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非替尼+贝伐珠单抗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2020-08-24廖南才
廖南才
非小细胞肺癌包括鳞状细胞癌(鳞癌)、腺癌、大细胞癌,与小细胞癌相比,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生长分裂较慢,扩散转移相对较晚,值得注意的为,非小细胞肺癌约占所有肺癌的80%,约75%的患者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5年生存率很低,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2]。纵观临床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常应用到放化疗治疗,其能阻止疾病进一步发展,但随着临床深入研究发现,其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患者胃肠反应及脱发较为严重,患者遭受身体与精神双重折磨,因此,探索不良反应较小,有效率较高的治疗药物意义重大。随着临床对非小细胞肺癌的不断专研,分子靶向治疗崭露头角,其中较为常用的药物即为吉非替尼、贝伐珠单抗,为探讨吉非替尼+贝伐珠单抗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效果,遂开展本次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2月收治的43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23例)和对照组(20例)。实验组男15例,女8例;年龄34~78 岁,平均年龄(56.09±7.37)岁;疾病分期:Ⅲ期12例,Ⅳ期11例。对照组男13例,女7例;年龄33~79 岁,平均年龄(56.12±7.71)岁;疾病分期:Ⅲ期13例,Ⅳ期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支气管镜、细胞学检查等确诊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②预计生存期>6 个月;③临床资料完善;④对本次研究药物无禁忌者;⑤知情研究,签署同意书;⑥随访信用较好者。排除标准:①肺鳞癌者;②造血功能异常者;③同期参与其他研究者;④精神疾病者;⑤合并艾滋病者。
1.3 方法 两组入组后,均予以顺铂治疗,选取顺铂(德州德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3236,规格:20 mg×5 瓶)前3 d 取20 mg 顺铂与0.9% 250 ml氯化钠混合静脉滴注。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吉非替尼(AstraZeneca UK Limited,国药准字J20140142,规格:0.25 g×10 片)治疗,1 片/次,1 次/d,空腹温水送服,21 d 为1 个疗程,持续治疗2 个疗程。实验组采用吉非替尼+贝伐珠单抗[Roche Pharma(Schweiz)Ltd,批准文号S20100024,规格:100 mg(4 ml)]联合治疗,贝伐珠单抗以7.5 mg/kg m2对患者静脉滴注,1 次/21 d,21 d为1 个疗程,持续治疗2 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疾病控制率、肿瘤标志物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①疾病控制率包括完全控制、控制、稳定、进展4 个项目,完全控制:病灶消失,维持时间≥1 个月。控制:病灶体积缩小,维持时间≥1 个月。稳定:病灶增大体积≤25%。进展:病灶体积增大,或有新病灶出现。疾病控制率=(完全控制+控制)/总例数×100%。②治疗前后,采集患者静脉血液,应用免疫吸附试剂进行血清Cyfra21-1、CA125 等肿瘤标志物指标水平测定。③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肝功损害、胃肠反应、蛋白尿、皮疹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疾病控制率比较 实验组疾病控制率82.61%高于对照组的5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疾病控制率比较[n,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Cyfra21-1、CA125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yfra21-1、CA125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Cyfra21-1 水平(3.62±0.61)ng/ml、CA125 水平(80.65±10.05)U/ml,均低于对照组的(7.69±0.03)ng/ml、(106.96±12.13)U/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s)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bP<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39%与对照组的1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n(%)]
3 讨论
非小细胞肺癌为胸外科、肿瘤科疾病,发病原因与吸烟、电离辐射、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其占所有肺癌的80%,患者主要表现出胸部胀痛、咳嗽、痰中带血、低热等典型症状,因其发病较为隐匿,一经入院检查多处于晚期,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需积极予以干预治疗,最大程度延长患者生存周期,提升患者生存质量[3]。
纵观临床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常应用到化疗治疗方案干预,其中多以顺铂药物为基础进行化疗方案干预,具有一定治疗效果,但其同时存在胃肠反应,肝功损害等不良反应,给患者身体带去不适同时,加重患者心理负担。近年来,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中,出现一种新型治疗方式,即靶向治疗,观察临床用药情况发现,较为常用的为贝伐珠单抗、吉非替尼。本次研究,即对患者应用到上述药物干预,对其进行分析,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为复杂调控过程,形成过程中有诸多分子参与,会经过数条通路与多种基因状态改变,且随着深入研究发现,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与其增殖、浸润、转移等情况密切相关,而人源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参与新血管生成,贝伐珠单抗为人源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在直肠癌与肺癌治疗中疗效有目共睹,将其应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能与游离的VEGF 有效结合,阻碍VEGF表达,阻碍肿瘤新生血管进一步形成,改变肿瘤生长的微环境,阻止肿瘤细胞的增殖与迁移,降低Cyfra21-1、CA125 等肿瘤标志物指标水平,发挥显著抗肿瘤功效[4-6]。吉非替尼为口服小分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可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三磷酸腺苷(ATP)结合位点竞争,致使酪氨酸激酶活性降低,对EGFR 信号传导阻断,进一步阻止肿瘤增殖与转移,加速细胞凋亡,延缓肿瘤细胞生长,达到提升患者生存质量目的。此外,研究发现EGFR-TKI在杀灭癌细胞同时,对患者机体正常细胞未有杀伤作用,避免损害正常细胞,极少出现骨髓抑制现象,为高效低毒抗肿瘤药物[7]。鉴于上述两种药物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效果,本院提出联合治疗观察是否能增强治疗效果,遂对本院实验组应用联合治疗方案干预、对照组吉非替尼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发现,实验组疾病控制率82.61%高于对照组的5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yfra21-1、CA125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Cyfra21-1、CA125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其治疗效果显著。实验过程中,有研究提出通常情况下联合用药会增大不良反应,本次研究即考虑到用药安全性,自治疗起对患者进行不良反应监测,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发现,联合用药与单独用药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联合用药方案较为安全,可行[8]。
综上所述,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予以吉非替尼+贝伐珠单抗联合治疗,能有效控制疾病进一步发展,阻碍Cyfra21-1、CA125 等肿瘤标志物指标水平进一步表达,提升患者生存质量,不良反应较少,用药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