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循环水鱼苗孵化技术探索
2020-08-27肖温温刘锁明耿中华
肖温温 刘锁明 周 威 耿中华
(1.常州市金坛区水产技术指导站,江苏 金坛 213200;2.常州市金坛区、溧阳市长荡湖水产管理委员会管理处,江苏 金坛 213200;3.常州市金坛区建昌水产养殖场,江苏 金坛 213200)
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水产品养殖产量占水产品总量的70%以上,其中主要是大宗鱼类养殖。近两年,大宗鱼市场行情持续低迷的现状,使得大宗鱼养殖产业必须尽快转型,而鱼苗孵化是大宗鱼产业的第一个重要环节,苗种繁育降本提质值得思考。近两年金坛建昌养殖场通过改造苗繁基地基础设施,并不断探索完善和提升孵化系统功能,初步探索总结出了一套全自动高密度循环水鱼苗孵化技术,主要技术要点如下。
一、亲鱼培育
亲鱼培育是人工繁殖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直接影响到性腺成熟度、催产率等人工繁殖的效果。本探索中选用的亲本均为已经经过品种认证的优良品种,选留亲鱼的雌雄搭配比例为1∶(1~1.5),即雄鱼略多于雌鱼;亲鱼培育池紧靠全自动孵化系统,且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工业污染,排灌方便。亲鱼池呈长方形,东西走向,面积在3~5亩,水深1.5~2米,池底平坦、淤泥不厚,确保无野杂鱼。亩放亲鱼100~125千克(具体数量以个体大小而定),采取以一种亲鱼为主、少量搭配其他品种的模式,如青鱼或草鱼(10~20尾/亩)为主的亲本池搭配鲢鳙鱼(各5~8尾/亩)、鲢鱼或鳙鱼(15~25尾/亩)为主的亲本池搭配草鱼(3~5尾/亩)。但亲鱼池不可搭配养殖鱼,否则会影响亲鱼性腺发育。
二、亲鱼催产
当天气睛好、气温回升较快且早晨最低水温能持续稳定在18℃以上时,则需持续关注和准确把握亲鱼最佳催产期,并且应采用精料促进性腺恢复和发育。当亲鱼出现食量明显减少甚至不吃东西时,则可判断已达到性腺成熟。根据经验,一般催产期来临最早的是鲢鱼和草鱼,鳙鱼稍晚,青鱼催产期来临最晚。同时,生产中也表现为经多次催产的亲鱼催产期可能提前。经检查卵子和精子散开较容易则表明达到最佳催产期,催产时以雄鱼稍多于雌鱼,以提高催产效果及受精率。催产剂注射一般采用两次注射法,两次注射间隔时间根据水温和亲鱼成熟度确定,一般为6~24小时,第一针在早上进行,1/10剂量;第二针在当日傍晚进行,剩余剂量。青鱼则采用三次注射法,5月开塘后注射第一针,半月后注射第二针,24小时后注射第三针。多次注射与一次注射剂量相同,按照亲鱼称重计算注射的剂量,注射用水一般用生理盐水(0.7%的氯化钠溶液),即配即用,以防失效。注射方法多采用胸腔注射,注射鱼胸鳍基部的无鳞凹陷处,注射高度以针头朝鱼体前方与体轴呈45~60度角刺入,深度一般为1厘米左右,不宜过深,否则会伤及内脏。效应时间主要由水温决定,几小时到二十几小时不等,应随时注意观察。
三、孵化系统
该孵化系统包括产卵池、孵化环道、过滤池和集卵池,整个系统全部连通,能够实现从催产到出苗的全程循环水全自动化。
1.产卵池
产卵池直径8米,高1.6米。催产剂注射后的亲鱼放入产卵池,效应时间后,雄鱼追逐雌鱼,使水面形成明显的波纹和漩涡,一般草鱼、鲢鱼较青鱼、鳙鱼明显。两小时后开始冲水,约半小时后便可产卵,一般持续两小时左右,打开产卵池与孵化环道之间的PVC管,放干池水,冲放池底余卵全部进入孵化环道孵化。
2.孵化环道
