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推拿联合中药足浴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效果观察
2020-08-24赵淑燕
赵淑燕
(东营市第五人民医院,山东 东营 257500)
轮状病毒感染是导致小儿秋季腹泻的主要原因,属消化道疾病,患儿临床主要病症为大便次数增多、水样大便、发烧、脱水等,危险系数较高[1]。本文探讨中医推拿联合中药足浴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效果,现将调查结果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8例秋季腹泻患儿按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第一组为参照组,第二组为研究组,各49例患儿。参照组病例中,男、女患儿病例分别为26例、23例,其中最小年龄3个月,最大年龄4岁,平均(2.28±0.57)岁;研究组病例中,男、女患儿病例分别为25例、24例,其中最小年龄4个月,最大年龄5岁,平均年龄(2.45±0.55)岁。两组各项基本资料差异不大(P>0.05),可对数据进行比较。
1.2 方法
参照组行中医推拿治疗:顺运内八卦、按揉胃俞、大肠俞、脾俞以及双侧足三里各100次,摩腹500次。根据患儿具体病情加减推拿:早期患儿多发热、呕吐,需以泻为主,清补脾经500次,清胃、膀胱、大肠、天河水各300次,清小肠500次,拿肩井、推三关各20下,一日两次;中后期患儿多食欲不振、浑身乏力,需以补为主,补脾经、清小肠各500次,补大肠300次,推三关、上七节骨、揉龟尾各100下,一日一次。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足浴治疗,组方含黄芩15 g、黄连15 g、地锦草15 g、葛根15 g、诃子12 g、肉豆蔻12 g,以水煎煮60 min,取汁300 mL,再次加水煎煮30 min,取汁300 mL,合并所取汁水后维持40℃帮助患儿足浴,足浴时要求药液没过脚踝,早晚各一次,每次30 min,连续足浴1周(1个疗程)。
1.3 评价指标
对患儿治疗相关临床指标进行对比,其中包括止泻时间、退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对患儿治疗情况进行对比,按照治疗效果将其分为痊愈(72小时内临床病症消失、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显效(72小时内临床病症显著改善、大便次数减少至之前的1/3)、有效(72小时内临床病症有所好转、大便次数减少至之前的2/3)以及无效(未达上述标准)四个层次。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患儿治疗相关临床指标对比
研究组止泻时间、退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相关临床指标对比(±s,d)
表1 两组治疗相关临床指标对比(±s,d)
注:相比参照组,*P<0.05
组别 止泻时间 退热时间 住院时间研究组(4 9)1.4 9±0.3 2*1.0 4±0.1 5*3.5 8±0.6 1*参照组(4 9)2.0 9±0.3 8 1.3 3±0.1 3 5.2 1±0.6 6
2.2 患儿治疗效果对比
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显效率为95.92%;参组患儿治疗总显效率为75.51%,相比参照组,研究组治疗总显效率更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对比[n(%)]
3 讨 论
小儿秋季腹泻是儿科常见病症,多因气候不良或者饮食不当所致,患儿大便次数明显增多且呈水样,同时还会出现发烧、呕吐等情况,严重者会出现严重脱水或者酸中毒,给患儿带来极大痛苦[2]。中医将小儿秋季腹泻纳入“泄泻”范畴,认为是小儿遭受外邪内伤,脾胃受损所致,夏季湿热交蒸,内蕴于体,而秋冬风寒侵袭,两相作用造成患儿呕吐、发热。推拿法调和五脏、健脾止泻,刺激湿热之邪迅速排出,且祛风散寒、平脾清胃,对于小儿秋季腹泻的治疗有明显效果。中医足浴由中药煎熬而成,组方具有清热利湿、泻火解毒之功效,并且方中葛根还具有调节脾胃、抗病毒的作用[3]。不仅如此,中药足浴还可以通过足部皮肤充分吸收药效,在血气运行过程中,将药效带至患儿身体各部位。
总而言之,对于小儿秋季腹泻,中医推拿联合中药足浴治疗可明显提升治疗效果,缩短病症消失时间,可在临床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