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erbond 粘结系统固定牙周炎松动前牙2年的临床观察
2020-08-24刘秀梅唐哲陈振宇韩斌
刘秀梅 唐哲 陈振宇 韩斌
牙周炎是发生在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炎症破坏性疾病,牙周炎发展到晚期常出现牙齿松动和缺失现象。对某些松动牙加以固定,为牙周组织愈合创造条件并改善患牙的咀嚼功能是牙周炎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1,2]。传统的松牙固定方法有钢丝结扎法、钢丝联合复合树脂法以及纤维带流体树脂法等,虽然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但在菌斑控制、舒适度、美观性等方面仍有所不足。Superbond 粘结系统是一种纯树脂粘结剂,近年来在牙科领域有了广泛的应用。本次研究将Superbond 粘结系统作为牙周夹板固定牙周炎松动的前牙,现将2年的临床疗效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 2016年3月~2017年10月于佛山市口腔医院城南分院就诊的因牙周炎导致前牙松动的患者49例,其中男 24例,女25例;年龄 25~69 岁,平均年龄(37.6±16.8)岁;共固定牙数294 颗,其中松动患牙152 颗。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重度慢性牙周炎诊断,牙周基础治疗6 周后,软组织炎症得到控制,患者口腔卫生状况良好,全口菌斑百分比<20%,自愿参加本研究;②前牙区至少有2 颗切牙松动且其中1 颗松动>Ⅱ度,牙槽骨吸收达根长的1/2~3/4;③松动牙妨碍咀嚼功能或有不适;④有牙体牙髓病变的患牙先行充填及根管治疗;⑤双侧尖牙不松动且牙槽骨吸收<根长的1/3;⑥咬合干扰已消除,全口咬合平衡。
1.3 排除标准 ①患有严重系统性疾病或系统性疾病未控制,不能配合研究者;②准备妊娠或处于妊娠期者;③前牙区重度牙列拥挤,牙间隙暴露不充分者;④牙间隙≥2 mm 者。
1.4 方法 所有患者消除咬合创伤后采用Superbond粘结系统作为牙周夹板行松牙固定,具体方法如下。
1.4.1 材料和设备 Superbond C&B(SUN MEDICAL,Japan)。
1.4.2 术前准备 对患者进行牙周检查,并拍摄患牙根尖片、全口曲面断层片及摄取口内相。
1.4.3 牙周夹板的设计和制作 将夹板均设计为跨牙弓尖牙至尖牙的弧形。①清洁:用橡皮杯和抛光刷蘸取不含氟化物及油的抛光膏对牙面及牙间隙进行清洁,清除牙齿表面的污物及色素沉着,冲洗并干燥;②酸蚀、隔湿,上橡皮障:在邻间隙处放置小海绵,用酸蚀剂处理唇、舌面中1/3 及邻接面30 s,冲洗并干燥;③材料准备:取出牙釉质粉至冷藏保存的陶瓷碗,掂平,以单体∶催化剂=4∶1 的比例调制活化剂;④材料堆积:采用笔堆积法将粘结材料置于邻面接触点区域,使材料充满两牙颊舌向牙合外展隙,保留出利于间隙刷清洁的龈牙合外展隙,并注意边缘塑形圆滑;⑤咬合调整及抛光:等待材料硬化,约7 min,检查调整咬合并精细抛光。
1.4.4 术后医嘱 口腔卫生宣教,教会患者使用牙间隙刷及冲牙器;并嘱患者勿用前牙啃咬较硬、较韧或过粘食物。
1.4.5 复查维护 分别于固定后3、6、9、12、18、24 个月复查维护。每次复查均对患者进行以菌斑为导向的牙周维护治疗,包括菌斑染色、椅旁口腔卫生宣教,龈上、下喷砂以及酌情配合超声或手工的维护治疗。
1.5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5.1 牙周夹板断裂率及牙槽骨的变化情况 检查夹板有无断裂、脱粘接、松动或移位。
1.5.2 不同时间段牙周组织检查情况 包括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以及牙槽骨的X 线变化。PLI 和GI 每颗牙检查4 个牙面(颊侧近中、中央和远中以及舌侧),PD 和AL 每颗牙检查6 个位点(颊侧近中、中央和远中,舌侧近中、中央及远中),取平均值。所有临床操作均由同一位医师完成。
1.5.3 不同时间段临床疗效 疗效判定标准[3]:有效:固定后无疼痛,不松动,牙周袋深度变浅,无炎症等不良反应,咀嚼功能良好;X 线检查硬骨板清晰,骨小梁排列整齐,骨质较前致密,牙槽骨未见进一步吸收;固定后患牙的松动度及炎症减轻,或半年内有轻度牙周炎症,经治疗后好转,仍可咀嚼一般食物;X 线检查牙槽骨未见进一步吸收,硬骨板清晰,骨小梁排列整齐。无效:患牙固定后无变化,甚至加重,影响咀嚼功能;X 线检查牙槽骨高度降低,硬骨板消失,骨小梁排列不规则。
1.5.4 不同时间段患者主观评价情况[4]在固定前及固定后3、6、12、18、24 个月采用牙周夹板调查问卷评价牙周夹板的切割功能、美观性与舒适度。见表1。
表1 牙周夹板调查问卷评分表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 表示,采用t 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牙周夹板断裂率及牙槽骨的变化情况 固定后所有患者的松动牙均变得稳固,咀嚼效率明显改善。牙周夹板在3~6 个月期间有3例患者出现断裂,每例患者1 个位点出现断裂,断裂率为6.1%,分别因啃咬鸡脚、排骨等较硬食物和外力意外撞击而出现断裂。对于夹板断裂部位,超声器械去除原材料后,利用SuperBond C&B 增大粘结面积后进行重新固定,调整咬合,观察期内同一位点未再次出现断裂。有87.8%(43/49)的患者牙槽骨骨小梁密度增加,骨白线出现,部分牙位有少量牙槽骨再生。
