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引文分析法的学术期刊栏目评价研究
——以《编辑学报》为例

2020-08-25翟彬偲

科技传播 2020年14期
关键词:发文影响力栏目

翟彬偲

期刊栏目是学术期刊的“窗口”,其内涵直接反映刊物的办刊宗旨、办刊方向和办刊特色。栏目设置,是期刊总体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办刊宗旨、展示期刊风格和特色、方便读者阅读和检索的重要手段。栏目设置的高低优劣,直接影响到学术期刊的品牌和生存[1]。科学合理、准确定位的高质量栏目,更易锁定目标读者,引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关注,确保优质稿件快速发布与有效传播;同时也更易获得高质量的学术稿件,进而保持可持续发展,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那么,如何定义和评价高质量期刊栏目呢?这就需要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栏目进行定量、客观地考察和分析,获得准确的评价。学术期刊的评价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学术界关于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的研究已有较多报道,而进一步深入到栏目评价层次的研究则较匮乏。深入开展期刊栏目的评价研究,不论是提升学术期刊影响力,还是科学评价论文的学术水平,都是极其必要的,特别是当前在中国科协、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纲领性文件的期刊发展新阶段,更有其特殊的积极意义和时代使命。

1 栏目评价的研究进路

学术期刊评价是评价者对刊载学术成果的学术期刊所开展的评估活动,既是对学术期刊的使命,包括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传播传承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倡导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学术创新等的评价,也是对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公信力、引导力、传播力等的评估[2]。我国对学术期刊的评价,除了政府的评奖项目外,还有多家专业研究机构对学术期刊进行的“核心期刊”遴选,由专业研究机构主导的核心期刊评价是目前最受关注的期刊评价方式,通常依托数据库平台,采用以定量评价为主、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手段,以文献计量统计数据为基础,设置被摘量、被引量、他引量、影响因子、特征因子、被引半衰期、均被引、地区分布率、基金论文比、学科影响指数、Web 下载量等指标,从数据挖掘中寻找反映学术期刊质量和水平的内在规律。但是这种评价通常体现的是期刊的平均水平,忽略了栏目这一构成期刊的基本单元,无法根据评价结果来判断每一个栏目的优劣以及具体栏目对期刊的贡献度。而一本期刊会因为某个品牌或特色栏目在学术共同体内享有较高的社会影响力,并通过该栏目聚拢相对稳定的作者群体和读者群体,促进学术发展的导向和提升,提高栏目的稿件质量,高质量论文必然会提高期刊论文被引量,从而提升期刊的影响因子[3-4]。因此,探索学术期刊的栏目评价分析,研究其内在的规律和特点,是学术期刊提升竞争优势、扩大学术影响力的重要举措。

目前,我国政府虽已对学术期刊的栏目评价问题投入关注,自2004 年教育部启动名栏建设工程开始,已陆续公布3 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入选名单,共涉及62 个栏目,并召开“名栏建设”座谈会,指导和促进名栏建设的深入开展。但是该项工程一方面覆盖面局限于高校社科学报,社会影响较小,且评选周期较长,入选栏目数量较少;另一方面其仅以政治性、获奖情况、栏目年限、发文量、转载率为主要评选指标,评价方法的客观性和科学性还有待提升,不能调动大多数学术期刊的积极性。国内外学术界关于期刊栏目评价的总体研究也尚不丰富,且多停留在定性研究和宏观理论层面,从原则、功能、作用等宏观层面进行分析,并不能充分获取隐含的潜在信息和精确量化的结论,也有少部分学者尝试采用定量评价方式开展栏目评价的探索性研究,但尚没有形成深入、成熟、公认的评价体系。学术期刊的改革和学术论文的评价都需要科学而权威的栏目评价指标和栏目评价体系。

而引文分析法已发展成为文献计量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同时也是公认的一种定量评价学术期刊的科学方法。它利用数学、统计学、逻辑学的方法,对期刊、论文、作者等分析对象的引用和被引用现象进行分析,可以测定研究对象的结构、影响、重要性、信息源分布、需求特点,揭示其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本研究即基于引文分析法,根据学术水平、学科专业、栏目设置等特定因素选取案例期刊,挖掘并量化分析期刊栏目的各项有效指标,进而尝试探讨栏目评价和期刊评价的关系,揭示各类栏目对期刊影响力的贡献及贡献方式,探索科学办刊的途径,为提升学术期刊的影响力提供参考依据。

