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农业专业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
2020-08-25孙永
孙永
2019年8月, 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 大中小学“各类课程同思政课建设的协同效应有待增强”, 要深度挖掘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及中小学所有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解决好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 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 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 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 形成协同效应。
一、农业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意义
在农业专业课程中有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增强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协同效应势在必行。
(一)社会发展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 传播格局日益网络化和全球化, 意识形态工作也日趋重要, 要让中职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全局、全方位思政”体现在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 包括在各门课程中的融入和渗透。《意见》指出, 教育要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深挖大中小学各类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形成协同效应。
(二)产业发展需要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关注“三农”问题, 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 堅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推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目标。中职农业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农村发展、农业进步、农民增收服务, 为农业一线培养种植养殖生产经营、产品加工与销售的技术人员及中初级管理人员。他们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的生力军。要让“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就要在帮助学生夯实专业理论基础、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 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
(三)个人发展需要
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期, 心智发展尚未完全成熟, 好奇心强, 喜欢接受新生事物, 自我约束力较弱, 易受外界因素影响, 这个阶段是其“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 是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 增强政治认同, 培育家国情怀, 提高道德修养及文化素养的关键期。结合农业专业的独特性, 深入挖掘农业专业课中的思政资源, 探索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 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农业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一)教师提高自身修养, 发挥榜样引领作用
农业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 前提是专业课教师要提高自身修养, 成为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给学生以良好的榜样示范,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召引领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形成正确“三观”。
一些教师在“授业——解专业之惑”方面确实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在“传道——解精神、心理之惑”方面作用尚待挖掘。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思想政治教育意识欠缺。在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多只存在于德育课堂上,较少与文化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结合;在农业专业课教学中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教师只是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且以够用为标准,思政教育内容在农业专业课程中渗透不足。二是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欠缺。农业专业课教师长期进行专业课教学,对思想政治教育了解不多,知识体系不健全,更不知如何将思政教育和专业知识的传授有机结合,导致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相互配合,形成协同效应。
针对问题所在,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解决。
第一,教师要树立大思政理念,认识到这不仅是思政教师的职责,也是专业课教师的职责所在,从而有意识地在专业课堂内外进行思政教育。
第二,教师要提高自身政治修养和育人能力,给学生起到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教师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职业教育,关心爱护学生,精于业务,勤于探索,甘于奉献,服务“三农”,善于团结协作,为人师表,用自身的言行去影响学生,感召学生,塑造学生的思想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为农服务”的决心和信心。
第三,从学校、系部及个人层面,加强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班主任的交流学习。专业教师、班主任多到思政教师处了解思政课程体系,共同探讨思政有机融入专业课程的内容和衔接点;思政教师多了解专业群建设,了解学生的顶岗实习内容,相关企业文化、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才能够在思政课堂教学时创设和专业相关的教学情境,引入与思政内容契合的专业案例,让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而行。思政教师从班主任处了解班级整体情况及学生个人的心理状态、思想品德状况、行为习惯情况,在专业课堂上可以提供展示的平台,有机渗入心理引导,因材施教,因势而为。让班级形成一个良性的思政教育环境场,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深入挖掘思政资源,有机融入思政教育
深入挖掘农业课程,每门专业课都蕴含着大量的思政教育资源,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可以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引领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提高人文素养。
下面以“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为例。
