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的本真特性简析
2020-08-25谭振江
谭振江
摘 要:自《诗经》《楚辞》以来,我国古典诗歌就铸就了本真的诗学风范。“本真”的观念源于老庄思想,但也为各家所器重。本真,为古代诗人秉承并发扬光大并成为风习。本真的古典诗歌是源于诗心的自然流露,它是至真之情、至诚之心的表达与表白,而且具有质朴无华、静谧恬淡、通透无碍等特性。本真的古典诗歌是古代诗人本真地体悟、诗意化生息、艺术与生命合而为一的艺术结晶。
关键词:古典诗歌;本真;体悟;特性
中图分类号: I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8264(2020)03-0042-03
我国古典诗歌“本真”的观念梳理起来要追溯到老庄的思想渊源。《庄子·大宗师》寓言有道是:“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鱼悠游自在地处于江湖就是最自然、真实的生存状态。这可谓是对“本真”状态的形象阐释。对鱼而言处于岸上,尽管相濡以沫,却是不合自然、人为的。这在崇尚无为、返璞归真的道家看来是不可取的。
本真的古典诗歌,古已有之。无论是《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的“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还是《吴越春秋》记载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都与劳动生活的密切相关,并体现出“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本真特点。以《诗经》和《楚辞》为代表的民歌特色鲜明的古典诗篇,开创了厚朴、明朗、隽永的古典诗歌本真的诗学风范。本真的中国古典诗歌源远流长,为古代诗人传承、沿袭并成为风习。
一、本真的古典诗歌是至真之情的表达
《庄子·天地》讲到“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有“机事”“机心”“胸中则纯白不备”,就会失去本真而文过饰非。五柳先生陶渊明人如其名,是位受老庄思想熏染、性情本真的诗人。且看《归居·其二》:“时复墟曲人,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诗人厌倦尘俗、尘想,对郊野、田园乐此不疲,情有独钟。
再看《饮酒·十四》:“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诗人抛却功名,以酒为乐。萧统在为《陶渊明集》结集的序语中称陶诗:“旷而且真。”元好问也赞陶诗:“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明代钟惺则称颂:“陶公山水、朋友、诗文之乐, 即从田园耕凿中一段忧勤讨出,不别作一幅旷达之语,所以真旷达也。”(《古诗归》卷九) 古典诗歌“诗言志”“诗缘情”的诗学法则,也促使诗就成为诗人本真的审美感知与情感表达的载体。
二、本真的古典诗歌是至诚之心的表白
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煮豆却燃着豆萁,豆萁在锅下燃,豆却在锅中泣。这首诗之所以能流传千百年,除了作者巧妙地把同胞兄弟的骨肉亲情,十分贴切地用同根而生的“豆”和“萁”来做比拟之外,更重要的是其至诚之心感人肺腑。
《庄子·渔父》言:“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强哭未必能打动人。就如美学家苏珊·朗格所言:“一个嚎啕大哭的儿童所释放出来的情感比一个音乐家释放出来的个人情感多得多,然而当人们步入音乐厅的时候,决没有想到要去听一种类似孩子的嚎啕的声音。” [1“] 发乎情、止乎礼”的艺术感染力,才能引发艺术共鸣,产生真善美的感受。被梁启超誉为“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的陆游,年少时就抱定“恢复中原”的报国雄心。即便是耄耋之年他仍不改初衷,铿锵豪迈:“北征谈笑取关河,盟府何人策战多·扫尽烟尘归铁马,剪空荆棘出铜驼。史臣历纪平戎策,壮士遥传入塞歌。自笑书生无寸效,十年枉是枕琱戈。”(《书事》)苏东坡曾以“诗从肺腑出,出则愁肺腑”评价孟郊的诗作。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过伶仃洋》等包括陆诗在内所有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中,都不难体会感人肺腑、至诚真挚之谛义。
三、本真的古典诗歌是质朴无华的
如《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纯粹的白描,不加以修饰,但表达的感受却本真无邪。又如《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区区十二字就将秋之洞庭风光描画得淋漓尽致。孔家儒学很崇尚这种“文质彬彬”的素朴之美。
《论语·八佾》:“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子夏又问《诗经·硕人》诗句中“素以为绚”如何解释。老夫子还是以作画为喻作答,“绘事后素”。孔子所言,其实是“质”与“文”孰先孰后的关系问题。
在此,质的优先地位得以明确。不妨来看陶渊明归于田园的质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归园田居·其一》)鳥飞、鱼游、犬吠、鸣鸡、树丛、村落、房屋、炊烟……经诗人素朴的白描,一幅原生态充满生机活力的生活场景画卷徐徐展开,历历在目。
陶渊明诗作如他自己所言:“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归去来兮辞序》)不同于浓彩重抹的夸饰,这种白描朴素无华,冲破了形式与内容的羁绊,无有人为的彩“绘”特征。确如后继者李白所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故钟嵘《诗品》称陶诗:“文体省净,殆无长语。笃意真古,辞兴婉惬。每观其文,想其人德。世叹其质直。”刘勰《文心雕龙·明诗》有言:“诗者,持也,持人情性……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用此感于自然万物触动而自然生发的诗,指称褪去魏晋绮靡浮华风习的陶诗再贴切不过了。
四、本真的古典诗歌是静谧恬淡的
老子有言:“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其“观”是指以空明清静之心看待世界。古典诗人受儒道释尤其是道家思想文化观念的浸染,诗人们崇尚“忘我”地“静照”(静心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