2 数据来源与评价方法

2.1 数据来源

用于本次研究的数据来源于《中国引文数据库》,该数据库是我国目前最大最全的引文检索数据库。其依据CNKI 收录数据库及增补部分重要期刊文献的文后参考文献和文献注释为信息对象而建立,针对某一对象或主题提供相关统计分析数据,通过揭示各种类型文献之间的相互引证关系,为相关评价工作提供客观、准确、完整的引文索引数据。

本次研究选取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CSSCI 来源期刊《编辑学报》为案例期刊。该刊创刊于1989 年,其发展历程、学术水平和栏目设置在编辑出版领域的学术期刊中具有较突出的研究代表性[5]。由于在一定统计时间段内,论文被引数据的高低受其刊载年份的长短影响,为保证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阶段性,笔者选取2013—2017年这5 年间《编辑学报》的刊载论文和栏目设置等信息作为本次研究的数据基础,记录有效检索数据。因2018—2019 年近2 年论文被引数据的科学性和代表性会受刊载年份距今较短等因素影响,本次研究不作统计。本次检索的所有数据均截至2019 年11 月26 日。

2.2 评价方法

以2013—2017 年刊物的发文情况和被引情况为数据基础,分别统计刊物和各栏目的发文量(统计时间段内发表文献的数量,包括发表基金文献的数量)、被引量(统计时间段内发表文献的数量被全部资源①引用的数量)、被引频次(统计时间段内发表文献被全部资源引用的次数),并分析和计算被引率(统计时段内被引量与发文量的比值)和篇均被引频次(统计时间段内发表文献被全部资源引用的频次与发文量的比值)。

学术论文的引证与被引证关系,反映了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学者相互借鉴、集成、参考研究成果的关系。一般来说,被频繁引用的论文即高影响力论文往往是相对有价值的重要文献,是比较重要的科研成果,代表较高的学术水平[6-8]。笔者通过统计和挖掘2013—2017 年《编辑学报》高被引论文的各项详细信息及其在各个栏目的分布,展开栏目评价研究,分析各栏目的学术影响力及贡献度,为客观评价各栏目的运作状况、栏目评价和期刊评价的作用关系提供参考依据。

3 基于引文分析法开展的栏目评价

3.1 刊物发文情况和被引情况

通过中国引文数据库和《编辑学报》官方网站采集刊载论文的有效信息,2013—2017 年《编辑学报》刊物的总发文情况和被引情况如表1 所示。

由表1 可知:这5 年间《编辑学刊》共发表论文1 606 篇,截至2019 年11 月26 日,刊物被引论文共1 259 篇,总被引频次为9 016 次,5 年间被引率总体稳定略有起伏,自2015 年起逐年略有下降,篇均被引频次自2014 年起逐年略有下降,复合影响因子和综合影响因子总体呈平均上升趋势。

表1 2013—2017年《编辑学报》刊物总发文情况和被引情况

3.2 栏目发文情况和被引情况

经统计,《编辑学报》自创刊以来,设置的学术栏目共计31 个,目前有常设栏目14 个。基于期刊栏目的稳定性、特色性、学术性、趋势性等因素,并借鉴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中学术影响力的分析方法,剔除谬误辨析、编余雅兴、有问必答、好书荐读、编辑人物、消息、书讯等非学术性栏目,还有部分学术性栏目因在研究时间段内没有连续开设,也作剔除,如学术争鸣栏目虽在2009—2015 年连续开设5 年以上,但没有持续到2017 年底;改革探索和特稿这2 个栏目虽在2010—2019 年延续存在,但分别在2015 年、2018 年和2015—2016 年没有开设。基于以上因素,笔者选取理论研究、编辑工程与标准化、经营管理、办刊之道、期刊现代化、人才培养、期刊评价、他山之石8 个已开设10 年以上且持续到2019 年的学术栏目作为本次研究的重点评价栏目。

在中国引文数据库中,期刊的总发文量、被引频次、影响因子、下载量等数据均可以便捷采集,但细化到栏目层次的对应数据无法直接获取,即论文的数据可以与来源期刊对应,但无法与所属的栏目直接对应。笔者通过采集中国引文数据库和《编辑学报》官网有关发文、栏目、被引用等数据信息,并进行栏目比对、数据挖掘和引文分析,2013-2017 年《编辑学报》8 个栏目发文情况和被引用情况如表2、表3 所示。

