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少辉:问鼎风力发电前沿
2020-08-25
朱少辉,高级工程师,太原重工技术中心风电所设计员、科技管理员。太原重工转型新能源领域、开发风电产品的专业技术带头人,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山西省科技创新重点团队核心成员。
认真严谨、沉着冷静,是朱少辉给人的第一印象。厚厚的眼镜片后是一双睿智的眼睛,透着朱少辉对太原重工的深情及对技术设计的热爱。这几年,由朱少辉带队设计的风力发电设备,在我省乃至全国屡屡获奖,为我国海、陆风力发电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些奖是在设计研究1.5 MW风力发电机组研制、2 MW低风速风力发电机组研制时获得的,但具体什么奖我得翻翻资料才能告诉你。我更擅长的还是钻研技术,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朱少辉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被风电事业吸引
2006年硕士毕业后,朱少辉来到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起重机械设计研究所从事设计工作。他说:“这份工作很吸引我,我觉得自己的性格更适合钻研技术。”
“从河北老家到东北求学再到来山西工作,并没有觉得气候、生活等方面的不适应,在学校时每天宿舍、实验室、图书馆、餐厅四点一线,也感觉不到多冷;来到太原也是每天泡在研究所,很少出去玩。”朱少辉靠着这股子钻研劲儿,很快从课堂过渡到岗位,从书本过渡到应用,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了起重机械设计工作的要领,成为业务骨干。
2009年,太原重工进军新能源领域,研发生产大型风力发电机组,朱少辉被抽调到风力发电机械设计组进行设计工作。“起重机设计和风力发电机组设计的基本工作方法、设计思路大体相同,但毕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行业,一开始我们还是遇到了很多困难。”回想起最初接触风力发电机械设计研究工作的情景,朱少辉皱了皱眉头,“国内像我们这样自主研发风力发电组整机的企业只有太重,大到总体方案设计,小到每一个结构、参数,都是太重人自己摸索前行,一步步走到现在。”
2011年,太原重工技術中心风力发电机械设备研究所正式成立,朱少辉被正式调入风力发电机械设计组,牵头带领同事们共同研发风力发电机械设备。
攻破技术难关
“从事风电机组设计工作以来,基本上不会正常点下班。公司的工作时间是7:30 —11:30、13:30 —17:30,但我们回到家基本上都深夜了。特别是2012 —2018年,一直保持着紧张的工作状态,加班到半夜是常态。”朱少辉对风力发电机组设计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心血与汗水。
“记得在研发5 MW海上高效永磁风力发电机组时,我们缺乏海上风电技术经验,设计周期还十分紧迫。项目组连续奋战,夜以继日地开展研发工作,当年就完成了设计任务,而后全程技术支持公司进行两台样机的生产。特别是在吊装期间,我和同事们克服困难在海上施工现场长期驻守,保证了项目进度。”朱少辉说,太重5 MW海上风电机组在国内外知名企业云集的兴化湾试验风电场率先并网发电,实现了太重在海上风电领域的重大突破。
之后,朱少辉又担任山西省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及关键零部件”主任设计师,自主研发国内首套台风型8 MW海上风力发电机组。他带领同事们反复论证比选技术方案,创新性地采用中压中速永磁技术路线,历经概念设计、方案讨论、迭代优化,数十次改进设计图纸,与合作单位技术交流数百次,攻克了总体设计、仿真分析、传动链设计、电控设计、海上环境适应性专项设计等一系列技术难关,整机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12年山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4 —2015年度全国青年岗位能手、2016年山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8年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2018年度入选山西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这些荣誉,见证了朱少辉的付出与努力。
执着自主研发
作为太原重工转型新能源领域、开发风电产品的专业技术带头人,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山西省科技创新重点团队核心成员,朱少辉始终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认真的工作作风,对风电事业充满热情,求实创新、精益求精,在大型风力发电机组自主开发的道路上取得了丰硕成果。自参加工作以来,朱少辉主持完成了10余个重点科技项目,技术准备累计产值近40亿元,设计降成本上亿元。
他勇于承担急难险重任务,担任了太原重工陆上低风速风电机组和海上风电机组两大系列产品开发的主任设计师,主持完成了和顺、平遥等多个项目的技术准备。担任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2 MW低风速长叶片双馈风力发电机组研制”主任设计师,带领同事们开发了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2 MW、2.5 MW、3 MW、3.X MW系列低风速风力发电机组,使具备开发价值的风速由6米/秒下探到4.8米/秒,有效支持了低风速风资源开发,为全省转型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