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下的全球粮食安全

2020-08-25王筱

农经 2020年5期
关键词:粮食疫情

王筱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

从古至今,粮食,始终是万民之命,国之重宝。

2020年开年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截至北京时间4月29日17时,212个国家和地区累计确诊3084048例,“钻石公主”号邮轮712例,累计死亡216780例。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蔓延给人类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给全球经济带来严重冲击。疫情也使全球粮食生产、物流、消费等多个环节受到严重冲击。这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是否会引发全球粮食危机,越来越受到各界关注。

4月21日,为应对全球疫情下的粮食和农业安全问题,二十国集团(G20)农业部长应对新冠肺炎特别会议以视频方式召开。出席会议的有二十国集团成员和特邀国农业部长、联合国粮农组织等涉农国际组织负责人。中国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在会议中指出,中方将坚决贯彻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特别峰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与各方一道,共同抗御新冠肺炎疫情,共同維护世界粮食安全。

韩长赋在会上提出三点倡议:一是抓好农业生产,努力恢复农业生产秩序;二是稳定农产品贸易,减少贸易限制,畅通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国际物流,维护农产品贸易秩序和市场稳定;三是加强多边合作,支持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国际农发基金等国际组织发挥作用,加强农业生产信息共享、经验交流、技术合作、政策协同,共同为全球抗疫作出农业应有的贡献。

根据会后发表的声明,二十国集团农业部长承诺紧密合作并采取具体行动,以维护全球粮食安全。声明重申了努力确保粮食、产品,以及农业与粮食生产必需投入品继续跨境流动的重要性,并表示将继续努力确保农业和整个粮食供应链工人的健康、安全、福利和可流动性。

二十国集团农产品市场信息系统评估显示,当前全球粮食供应充足,粮食市场保持着良好的平衡。据公开数据,二十国集团成员在世界粮食供应链中约占全球农业用地的60%及全球农产品贸易的80%。

疫情会否引发全球粮食危机?

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目前全球粮食供应总体而言没有问题,尤其是玉米、小麦、大豆、大米等主要产品供应充足。但与此同时,粮食分配并不均衡。粮农组织会同其他国际组织联合发布的《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年末,全球55个国家和地区逾1.35亿人处于重度粮食不安全状况,其中一半以上位于非洲。

世界银行4月期《大宗商品市场展望》分析认为,供应链中断可能造成其他大宗商品消费和市场错位,并危及粮食安全,疫情大流行有可能在较长时间内影响大宗商品需求和供应。关于备受关注的粮食安全问题,世界银行指出,农产品价格在2020年一季度仅出现小幅下跌,交通使用的橡胶除外。由于多数主食粮食的产量和库存处于历史高位,预计2020年价格总体保持普遍稳定。

但是世界银行也强调称,农业大宗商品可能面临贸易和投入品(如化肥、农药和劳动力)供应中断的风险。供应链中断已经影响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鲜花、水果、蔬菜等易腐产品的出口。

报告总结道,尽管疫情对多数农业类大宗商品前景的影响不大,但供应链中断和政府限制出口或囤积大宗商品的行动,引起了对一些地区可能面临粮食安全风险的关切。

世界银行副行长西拉?帕扎巴西奥格鲁表示,新冠病毒大流行造成的经济影响将会抑制需求和造成供应链中断,对严重依赖大宗商品的发展中国家带来不利影响。决策者可以利用油价下跌的机会推进能源补贴改革,帮助腾出资金解决防控疫情的紧急需要。但这一改革需要以加强社会安全网相配合,以保护社会中最弱势的群体,必须抵制采取贸易限制和危害粮食安全的措施,因为贫困人口会受害最大。

业内分析认为,目前疫情已经对全球粮食系统造成影响,加剧既有的粮食问题。生产层面,疫情影响农业劳动力和相关生产要素的投入,导致生产受阻;物流层面,疫情导致的人员和物资流动受限,影响粮食物流;消费层面,疫情导致经济增长放缓,收入下降、失业,以及当地市场粮食供应受限,影响了人们及时获取粮食。

