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贤们的环保意识

2020-08-24潘春华

新天地 2020年8期
关键词:保护环境荷叶古人

潘春华

遥想古代,自然环境比现在好得多,古贤们却也知道如何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珍惜树木及管理水源、生活垃圾,在对破坏环境行为的处理上虽有时过于严苛,但环保意识与现代人不相上下,在某些方面反而更值得我们借鉴。

两千多年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是一位杰出的“环保主义者”。孔子哲学思想最重要的是“仁”,他大力提倡“仁者爱人”,这一理念也体现在包括对待动物的态度上。《论语·述而》里有“子钓而不网,弋不射宿”的记载,说孔子不拉大网捕鱼,宁愿钓鱼;虽然也射鸟,却放过归巢的鸟。这句话反映出孔子的“环保观”。用网捕鱼自然收获更多,孔子因为爱惜鱼类宁愿采取垂钓的方式;鸟归巢了,它们要哺育幼小的雏鸟,想到此,孔子就不忍心射鸟了。

孔子生活的年代,尚无“杀生”、“放生”之类的佛教教义,更无现代保护环境、维护生态的主张与理念。但他表现出的对生命的态度,却很超前,很有现代环保主义和动物福利主义的味道。这与道家提倡的“物极必反”、“轻物重生”和“天人合一”的朴素的“环保观”相符,凸显了孔子的睿智与先见。

先秦时期问世的《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词典,其《释天》一文中道:“春猎为獀,夏猎为苗,秋猎为狝,冬猎为狩”。大意是:春天是禽兽繁殖的季节,要控制野兽的数量,可有计划地猎取未怀胎的禽兽;夏秋两季是农作物生长、收获的季节,要猎杀对庄稼有害的禽兽,顺应秋气;冬天万物休眠,可进行围猎。这反映古人朴素的环保观,是在保持一定的生态平衡状况下,对动物进行合理的猎取和保护。

古代颁发的环保法令也相当多,“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西周时期的《伐崇令》应该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关于保护环境的法规,最严重的要判死刑。

在生活垃圾方面颁布的法令也有。“殷之法,弃灰于道者断其手。”战国时期,对于乱扔垃圾于街道上的人会受到断手的严重惩罚,《韩非子·内储说上》的这段记载读来令人汗颜。对于这个过于残酷的惩罚,孔子却不认为严重。“知治之道也。夫弃灰于街必掩人,掩人,人必怒,怒则斗,斗必三族相残也,此残三族之道也,虽刑之可也。且父重罚者,人之所恶也,而无弃灰,人之所易也,使人行之所易而无离无恶,此治之道也。”孔子认为这是治理之道,是应该的事情。

汉代,为了防止道路上尘土扬起,有损人体健康,要求路旁老百姓以水洒道。道路两旁没有住户的,由政府的洒水车进行洒水。《后汉书·张让传》就有这样的记载:“作翻车渴乌施于桥西,用洒南北郊路,以省百姓洒道之费。”这也是我国最早的洒水车。

除了颁布保护城市清洁卫生的法规,古代也有了专门打扫卫生的环卫工人。在古代,环卫工人称之为“条狼氏”。条狼氏掌清除道路、驱避行人之职。《周礼·秋官·条狼氏》载:“掌执鞭以趋辟,王出入则八人夹道,公则六人,侯、伯则四人,男、子则二人。”清代顾炎武《日知录·街道》对此解释为:“古之王者,于国中之道路则有条狼氏,涤除道上之狼扈,而使之洁清。”条,为洗涤之涤,清除也;狼扈,则指纵横散乱之人或物。

古人还严禁在道路上乱倒垃圾,违者严惩不贷,绝不会姑息迁就。《汉书·五行志》:“秦连相坐之法,弃灰于道者黥。”颜师古注引孟康说:“商鞅为政,以弃灰于道必渫人,渫人必斗。故设黥刑以绝其源。”

唐朝时期,对于日常生活垃圾的管理显得更加规范和严格。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居住人口達百万之众,每日的生活垃圾数量巨大。《唐律疏议》载:“其穿垣出秽污者,杖六十;出水者,勿论。主司不禁,与同罪。疏议曰:具有穿穴垣墙,以出秽污之物于街巷,杖六十。直出水者,无罪,主司不禁,与同罪。谓‘侵巷街以下,主司合并禁约,不禁者与犯人同坐。”《唐律疏议》不仅规定了乱扔垃圾者要受惩罚,其相关管理部门不履行职责,须与之同罪,也要受到一定的惩戒和警告。

古人对居住环境和生存环境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从他们选择住宅建筑上来看,就能看出对环境卫生的重视了。《释名》说:“宅,择也。择吉处而营之也。”《博物志》上也说:“居无近绝溪、群冢、狐蛊之所,近此则死气阴匿之处也。”古人在建造房屋以前,都要看看周围的环境有没有被污染,符不符合卫生条件。

此外,古人对水源也非常重视,自古中国就有句老话,叫“千里不唾井”。《周易》上说,为了防止地下污物渗入井内,就用瓦甓修井,叫做“井甃”;《说文解字》上说,为了防止地面污物流入井内,人们便在井口安装木阑,叫做“井榦”。不仅如此,古人食用的井水中还不能有淤泥,《周易》卦象辞中就有这样一句话:“井泥不食,旧井无禽。”王弼注云:“井泥而不可食,则是久井不见渫治者也。久井不见渫治,禽所不向,而况人乎?一时所共弃舍也。”所以井要一年一淘洗,一年一清理。《后汉书》中则有夏至日“浚井改水”的记载,也说明古人对水源要求的严格。

古代,人们购物用的大都是容易分解和处理的东西,比如竹篮、竹筐、稻草等,去街市上买鱼,携带一根稻草,然后穿在鱼的腮下就可以提回来了。除了用稻草,古人还用荷叶包裹东西。“建康令孔奂以麦屑为饭,用荷叶裹之,一宿之间得数万裹,以给兵士。”《三国典略》里的这段话记载了三国时期在战场上以荷叶包饭的事情,这种做法显然是既方便快捷,又十分环保。荷叶用后扔在地上,很短时间即可融入土地了。

猜你喜欢

保护环境荷叶古人
保护环境
保护环境
荷叶像什么
好玩的古人
古人怎么洗澡?
古人如何睡眠养生?
荷叶圆圆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荷叶伞
小蚂蚁喜欢躺在荷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