孵化环道极大地提高了鱼苗孵化率,实现了鱼苗孵化的规模化,系统主要包括孵化池、蓄水池和排水槽等。孵化池成U形,多个孵化池并排排列,高1.5米,孵化池内设有蓄水池;蓄水池底部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插有可拆卸的水位管;孵化池中间有排水槽,高度比蓄水池有降低,与孵化池形成孵化环道;孵化环道底部和四周设置有光滑保护层,且均设有流速可控的出水口,通过蓄水池进水管与过滤池相连接;孵化池中间的排水槽底部流水封闭上端开口,与蓄水池排水口可拆卸的排水管联通;排水槽上端面两侧有固定的阻卵网,阻卵网与排水槽上端面成上仰角,阻卵网上有固定的冲网管,与蓄水池内的抽水泵连接,对阻卵网进行冲刷;孵化环道内固定有脱膜网,脱膜网与水流方向成夹角,网孔与鱼卵大小相适应。
3.过滤池
过滤池一端与水源相通,一端连接孵化环道的进水管,一端连接孵化环道出水管,水体在过滤池中依次经过沉淀、滤网和火山石过滤后,充足氧气,再次回到孵化环道循环使用。
4.集苗池
集苗池用于放养或销售前的集苗排水,与孵化环道通过管道相连接,呈长方形并排排布,单个大小为长2米、宽1.5米、深1.2米;池底呈弧形,低于孵化环道半米左右,且设有集苗网和排水设施。
四、繁殖管理
1.孵化系统检查清洗
催产前对整个孵化系统进行彻底检查,尤其是进排水系统和过滤网布。孵化前两天和集苗前两天分别对孵化环道和集苗池进行彻底清洗消毒,可将聚维酮碘溶液或者高锰酸钾溶解后全环道泼洒,具体用量参照说明书。检查环道全部滤网无漏洞且确保出苗口堵住后便可注入新水。
2.孵化用水净化和流速控制
孵化系统用水必须经过滤池过滤净化,每天早上、中午、下午测量水温、溶氧,溶氧需达到6毫克/升以上,鱼卵应逆水流进入孵化环道,且减少水流流速。孵化过程中整个流水线流速要有控制,鱼卵刚脱膜时,缺乏游泳能力,应适当加大水流(0.6米/秒)防止鱼苗下沉窒息而死,同时每小时要清洗1次阻卵网;脱膜后3~4天,当鱼苗能平行游动时,应适当降低水流(0.3米/秒),防止鱼苗顶游消耗体力。
3.病害防治方法
该孵化系统配有过滤池,采用净化循环用水,明显降低了气泡病和剑水蚤的发生可能。孵化过程中应注意早脱膜现象和水霉病的发生。为避免早脱膜,pH要保持在7~8,可适当关小进水阀门,并泼洒5~1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至孵化池中,且保持5~8分钟,处理后的鱼卵卵膜会变得较为牢固,不易破损,有防止提前脱膜的作用。同时还应保证孵化水体溶氧充足,避免水霉病的产生。
4.“腰点”关键期把握
受精卵进入孵化环道48小时左右开始脱膜,脱膜24~36小时出现“腰点”,具体时间随着当时的水温和气温变化,腰点明显的水花鱼苗可以正常平游和摄食,便可通过集苗池后发塘或出售。
五、优势分析
1.孵化率明显提高
该孵化系统中光滑的内壁和流速可控的水流喷头的设计,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受精卵和鱼苗的损伤,孵化用水净化循环使用减少了病害的发生,使得孵化率可达到96.8%。
2.产量和质量提升
孵化环道采用“U”形,单个孵化环道占地面积30米2,联排4个占地面积120米2,仅为1个直径12米的圆形孵化环道占地面积。孵化环道每批孵化用时5天,单批可孵化鱼苗4000万~5000万尾,全年鱼苗孵化期4月下旬-6月中旬,共可产12~13批次,年产量达6亿尾。
3.人工成本降低
全自动高密度循环水孵化系统劳动强度比原来降低40%~60%,主要体现在受精卵转移、换水及环道阻卵网清洗等环节,4个环道年可节省人工1人和零工100工时以上,共可节省人工成本6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