日前,粮农组织高级经济学家阿卜杜勒-礼萨?阿巴西安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目前疫情还没有引发全球性粮食危机,但已经导致全球贸易急剧收缩。这给那些最脆弱国家造成了麻烦,因为这些国家经济严重依赖出口,粮食则严重依赖进口,疫情导致这些国家收入减少,而进口食品开支增加。“疫情持续时间越长,这些(最脆弱)国家为控制疫情需要付出的代价越高、面临的危机越大。”阿巴西安说。

为应对疫情对全球粮食安全的冲击而召开的二十国集团农业部长视频会议,承诺紧密合作并采取具体行动,以维护全球粮食安全。

二十国集团就一些国家近期采取的粮食出口限制措施表示,将防范对粮食和农产品出口采取任何不合理的限制性措施,因为这些措施可能导致国际市场上粮食价格过度波动,并威胁到世界上大部分人口的粮食安全,尤其是面临恶劣粮食安全环境的最脆弱群体。

专家指出,为避免疫情导致粮食危机,各国应有效协调应对措施。首先,把农业及粮食物流作为基础性服务来抓,协调好疫情防控和确保粮食安全的关系。其次,为脆弱国家提供支持,特别是严重依赖粮食进口和依靠单一产品(如石油)出口的国家。再次,避免恐慌情绪,由恐慌导致的出口限制和通过进口快速增加粮食库存等做法人为加剧了市场动荡。

值得注意的是,继4月10日,越南总理阮春福宣布取消大米出口禁令,恢复大米出口,称将于当月出口大约40万吨大米后,4月28日,阮春福称,将从5月开始全面恢复大米出口。

此前的3月24日,为确保疫情期间的国家粮食安全,阮春福宣布了一项持续到5月下旬的大米出口禁令。但越南贸易部提议取消禁令,否则越南国内年度供应大米量将比需求量多670万吨。越南是全球第三大大米出口国(前两名是泰国和印度),占到全球大米贸易量的15%左右。

3月26日,全球小麦市场的主要出口国之一哈萨克斯坦决定,对11种农产品实行出口限制,其中就包括小麦。

与此同时,因为疫情影响,巴西、阿根廷的大豆出口放缓,印度这个世界最大的稻米出口国几乎停滞。埃及贸易和工业部部长内文?贾梅3月28日表示,未来三个月里,停止各种豆类产品的出口。

3月30日,柬埔寨总理洪森表示,柬埔寨从4月5日起,除了香米,将禁止白米和稻米出口。

3月31日,欧亚经济委员会执委会通过决议,决定对欧亚经济联盟国家部分粮食产品出口实施禁令,包括洋葱、大蒜、萝卜、黑麦、大米、荞麦、小米、谷类食品、粗磨面粉及麦片、去皮荞麦、荞麦食品、压碎及未压碎的大豆、葵花籽等。禁令自公布之日起10日内生效,有效期至6月30日。

同一天,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就全球粮食安全的问题进行了回应。他表示,为防止这场公共卫生危机引发粮食危机,导致亿万民众陷入粮食短缺的境地,需采取全球协调一致的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粮食供应链的冲击而引起粮食供应中断或粮价过高等问题。

屈冬玉分析称,2007—2008年全球粮食价格危机的应对经验证明,出口国为增加国内粮食供应而限制出口,可能导致世界粮食市场出现严重混乱,进而引发价格飙升和波动加剧,这都不利于低收入缺粮国和人道主义组织采购食品物资以援助饥饿和脆弱群体。

屈冬玉指出,信息的透明有利于粮食市场正常运转,向所有人提供有关价格、生产、消费和库存的实时信息可以减少不确定性,使生产者、消费者、贸易商和加工商能够做出知情决定,遏制全球粮食市场出现不必要的恐慌情绪。

“新冠肺炎疫情对一些最贫穷国家造成的国民健康影响仍然未知。但可以肯定地说,任何因政策不力而导致的粮食危机,都是可以避免的人道主义灾难。”屈冬玉说。

2.65亿人口或将面临粮食危机

因人口、农业资源分布不均,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粮食人均占有量相差几倍。北美、欧洲和中亚地区耕地占全球35%,人口只占全球14.5%;南亚的耕地占全球15%,人口占22%。美国、加拿大粮食人均占有量约1400公斤,欧洲600多公斤,亚洲约300公斤,非洲仅160多公斤,加上收入的不均衡以及贫困程度的加剧,全球近8亿人处于饥饿和营养不良状态,需要得到粮食援助。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家庭收入下降、种植者对市场前景的观望缩减种植面积,以及粮食流通渠道不畅带来的粮价飙升,有可能将影响局部地区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安全。