由表2、表3 可知:在这8 个栏目中,编辑工程与标准化、理论研究、经营管理、办刊之道、人才培养、期刊现代化6 个栏目的发文比例均在8%以上,共计占总发文量的75.59%,说明这6 个栏目是《编辑学报》的主要栏目。期刊现代化、经营管理、理论研究3 个栏目的被引率均在90%以上,篇均被引频次均在8.00 以上,两项评价指标均排前4 位,说明这3 个栏目是《编辑学报》的高被引栏目。值得关注和思考的是,他山之石栏目,发文量仅22 篇,在8 个栏目中发文量最少,被引率却高达100%,排第1 位,篇均被引频次为6.32 次,排第6 位;期刊评价栏目,发文量共36 篇,被引频次仅341 次,篇均被引频次高达9.47 次,排第2 位。这2 个栏目发文量不多,被引率或篇均被引频次却高于其他重要栏目,说明在各自栏目的研究领域已经获得专家学者一定程度的关注,在一定时期内此类栏目或可考虑作为特色栏目加以培育,助力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提升。

2013—2017 年单篇被引频次排名前10 位论文的详细信息和所属栏目如表4 所示。

表2 2013—2017年《编辑学报》8个常设栏目各年度发文量和被引量

表3 2013—2017年《编辑学报》8个常设栏目总发文情况和被引情况

表4 2013—2017年《编辑学报》单篇被引频次排名前10位论文情况

由表4 可知:在单篇被引频次排名前10 位的论文中,有4 篇论文来源于期刊现代化栏目,占据近一半比例,表明期刊现代化栏目,其刊载的论文在质量内涵、选题策划、研究意义等层面均获得较高的认可度和知名度。同时,理论研究、编辑工程与标准化、经营管理、期刊评价也是学者和读者较为关注和认可的栏目。改革探索栏目虽在2015 年、2018 年没有设置,在本次研究年限中并没有连续开设,但其栏目内单篇论文被引频次排名第1 位,说明此类非常设栏目如果严控水平质量、聚焦研究热点、体现时代特色,亦或将是提升学术期刊质量水平和影响力的“奇兵”。

3.3 栏目学术影响力分析

在期刊学术影响力的评价指标中,被引量和被引频次是绝对量指标,会受到发文量、时间段等因素的影响,而被引率和篇均被引频次是相对量指标,不受发文量因素的影响,被引率的大小反映了论文被利用数量的多少,篇均被引频次的高低反映了论文受关注程度的高低[9]。因此,本次研究以被引率为主要评价指标,篇均被引频次为辅助评价指标来评价期刊栏目的学术影响力,当主要评价指标接近或相同时,再参考辅助评价指标。一般来说,学术论文的被引率越大,篇均被引频次越高,说明其学术影响力越大,刊载前沿和热点领域论文的意识和能力较强,选题组稿和栏目策划较成功。

根据发文量、被引量、被引频次等数据,计算得出2013—2017 年刊物的平均被引率为78.39%,平均篇均被引频次为5.61 次。2013—2017 年《编辑学报》8 个常设栏目学术影响力比较如表5 所示。

由表5 可知:5 年间这8 个常设栏目的学术影响力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他山之石、期刊现代化、经营管理、理论研究、人才培养、期刊评价、办刊之道、编辑工程与标准化。他山之石栏目从2007年开设延续至今,刊载论文的内容主要为国外编辑出版领域的研究成果、工作交流和经验推介等,其作为8 个栏目中发文量最少的栏目,5 年间学术影响力排第1 位,被引次数排名前3 位的论文分别是2009 年沈锡宾等人《对国外知名科论文技期刊服务的调查研究》、2014 年韩婧《PLOS ONE 开放获取出版模式研究》、2009 年石朝云等人《出路在何方:中国科协赴荷兰科技期刊考察团有感》。这3 篇高被引论文在刊载当年或是研究热点或是前沿聚焦,时至今日仍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多有启示和裨益,充分说明编辑敏锐的学术眼光和创新的工作意识,以及学者和读者对国外前沿、热点研究领域的关注,该栏目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高了《编辑学报》的论文质量和学术影响力。

