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肿瘤的CT 与MRI 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和检出率评价
2020-08-24冯雪松
冯雪松
颅内肿瘤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的一种脑部肿瘤,通常男性发病率会略高于女性,好发于20~50 岁左右的群体。一旦发生颅内肿瘤,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其会对患者的脑部神经以及附近血管造成一定的压迫,致使患者发生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等,严重的还可导致患者发生瘫痪、癫痫等。手术为颅内肿瘤的常见治疗方式之一,也有最为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1,2]。通常临床为确保颅内肿瘤患者的手术治疗疗效,术前需要对患者的病变部位进行有效确定,方可为患者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案。随着近几年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螺旋CT 以及MRI 在颅脑疾病以及其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3,4]。由于诊断检查方式不同,其诊断准确性也会有所差异。既往有研究指出,在颅内肿瘤的诊断中,MRI 诊断的准确性要明显高于螺旋CT 诊断[5,6]。本次研究抽取了本院在2017~2019年时间段收治的98例颅内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在2017~2019年收治的98例经过手术后病理学证实为颅内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98例患者中男60例,女38例;年龄20~55 岁,平均年龄(39.97±7.26)岁;病程1~6 个月,平均病程(4.21±1.88)个月;肿瘤直径4~7 cm,平均肿瘤直径(5.87±0.65)cm。所有患者均符合颅内肿瘤相关诊断标准[1],满足手术治疗指征,无手术治疗禁忌证,入院后均如期进行手术治疗。排除合并脏器功能不全以及精神类疾病的患者,本次研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患者术前均先后进行螺旋CT、MRI 诊断。螺旋CT 扫描诊断:选择德国西门子64 排128 层螺旋CT 机(型号为:SOMATOM Definition AS),安排患者常规注射300 mg/ml 碘海醇注射液,将螺旋CT 扫描机在患者头部横断面进行平扫,或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平扫联合增强性扫描。1 d 后再安排患者进行MRI 扫描诊断,选择德国西门子1.5T 全身核磁共振扫描仪器,安排患者常规注射469.01 mg/ml 轧喷酸葡萄胺注射液,选择SE 程序,将层厚以及矩阵分别设置为6 mm 和256×256,依次扫描患者行横断位、矢状位以及冠状位。
1.3 观察指标 观察98例患者肿瘤病理性质及分布特征情况,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检出率、误诊率以及漏诊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98 例患者肿瘤病理性质及分布特征情况 术后病理显示:幕上以及幕下多形胶质母细胞瘤分别占比3.06%(3/98)和5.10%(5/98);幕上以及幕下松果体瘤分别占比16.33%(16/98)和4.08%(4/98);幕上以及幕下混合胶质母细胞瘤分别占比6.12%(6/98)和5.10%(5/98);幕上以及幕下脑膜瘤分别占比6.12%(6/98)和5.10%(5/98);幕上以及幕下毛细胞型星形胶质细胞瘤分别占比5.10%(5/98)和3.06%(3/98);幕上以及幕下室管膜瘤分别占比5.10%(5/98)和5.10%(5/98);幕上以及幕下髓母细胞瘤分别占比0(0/98)和30.61%(30/98)。见表1。
表1 98例患者肿瘤病理性质及分布特征情况[n(%)]
2.2 两种诊断方式的检出率比较 螺旋CT 诊断检出68例,检出率为69.39%(68/98),漏诊20例,漏诊率为20.41%(20/98),误诊10例,误诊率为10.20%(10/98);MRI诊断检出91例,检出率为92.86%(91/98),漏诊5例,漏诊率为5.10%(5/98),误诊2例,误诊率为2.04%(2/98)。MRI 诊断检出率高于螺旋CT,漏诊率、误诊率低于螺旋C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7.624、10.316、5.681,P<0.05)。见表2。
表1 98例患者肿瘤病理性质及分布特征情况[n(%)]
3 讨论
颅内肿瘤作为神经外科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具体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在任何年龄阶段发病,但是主要以在20~50 岁群体中多见,病死率极高。对于颅内肿瘤患者,其发病后的前期主要临床表现以头痛以及恶心呕吐等常见,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颅内神经组织会由于受其压迫而导致患者发生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等,同时患者还可能表现出语言障碍以及记忆力下降等状况,在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还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7,8]。鉴于颅内肿瘤疾病没有十分显著的特异性临床特征,因此在手术治疗前,通过影像学诊断充分了解患者颅内的实际情况,准确评估肿瘤位置、大小及性质等,无论是对于手术方案的制定,还是手术治疗效果,亦或是患者预后都具有重要意义[9,10]。
螺旋CT 作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影像学诊断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分辨率高以及检查时间短等优点。但是也有些学者指出,螺旋CT 在颅内肿瘤疾病的诊断中,容易受肿瘤细胞间的密度差影响,进而导致诊断发生偏差,特别是在注射对比剂后,由于时效相对较短,容易导致扫描时间不存在于该时段内而使诊断结果发生偏差[11,12]。而MRI 诊断检查由于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扫描,因此其可收获更为理想的成像效果,不仅能够帮助临床更加准确的判断患者的病情情况,还能有效反映出患者颅内肿瘤的病理特征。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螺旋CT 诊断检出68例,检出率为69.39%(68/98),漏诊20例,漏诊率为20.41%(20/98),误诊10例,误诊率为10.20%(10/98);MRI 诊断检出91例,检出率为92.86%(91/98),漏诊5例,漏诊率为5.10%(5/98),误诊2例,误诊率为2.04%(2/98)。MRI 诊断检出率高于螺旋CT,漏诊率、误诊率低于螺旋C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7.624、10.316、5.681,P<0.05)。证 实MRI 在 颅内肿瘤疾病诊断中具有更为显著的诊断价值[13]。
综上所述,在颅内肿瘤疾病的诊断中,螺旋CT 与MRI 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是相比于螺旋CT,MRI的诊断检出率要明显更高,误诊率以及漏诊率明显更低,具有更为显著的诊断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