粮农组织数据显示,目前已有1.13亿人陷入重度粮食不安全境地。他们已经处于极端饥饿状态,身体虚弱,无力抵御病毒侵袭。而据世界粮食计划署4月21日预计,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扩散冲击全球经济,今年这一数字可能增至2.65亿人。

专家认为,全球粮食供应“命门”不在产量,而在流通。特别是全球粮食产业链远比人们想象得要脆弱,一连串出口限制正在实施,很有可能导致市场短缺。截至3月底,全球已有12个国家出台限制粮食出口举措,严重干扰了整个粮食供应链。

非洲是全球最缺粮的地方。粮农组织表示,有1/5的非洲人口面临食物不足问题。

在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和索马里,持续严重干旱和连年歉收导致1200万人陷入缺粮困境。2019年12月份,成群的蝗虫又侵袭了那里的粮食作物。如今,他们又面临着新冠肺炎疫情考验。

此外,非洲的萨赫勒地区、中非共和国、刚果、南苏丹等地区也面临粮食危机处境。

频发的自然灾害是一些国家可能面临粮食危机的重要原因。

2019年以来,受全球极端气候影响,世界各地灾害频仍。2019年受印度洋高温影响,非洲东部地区降水量畸高,造成了严重的洪涝灾害,上千人死亡。受强降雨影响,非洲东北部地区沙漠蝗虫夏季繁殖的数量增加,蝗灾在2019年下半年于非洲东北角的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和也门部分地区形成策源地,最终于2019年年末形成大暴发。范围波及东非、中东和南亚地区,对该地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威胁。而2020年的蝗灾还未被消灭,如果持续下去对夏季农作物的耕种也会产生影响。目前,巴基斯坦小麦受蝗灾面积达103.5万公顷,占其播种面积的11%。有专家预测,若蝗灾持续下去,2020年全球的粮食产量将锐减三成。2019年9月,澳大利亚东部和南部发生罕见的森林大火,大火持续了四个月,过火面积达1200万公顷,火灾和伴随火灾出现的焚灰破坏了大片饲料、储备粮农场和优质牧场,2020年澳洲糧食产量预计下滑7%。

粮农组织对于今年全球粮食产量的乐观基于农业大国俄罗斯、巴西、中国、美国等国的丰产。但这些农业大国也都不免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粮食种植和收获都有不同程度的缩水,按往年经验估算产量还是不够安全。

对此,粮农组织经济学家阿巴西安认为,现在国际粮食供应进入到了一个相对脆弱的阶段,有两件事情一旦发生,就足以引发大范围粮食危机:一是政府或大财团开始恐慌性抢购;二是国际大宗粮食买家认定他们在5—6月份收不到订购的小麦和稻米。

世界粮食计划署(WFP)执行主任比斯利(David Beasley)4月21日在联合国安理会发言中已经发出警告:全世界需要采取行动,以确保疫情不演变成人道主义灾难和粮食危机。

世界粮食计划署呼吁全球各国要行动起来,并且不要禁止粮食出口。

根据《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指出,也门、刚果、阿富汗、委内瑞拉、埃塞俄比亚、南苏丹、叙利亚、苏丹、尼日利亚这10个中东、中亚、非洲、南美国家,是2019年受冲突、气候变化,以及经济危机影响,闹饥荒最严重的国家。

其中,委内瑞拉是因为经济危机、货币急速贬值造成的。而中东一些国家,是常年战乱所致。至于非洲一些国家,则主要是因为旱灾和蝗灾。

据粮农组织统计,此次蝗灾对农作物的破坏力是东非地区25年之最,是肯尼亚70年之最;而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直接宣布农业生产完全停滞,数百万人生命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国家想要通过进口补充粮食需求缺口的困难也极大。首先,这些国家普遍没有足够的资金用来购买粮食。其次,即使资金充足,也很难买到粮食。