而编辑工程与标准化、办刊之道作为发文量第1 位和第4 位的常设重要栏目,被引率在8 个栏目中并不出色,篇均被引频次则居后2 位,一方面说明这2 个栏目相关领域的研究已经相对成熟和饱和,另一方面提示编辑需要给予栏目适当关注,灵活调整栏目设置和资源配置,给栏目注入新的活力。其中,编辑工程与标准化栏目被引频次排名前3 位的论文分别是2010 年孙书军等人《内容质量决定论文的被引频次》、2011 年陈浩元等人《关于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若干问题的释疑》、2015 年陈浩元《GB/T 7714 新标准对旧标准的主要修改及实施要点提示》;办刊之道栏目被引频次排名前3 位的论文分别是2010 年刘玉姝等人《开拓学术期刊优质稿源的途径》、2017 年董策等人《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化之路——从“被国际化”到真正走向“国际化”》、2011 年王敏等人《<菌物学报>探索“编委办刊”之路》。这2 个栏目虽然被引率不高,但是排名前3 位的论文均是相关研究领域权威性和适用性较强的论文,且对当前的研究仍有积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这种现象为我们针对方法论、学科板块等基础理论栏目的评价研究,提供了思路和借鉴。

表5 2013—2017年《编辑学报》8个常设栏目学术影响力比较

4 讨论与建议

本研究基于对《编辑学报》8 个常设栏目的发文量、被引量、被引频次、被引率、篇均被引频次等指标的定量引文分析,开展了期刊栏目评价研究的实践和探索。结果表明,学术期刊栏目影响力的大小与发文量的多少不存在对应的比例关系,栏目也是有生命周期的,在栏目发展经历生长期、顶峰期、稳定期、衰退期的生命周期中,发文量少的特色栏目,如问题聚焦、对策论栏目,也可能因成功的栏目策划和敏锐的选题组稿为学术期刊被引指标作出积极贡献,后续仍要加强特色发展;发文量较多的稳定、重要栏目,如方法论、学科板块等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栏目,其研究理论和研究水平相对来说更易进入成熟阶段,在研究达到相对饱和的稳定甚至衰退周期,被引量、篇均被引频次等评价指标会呈平稳或下降趋势,要及时给予关注,创新编辑工作思路、科学调整资源配置,一方面要提高对前沿问题、学术热点的敏锐把握,另一方面要持续不断地深耕细作,关注论文研究成果的适用度、权威度和持久度,提升质量内涵。

通过本次探索研究,后续在针对栏目、期刊的评价研究和工作实践中可关注以下方面:1)在栏目策划、选题策划、组织稿件时,首要把握好学术论文质与量的关系,发文量是基础,论文质量和学术影响力是关键;2)对栏目发展的生命周期保持敏感度,借助栏目评价指标科学判定栏目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不同阶段的栏目要及时采取相应的举措,建立长效评价和管理机制,实现栏目可持续发展;3)既要开展自身栏目的评价研究,还要关注同领域其他期刊以及其他期刊同类栏目的评价结果,对栏目的风格特色、研究主题、学理内涵、论题范围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挖掘真正有特色有价值的栏目,进而提升期刊质量和学术影响力。

5 结束语

本研究提供了期刊栏目定量评价的初步思路,还有待进一步细化和完善。用于本次期刊栏目的评价指标主要借鉴学术期刊影响力的评价指标,没有体现和建构栏目独特的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评价指标不应是固定单一的,不同的评价指标可以从不同角度体现栏目和期刊不同方面的发展水平,需要进一步深入挖掘并在评价实践中灵活运用;以本次探索为研究基础,后续可选取同领域不同期刊和不同期刊同类栏目展开栏目评价分析,使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更具科学性、共通性、话语性、前瞻性。栏目评价是对期刊评价体系的深入细化和有益补充,二者并不冲突,栏目评价可助力学术期刊提升竞争优势、扩大学术影响力,其实践探索还需要编辑学、情报学、新闻传播学等学科研究者的共同关注和积极参与。

注释

①全部资源,包括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期刊文献、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数据资源。

猜你喜欢

发文影响力栏目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关于栏目的要求
栏目主持人语
天才影响力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