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法治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铜仁市碧江区人民法院完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促和谐
2020-08-24张志祥安慧芳
张志祥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安慧芳
“要不退房,要不把所欠租金付了……”5月15日,铜仁市碧江区人民法院矮屯移民安置点法官工作站内,当事人情绪异常激动。
原来,铜仁某房地产公司将其开发的商贸城门面出售给300余名购房者,同时与购房者签订门面租赁合同,承诺由公司对门面进行统一出租。但因门面所处商圈尚未成熟而无人租赁,致使其无力支付购房者租金。购房者眼看合同履行无望,收取租金更是遥遥无期,多次向房地产公司讨要说法。
就在双方剑拔弩张之时,获知此事的矮屯移民安置点法官工作站驻站法官孙仁阔,第一时间与街道综治中心取得联系,了解情况后带着自己的团队为购房者送去贴身法律服务。
在一天的调解工作中,孙仁阔及其团队成员耐心劝解,一边安抚购房者的情绪,一边给房地产公司法定代表人做工作。经过反复沟通与协调,双方均表示可以各让一步,并在法官的主持下达成调解协议。
“促成当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只是我们工作的第一步。”孙仁阔介绍,接下来还要现场对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给群众吃上定心丸。同时,因该案属于系列案,涉及300多名购房者,通过对部分案件的处理能形成典型案例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其他购房者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有效解决纠纷。
“一纸调解书,远比一纸判决书来得更有人情味。”碧江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龙章云说,大多数矛盾纠纷能在诉前化解,得益于法院下沉法律资源,送法治服务到群众家门口,真正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在铜仁市碧江区人民法院矮屯移民安置点法官工作站,驻站法官(中)指导当事人在调解协议上签字。(张志祥 摄)
针对诸如购房返租、工资拖欠等纠纷,碧江区人民法院紧扣人民群众司法新需求,不断完善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在社区、乡村、移民安置点设立法官工作站,构筑矛盾化解、社会治理、法治宣传新阵地,真正做到让法官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司法的温暖。
近年来,该院先后在灯塔街道矮屯移民安置点、河西街道广场社区、川硐镇街道川硐社区、滑石乡三寨社区和瓦屋乡丁家溪村等地设立法官工作站,延伸审判职能,方便群众诉讼,打造“家门口法院”,让各类矛盾纠纷不出社区就能化解在萌芽状态,切实增强群众司法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与此同时,碧江区人民法院还建立了党建引领、多方借力、诉前止争的诉前矛盾纠纷化解模式,由法官、乡镇街道综治办人员、社区(村居)干部以及德高望重人士组成诉前调解委员会、律师调解工作室等调解平台,以及法官线上线下调解等渠道,将群众的烦心事化解在诉前,有效减少、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此外,该院还建立了一支由员额制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及司法辅助人员组成的速裁队伍,将简易、类型化案件交由立案速裁庭办理,实现速裁调解力量与审判资源优化整合,满足群众便捷高效、多元化解纠纷的司法需求。去年以来,碧江区人民法院通过诉前矛盾纠纷化解、速裁结案等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方式,成功调解民商案件2146件,占民商事案件总量的3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