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度夏莫贪凉,“空调病”要防

2020-08-26沈雁波

大众健康 2020年8期
关键词:散热片室内空气病菌

沈雁波

连日的酷暑高温,让许多人直呼“夏天的命是空调给的”。特别是一些年轻父母,贪图凉快,家里长时间开着空调,却忽略了空调制冷给孩子的健康可能带来的危害。事实上,夏天的许多病,特别是孩子生的病,也是“空调给的”。

儿童特别是婴幼儿,由于免疫系统稳定性差、抵抗力弱,长时间呆在开空调的房间内,更易患上“空调病”而出现头晕、目眩、发烧、胸闷等症状。

儿童“空调病”症状都有啥

医学上其实并没有一种病叫做“空调病”。这是一个社会学的病名,通常与空调的不恰当使用有关。

如果一定要有个定义,那么“空调病”是指长时间在空调环境下工作学习,因温度太低、空间密闭、室内空气不流通,导致环境中病原微生物滋生,人们出现鼻塞、咳嗽、打喷嚏、头昏、耳鸣、乏力、记忆力减退、四肢肌肉关节酸痛等症状。

说起症状,还要看各人的适应能力,会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有人是咳嗽、鼻塞、拉肚子,可能是身体突然由高热的室外进入凉爽的室内,无法很好地应对温差的快速变化而出现的一些症状;有人是皮肤干、鼻腔干、喉咙干,这是因为空调吹出来的风湿度比较低,导致室内空气干燥,容易造成上呼吸道干燥。

“空调病”发生在孩子身上,通常会出现打喷嚏、流鼻涕,甚至引发过敏和哮喘一类的情况。家长们容易忽视一个情况,就是家里的空调长期未清洗,积存了大量的粉尘、病菌,在密闭空调房内就容易造成空气二次污染,直接刺激孩子的呼吸系统。如今是暑假,加上疫情,很多孩子长时间处在这种空气二次污染的封闭室内,就有可能导致因空调而生病。

空调散热片就像“病菌集中营”

据统计,开空调的密闭房间,如果保持空气不流通5小时~6小时后,室内氧气含量下降13.2%,大肠杆菌升高1.2%,其他呼吸道有害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一项调查发现,家用空调散热片上的细菌总数高达160000个/平方厘米,其中包括霉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能够诱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军团菌等。

这么一说,家长们就明白了:空调散热片就像是个“病菌集中营”,当空调运转时,成千上万的病菌从出风口喷洒到室内空气中,孩子怎么受得了?

当然,孩子患上“空调病”往往是多个因素纠缠在一起造成的。比如引发儿童过敏,通常这个孩子本身就是過敏体质,呆在空调房里就容易出现过敏等不适情况。

大家都知道,长期处在空调环境中,空气湿度下降,干燥的环境会导致眼睛干涩、嘴唇干。夏天孩子穿衣少,身体皮肤裸露面积大,即使不太出汗,也会散失大量水分。再就是呼吸时,吸入的是干燥的空气,呼出的几乎是饱和的湿气,身体散失的水分增加,鼻黏膜、气管黏膜就会变干。黏膜的屏障功能降低,严重时病毒、细菌等就会乘虚而入。

使用空调前,别忘了清洗

细菌、病毒最喜欢藏在污垢中,长时间不用的空调有很多灰尘,是细菌滋生的摇篮,所以开空调前别忘了给空调做一次彻底的清洁卫生。

如何对空调进行正确的清洁消毒呢?建议在清洁过滤网之余,更要注重对空调散热片的消毒,将空调消毒到位。可以用专业空调消毒剂对空调进行清洁、消毒。空调消毒需定期,换季开机前要消毒,使用过程中建议每两个月消毒一次。

家有过敏体质的孩子,还要增加空气湿度,把湿度控制在40%~60%是最合适的。这一湿度下,病原体致病力、传播能力会迅速下降。而空气湿度适宜,人体也会感到更舒适。同时记得叮嘱孩子多喝水,补充水分。

防治“空调病”,掌握好要诀

“空调病”最容易累及呼吸道、关节肌肉、神经系统,对孩子尤以呼吸道为主。“空调病”应以预防为主,请收下这份预防要诀:

做到尽量少开空调,多利用自然风,降低室内温度,适量流汗。

建议开空调的房间室温恒定在26摄氏度左右,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冷热剧烈相搏,易伤身致病。

千万不要让孩子一直呆在开空调的房间内,可利用早晚气温相对较低的时候,引导孩子进行一些户外活动。适当运动锻炼,流点汗,再洗个温水澡,有利于“空调病”的预防。

注意事项还有3点:

①婴幼儿免疫系统稳定性差,抵抗力弱,直接对着空调吹或频繁出入空调房间,更易惠上“空调病”。

②夏季孩子放假在家,经常吃冷饮,肠道内外都被“冷”控制着,容易导致胃肠运动减弱。这个季节里,又拉又吐到医院就医的孩子不在少数。

③如果孩子吹空调出现发热现象,当腋下温度不超过38.5摄氏度时,可在家进行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温水泡澡、热水泡脚,冷毛巾敷于额头、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通过的部位等。当腋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猜你喜欢

散热片室内空气病菌
室内空气质量控制中关键检测技术探究
固态硬盘散热不能忘
买NVMe M.2要注意散热
冬天用围巾包住口鼻为什么不好
苍蝇为何不会被病毒感染?
病菌的克星
一种基于透明陶瓷荧光管的高功率白光LED光源
Trouble in Disneyland
室内空气颗粒物污染状况研究进展
室内空气监测质量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