2.2 不同时间段牙周组织检查情况比较 固定后3 个月PD 低于固定前,固定后12 个月PD 低于固定后3 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后24 个月PD 与固定后12 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后3、6、9 个月AL 与固定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后12、18、24 个月AL 与固定前及固定后3 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前PLI 和GI 与固定后3、6、9、12、18、24 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不同时间段临床疗效 固定后3、6 个月,所有患者治疗有效率均为100.0%;固定后9 个月,治疗有效率为98.0%,固定后24 个月的治疗有效率为89.8%,因5例患者发生牙周炎症加重,治疗失败。见表3。
2.4 不同时间段患者主观评价情况 固定后3、6、9、12、18、24 个月切割功能评分高于固定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后6、9、12、18、24 个月切割功能评分与固定后3 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前美观性评分与固定后3、6、9、12、18、24 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后3 个月舒适度评分与固定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后6、9、12、18、24 个月舒适度评分明显高于固定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2 不同时间段牙周组织检查情况比较(±s,n=49)
表2 不同时间段牙周组织检查情况比较(±s,n=49)
注:与固定前比较,aP<0.05;与固定后3 个月比较,bP<0.05
表3 不同时间段临床疗效(n,%,n=49)
表4 不同时间段患者主观评价情况(±s,分,n=49)
表4 不同时间段患者主观评价情况(±s,分,n=49)
注:与固定前比较,aP<0.05
3 讨论
松牙固定的意义在于分散牙合力和调动邻牙的牙周潜力,建立平衡的牙合关系,从而促进牙周组织的修复和愈合,以达到长期保存患牙的目的。本研究采用Superbond 粘结系统固定因牙周病松动的前牙,结果显示,固定后3 个月PD 低于固定前,固定后12 个月PD低于固定后3 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后12、18、24 个月AL 与固定前及固定后3 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年的观察期内,90%的患者牙周组织未发现进一步破坏,牙周炎症得到有效控制。陈铁楼等[5]研究发现,松牙固定可能通过减少牙合创伤改变龈下菌斑的生态环境,干扰致病性细菌的生长,使龈下菌斑向非致病型转变,从而减轻龈下致病菌的致病作用。此外,87.8%患者牙槽骨的骨小梁密度增加,骨白线出现,部分牙位有少量牙槽骨的再生,也证实了对松动牙齿加以固定,建立平衡的咬合关系,为牙周组织的愈合创造了有利条件。本次研究结果和仇亚非等[6]、肖遵胜[7]、安娜等[8]的研究一致。对于炎症加重、治疗失败的5例患者分析发现,有3例是发生夹板断裂的患者,断裂后未及时发现或复诊,虽行再固定,但异常的外力造成了根尖区牙周膜不可逆的损伤导致炎症进一步加重;另外2例可能因患牙纳入研究时牙周炎症就已经和根尖区相通,或牙周病的复杂全身促进因素影响了牙周炎的预后。
Superbond 粘接系统为粉液调和、化学固化型 4 -META/MMA-TBB 水门汀,属于纯树脂型粘接剂,不易被唾液溶解,且固化后呈无色透明状,抗压和延展能力突出,能有效传导分散牙合力,减少牙周组织的创伤,具备良好的刚性和密合性,适合狭小区域的粘接固定[9],本研究中2年的牙周夹板断裂率为6.1%,断裂位置位于树脂中间,均因嚼硬物所致,说明此树脂不能承受过大的咬合力和侧向外力;在遵医嘱的前提下,重新固定后未再发生断裂,表明次夹板临床成功率较高,效果可靠。相对于传统的钢丝结扎固定及高强纤维带流体树脂固定,此方法可直接粘接,不需做牙体预备,不破坏牙体组织。此外本研究通过牙周夹板调查问卷发现,患者对于此方法的主观评价良好,美观性较固定前没有影响,咀嚼功能在固定后即刻得到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也在固定后6 个月开始适应,此后的2年内舒适度良好。研究结果说明患者对于此固定方式易于接受,2年的适应性良好。
菌斑控制是松牙固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否利于菌斑控制也是衡量牙周夹板优劣的重要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固定前PLI 和GI 与固定后3、6、9、12、18、24 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Superbond 粘接系统牙周夹板未显著影响菌斑控制的效果。通过多次重复的口腔卫生宣教,如果患者可坚持良好的日常菌斑控制,配合使用间隙刷、冲牙器,可避免因固定材料对菌斑控制的影响。Graetz 等[10]在长达11年左右的观察研究中发现,牙周夹板的维修率高达75%,每个夹板大约每半年需要维修一次,所以尽管牙周夹板有长期的保存率,但定期的维护是必要的。因为本研究纳入的病例为重度牙周炎患者,所以1年内患者每3 个月复查1 次,1年后每半年复查1 次,以期获得更可靠的疗效。
综上所述,通过2年的观察,采用Superbond 粘结系统固定因牙周炎松动的前牙获得了稳定可靠的疗效,且有助于牙周状况的改善,可以在不影响患者美观和舒适度的前提下提高患者的咀嚼功能。在后续的研究中将设立对照组及延长临床观察时间,为临床应用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