第一,开发思路。结合“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优化教学目标,依托具体教学内容渗透思政教育。将农技人员应掌握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人文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等思政元素融入教学中,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第二,开发原则。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发挥课程的价值引领功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富强、人民需要联系在一起,形成个人奋斗的强大动力。
专业内容与思政内容相契合。挖掘蕴含于专业课中的思政内容,自然流畅地嵌入,避免硬性嫁接,强行植入。
教学质量与育人效果相互促进。开发的思政内容要能够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培养学生的专业情感,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学质量的提升也会促进育人效果的增强。
具体细微与有效落实相结合。思政元素要具体到某一个知识点、某一个案例,便于有效落实,否则会流于空谈,育人效果不佳。
第三,开发内容。在“植物生产与环境概述”的学习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学农、爱农、为农的专业情感。在理解植物生长与植物生产关系、学习植物生产的两大要素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了解我国农业生产现状,认识当今世界面临的粮食、资源等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关注自身,到关注他人,进而关注社会和世界,培养其献身农业、服务农民的专业情感。
在“植物生长发育”单元中,主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勤于探索的科学态度。通过对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及植物的生长物质的学习及显微镜的运用,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在“植物生产与土、肥、水”单元中,让学生通过对土壤组成及类型的调查,感受祖国的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激发其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怀;通过对土壤肥料、水分管理单元的学习,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让绿色发展的理念深植内心。
在“植物生产与光能利用”单元中,教师从物质与能量、光反应与暗反应之间的辩证关系,渗透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调控光照环境”与農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关系,增强专业责任感,培育勤于探索、开拓创新的职业道德。
在“植物生产与温度”单元中,教师可在平均气温的测定中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敬业精神,同时让学生意识到一方面敬畏自然,另一方面要勇于同困难做斗争,培养坚韧的毅力,积极探索新技术新方法,为农业现代化发展作出贡献。
在“植物生产与农业气象”单元,教师要认清自然灾害形成的本质,认清“人类可以改变小环境,但不能违背自然规律”的法则,强化“两山理论”、绿色发展理念。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农业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信,提高人文素养。
(三)创新设计教学活动,发挥协同效应
在农业专业课堂教学中,依据中职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创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以达到农业知识专业性和思政教育渗透力的最佳结合,给学生思想上的引领与塑造。
第一,艺术作品赏析。“粮满仓,天下安。每日盘中餐,看似普通很平凡,自打有人的那一天,就怕遭饥寒。衣食住行四件事,吃饭最当先,没有粮,生命成云烟,哪有锦绣家园。”一曲《粮满仓 天下安》唱出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历来被认为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性产业,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农业专业的莘莘学子是将来“乡村振兴”战略的骨干力量,通过欣赏讨论这首歌,激发出学生强烈的专业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二,创设专业学习与思政教育结合的教学情境。一方面加深学生的感性认知,逐渐深入探索专业知识,另一方面促使其产生情感共鸣,引起思想上的震动。比如在学习“植物生产与温度环境”时,教师可播放旱灾视频,同时融入教材中“因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致使干旱、伏旱发生时间早,持续时间长,危害程度大”的知识点,给学生以强烈的冲击,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践行“两山理论”的重要性。
第三,结合时事热点,讲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专业故事。比如在讲解植物的种子时教师可讲“用一生爱一花,较劲六十年解决油菜育种难题”的院士傅廷栋的故事,帮助学生树立爱岗敬业、务实求真的职业精神。在讲解“植物的土、肥、水、光能利用”等章节时,对接智慧农业,“数字科技让农业更时尚”“一部智能手机一个手机APP能控制18个温室大棚的水、肥、酸碱度”等时事热点故事,让学生体会到专业需要传承守正,也需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开拓创新。
第四,延展课堂教学。布置课外实践作业,让学生走出课堂,接触生产实际,从只关注自身,转向也关注他人、关注社会。如教师在讲授“植物生长与植物生产”单元时,布置“调查当地农业生产基本要素并描述其发展前景”的课外作业;在学习“植物的生长发育”单元时,可让学生给校园花木制作标签挂牌;在“植物生产与农业气象”章节,布置“收集有关二十四节气的农谚”等课外实践作业。这些作业的完成,既能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学到的专业知识,又能让学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提高其人文素养。
(四)结合志愿服务,做到学以致用
引导、组织学生成立“科技兴农”志愿者服务队,在附近农村、社区开展志愿活动,为社区居民科普植物分类知识;为行道树、花木挂牌;走到田间地头,手把手教农户上网获取农业科学信息,普及智慧农业知识,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鼓励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帮助农户寻找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在进行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和奉献精神。随着志愿服务的深入开展,让学生意识到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进一步发现自身在专业理论知识上的不足,从而更加努力地学习,更好地服务“三农”,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三、结语
中等职业学校农业专业课要深入落实《意见》要求,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育人目标和育人过程”相结合,实施课程思政,促进各门课程与思政课同向而行,在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体系的基础上,让学生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成长为献身农业、甘于奉献、勤于探索、开拓创新的新时代农业技术技能人才。
(责编 李亚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