设为例,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近日指出,到2025年5G网络投资累计将达1.2万亿元。更重要的是,5G网络建设将有助于培育繁荣的互联网经济、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新技术产业,间接带动数十万亿元的经济总产出。
“新基建”是数字经济的内核,将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疫情之下,国民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大势所趋,而新基建的到来更是加速了这一进程,同时也迫使企业开始转型。
工业互联网、5G、无人机、机器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传统生产制造进行融合,可实现人、装置、产品、产业链和数据之间的“互联互通”,可大幅提升安全生产、流程控制、工艺优化、需求预测、智能排产、设备维护、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效率。
城市是我国产业、技术、资本的首要聚集地,也是新基建的主要承载体。在新旧动能转换、经济增速趋缓、全球疫情加剧的背景下,新基建可为中国城市从信息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构筑一条高速之路。
稳住经济基本盘需要在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发力,其中在供给侧,应大力发展以“新基建”为基础的智慧经济,稳定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以实现中国制造的“产业跃迁”;在需求侧,应当继续大力促进信息产品消费,拉动内需,以实现国内消费升级。
在疫情防控过程中,无论是智慧医疗、智慧零售、智慧办公还是智能制造,智能科技迸发出化危为机的惊人能量。
作为“新基建”的重要一环,人工智能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将进一步释放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积蓄的巨大能量,并创造新的强大引擎,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助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不远的将来,人工智能技术将渗透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
未来,随着5G时代的到来,工业互联网会更加普及,会创造更多的先进技术,融入到消费者的需求之中。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新基建的内涵和外延仍在不断变化和丰富,其发展空间必将超乎想象。
“新基建”已来,智能建筑人,你们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