疫情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有多大

稳中向好,保障有力

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不断蔓延和多个粮食出口国宣布暂时禁止粮食出口,关于会否出现“粮食危机”,以及对中国粮食供给安全会带来哪些影响等相关话题,引发了国内相关各界的高度关注。

4月2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负责人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称:“我们认为,个别国家限制出口,对国内面粉、大米等口粮供应基本没有影响。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保障国内粮食供应。”该负责人表示,综合分析研判中国国内粮食生产、流通、消费情况,“过度恐慌、抢购粮油,大可不必”。

在4月2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介绍疫情期间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工作情况时说,今年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特别是种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米袋子”“菜篮子”供给保障有力,在四个方面表现比较突出。

一是粮食生产形势好。目前,我国小麦从南到北大多处于抽穗扬花灌浆期,整体长势好于去年,也好于常年。小麦产量占夏粮的90%以上,今年夏粮丰收有较好基础。目前,春播进展顺利,进度达到三成左右。早稻插秧基本结束,面积增加,扭转了连续七年下滑的势头。这些年,我国粮食生产年年丰收,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今年仍然有信心、有底气、有能力夺取全年粮食丰收。

二是生猪生产恢复势头持续向好。生猪生产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度出现的仔猪、饲料运输供应不畅等困难,一季度末与去年年底相比,全国生猪存栏增加了1000多万头,增长3.5%;能繁母猪存栏增加了300多万头,增长9.8%,这两项存栏都实现了环比增长。同时,禽蛋、牛奶产量也有一定幅度的增加。

三是“菜篮子”产品价格持续回落。目前,猪肉批发价格已连续10周下降,每公斤降了6元钱左右,蔬菜、水果等鲜活农产品供给增加,价格基本回落到常年水平。

四是涉农企业生产经营秩序全面恢复。饲料、兽药、屠宰、水产品加工等养殖上下游企业,以及农资重点企业全部恢复正常生产,产能达到常年同期水平。

早在3月下旬時,亦有相关研究人士在媒体指出:近期有分析称,如全球多个粮食大国因疫情禁止粮食出口,以中国有将近20%的粮食需要从国外进口来看,肯定会对市场造成较大冲击,尤其是大豆等。针对此观点,另有专业人士指出,其成立的前提假设太多,而且中国近年来进口逆差较大的也不是谷物等真正的粮食,而是水果、牛奶等农副食品。

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董事长、聚焦安全与发展交叉领域研究的联安研究院学术委员会首聘专家黄德钧就分析认为,食物安全包含了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口粮安全等,主要涉及三个平衡:数量与质量、区域与资源、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近几年,我国进口农产品增量主要集中在种类调剂型、消费升级类,不可混为一谈。黄德钧说:“中国口粮(稻谷及小麦)十余年来都是买方市场。不算社会储存,只国储及地储库就超过2亿吨(全球谷物储备的50%)。2019年中国产出6.5亿吨粮食(其中口粮3.5亿吨)、6亿吨蔬菜、2.5亿吨水果、2亿吨肉蛋奶鱼……每人每天1斤米面、1斤动物蛋白制品、2斤果蔬是有保证的。”

事实上,近年来,我国按照“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粮食安全战略,提出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成绩突出。

相关官方数据显示:目前中国谷物库存保持较高水平,2019年中国粮食再获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66384万吨,同比增加594万吨,增长0.9%。其中,2019年我国稻谷产量2.096亿吨,消费只有1.94亿吨,即使加上饲料和工业用粮,仍结余1430万吨。我国小麦的自给率均值是105.88%;大米自给率均在100%以上,2019年小麦、玉米、大米三大主粮库存结余2.8亿多吨。其中,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估算小麦消费1.235亿吨,同比减少532万吨,年度结余1400万吨,同比增加870万吨,已连续七年产大于需。

综合来看,中国的稻谷和小麦两大口粮实现自给,谷物自给率超过95%。2019年,我国谷物净进口1468万吨,占谷物消费量的约2%。进口的主要是强筋弱筋小麦、秦国大米等,旨在调剂需求结构,更好地满足人们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以大米为例,自2016年我国实行粮食收储制度改革以来,大米进口数量逐年下降,2019年大米进口255万吨,同比下降53万吨,进口大米占中国大米消费约1%,主要用于品种余缺调剂,如泰国香米。同济大学特聘教授程国强长期关注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他就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表示:中国在聚力抗击疫情的同时,也具备应对全球粮食危机风险的坚实基础。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粮食连年丰收,库存充足,粮食供应不会出现脱销断档。

前述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负责人也指出:从供给情况看,中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特别是稻谷、小麦两个口粮品种连续多年产大于需,有少量进口主要是为了品种调剂。以2019年为例,大米和小麦全年进口量仅占当年产量的1.8%和2.3%;从库存情况看,中国在部分主产区实行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由于产大于需,近几年政策连续启动,积累了相当数量的库存,稻谷、小麦都能满足一年以上的消费需求;从市场体系情况看,目前中国粮油市场较为活跃,市场主体多元。物流配送、供应投放网络健全,粮油产品供给是有可靠保障的。

据其透露: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中央储备和地方储备协同运作、政府储备和企业库存互为补充的粮食库存体系,粮食总库存处于历史高位。特别是小麦、稻谷库存均能满足一年以上的消费需求(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定义,保持三个月左右的库存消费比就算是安全库存水平),成为应对突发事件、市场保供稳价的安全防线。主要粮食出口国采取限制出口措施,可能会加剧国际市场粮食价格的波动,但有利于消化中国的不合理粮食库存,减轻国内部分粮食品种库存压力。

我国粮食保障及供应体系

一是粮食储备体系。近20年来,中国建立起了中央和地方粮食储备体系和协调机制。在中央储备规模保持稳定的同时,从2014年开始,国家按照“产区保持三个月,销区保持六个月,产销平衡区保持四个半月”的市场供应量要求,重新核定并增加了地方粮食储备规模。而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储备品种结构中,小麦和稻谷等口粮品种比例超过70%。

二是针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自然灾害等,建立起了相应的粮食应急保障机制。大中城市建立了米面油等成品储备,据悉可满足当地10天至15天供应。

程国强介绍说:“通过不断加强和完善粮食储备制度和应急体系建设,中国不仅经受住了汶川地震、冰雪灾害等多发重发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成功应对2008年全球粮食危机,而且在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严峻挑战的关键时期,也有力保障了各地特别是重点疫区的粮食有效供给,为稳定市场、安定人心发挥了压舱石作用。”

程国强同时提醒道:“要特别注重推动加强国际粮食安全与贸易政策协调。疫情对全球粮食生产和需求造成全面冲击,如果后期世界疫情仍然得不到有效控制,同时缺乏有效的国际粮食安全宏观协调机制,加之部分国家蝗灾影响粮食生产,有可能会恶化全球粮食市场预期,威胁到我国以及發展中国家的粮食安全。”

从粮食生产角度来看:2020年全国冬小麦播种面积3.31亿亩,目前苗情长势良好。一、二类苗占比分别为23%、77%,北方冬小麦苗情明显好于上年同期,今年夏粮再获丰收有较好基础。此外,还有专家指出,如果国际粮价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国内粮价上升预期,有利于促进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课题组近期的一份相关报告则指出:农产品储备之外,农资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尤其是农业的季节性决定了重要生产时节必须要有足够的农资产品与农事活动相匹配,种子、化肥、农药、农机装备要及时在各个生产环节实现供需对接。因此,在遭遇疫情等危机时,农资储备有利于保障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降低不利影响。还有饲料储备,此次疫情导致养殖户损失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难以及时获得充足饲料,对此同样要做好储备工作。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郭红东教授解析称:“这几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很多农民种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不少农村居民家庭也像城市居民家庭一样不存粮。如果粮食出问题,城乡一起出问题。防疫情,吃饭是大问题。目前进行新基建,能否考虑多拿一些钱投入支持粮食生产,让种粮有积极性。”

猜你喜欢

粮食疫情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疫情中的“梦境”
逆向倒推,非比寻常
珍惜粮食
疫情中的我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第二队有多少人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