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在多元主参与的背景下如何构建有效的内部治理体系
2020-08-23徐瑞张丽郭妍妍
徐瑞 张丽 郭妍妍
摘要:受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及,高等职业教育市场化的进一步发展的影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主体逐步呈现出了多样化的趋势。出于不同的利益诉求,多元的参与主体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不同的价值要求。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在新时代背景下,职业院校如何构建以职业院校为基础,政府为宏观引导,社会各方共同监督的,企业提供成果转化平台的内部多元治理结构。
关键词: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多元主体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20)04-0119-02
Abstract:influenced by the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marketiz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main body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has gradually shown a trend of diversification. Due to different interest demands, multiple participants put forward different value requirements fo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refore,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in the new era, vocational colleges how to build a vocational colleges as the basis, the government for the macro guidance, the social parties to jointly supervise, enterprises to provide a platform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achievements of the internal multi governance structure.
Key words:vocational education;governance system;multiple subjects
职业教育在实现自身现代化的过程中,其独特优势逐步凸显。在缓解就业压力和培养高技能人才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来自政府和社会的重视。职业教育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但风险与机遇并存。出于不同的利益诉求,多元的参与主体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不同的价值要求。单纯依靠传统的政府行政权力为主导的治理体系越来越难以取得有效发展。在职业院校如何建构有效内部治理体系的问题上,高职院校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首先,职业教育重心上移,许多本科院校纷纷转型为应用型大学,传统科研院所也纷纷设置专业型硕士学位。职业院校在构建多元主体的内部治理体系时,如何彰显自身的优势,明确自身的定位,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成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其次,职业院校多元治理体系构建中突出的矛盾点集中在究竟为谁培养人。来自企业或社会组织的利益相关方旗帜鲜明地支持职业院校就应该为企业培养人才。职业院校的教育应该放下清高,教育要落地,主动与企业合作,适应企业,为企业培养需要的人才。而来传统职业教育工作者和政府代表则认为,职业院校是为党办校,学院应该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职业院校应该为家庭培养合格后代,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为国家培养优秀公民。为了达到此目标,学校要积极和多家知名企业合作,探索产教融合新思路。不同的理念,形成不同的人才培养定位。
第三,作为一个在职业教育中公认的有效教学手段,产教融合也在深化过程中遇到了困难。主要表现在“高校热,企业冷”,“校企合作时间短”(合作时间多数少于3年)和“合作深度与层次不够”等方面。因此如何优化产教融合结构,实现真正的跨界融合,成为在职业院校内部治理体系的设计中的一大难题。
面对新问题,新要求,各个职业院校均在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模式。基于自身的不同背景,不同发展状况,对于构建有效的内部多元治理体系都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做出了许多有意义的探索。在全面深化产教融合的趋势中,涌现出了以三一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校企合作的顶层设计融合模式,以南京金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代表的综合实践课程模式和以台州科技職业学院为代表的高素质技能“领班”人才培养模式。与此同时,各类职业院校也不约而同地加强实践性教学,增强与企业和社会的联系,以提高学生的多种职业能力。实践性教学给予学生的默会知识(直接经验)在多元主体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逐渐取代传统教学模式中传授间接经验的地位。为了发挥职业教育独特的优势,在多元主体参与的课程的设计中,职业院校也都在积极探索落实“1+X”证书制度的渠道。在学历证书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化的招募遴选机制,学校积极将社会认可度高的职业资格能力证书培训融入到日常教学之中。以增强学生的未来个人职业发展的综合能力。职业院校则可以整合多方资源,扩大院校办学自主权,平衡各方参与主体的利益诉求。
基于以上论述,笔者对于职业院校在多元主参与的背景下如果构建有效治理体系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职业院校在内部治理体系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为党办校”的思想不动摇。将职业教育的公平性,公益性放在首位。将“寻根筑魂,传承担当”为主线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到日常教学管理中。加强课程思政,注重德育渗透,更加关注学生内涵发展。在规划人才培养方案时要充分利用本专业独特的历史资源,文化资源。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能力。通过该主题教育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道德观,也可以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未来就业核心竞争能力。从而实现从单纯培养到技术技能人才到打造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转变。这样超前的理念与研讨会的成果向契合,将职业教育做大做强。
其次,持续加强与企业和社会的联系,要明确人才定位,满足社会需要。不同于基础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更加注重科技应用,技术转化和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因此,科研项目紧贴市场需要,人才培养以就业形势为导向是职业教育的独特优势。在多元治理机构中,企业作为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接受渠道和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机会平台,对职业院校教育质量的评价具有相对客观性。在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趋势下,民营资本也逐步涉足高等教育产业。能否将教育投入转化为收益逐渐成为了衡量高职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与高等职业院校建立强大合作关系的企业所提供的反馈,可以帮助职业院校根据市场的变化与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转变研究方向,制定符合现实的人才培养方案。这种由企业主动参与高职院校职业教育质量评估的环节,不仅可以保证院校严把人才培养质量,使学生在就业市场中保持有力的竞争力,也可以使得院校获得来自民营企业充足的资金支持,以确保院校持续提升教育质量。
第三,切实落实“1+X”证书制度,探索书证融通的新路径。多元主体参与的内部治理体系要厘清职业院校、政府、社会三者之间在治理层级的关系,实施模块教学,推动书证融通。积极和本区域内有影响力的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进行充分的企业调研,明确高素质学前教育人才的职业生涯路径,形成职业能力标准。再根据职业能力标准完成专业工作任务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要根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要求,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统筹教学组织与实施,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灵活性、适应性、针对性。可以通过培训、评价使学生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也可探索将相关专业课程考试与职业技能等级考核统筹安排,同步考试(评价),获得学历证书相应学分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课程编制层面,要统筹考虑合国家相关规定、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习时限等因素,综合运用免修,补修,强化等方式,置换、补充、深化专业核心课程内容。通过对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中每一工作任务所对应的职业技能(能力)要求,分解形成具体的知识点、技能点与素养点,与已有课程或课程内容进行匹配(直接转化、整合等)。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就业能力之余,同时也要邀请社会力量参与创新技能教学标准,确保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应该以国家标准为底线,根据企业建议进行动态调整,从而不断突破。在校企融合的不断深化中,逐步确立独特的职业技能标准和资格标准。抢占职业教育领域中人才培养的高地,最终打造出一个企业离不开,业内有实力,国际有影响的人才标准化技能培训体系。在厘清上述三者之间的关系,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治理结构过程中,可以有机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平衡各方不同的利益诉求。同时,在多元主体治理结构下的职业教育体系也给在区域建设中的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的教育和就业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对扩大就业岗位,留住高素质工作人员继续为区域发展做贡献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为整个区域的社会公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在整体社会结构进入全面转型的新時期,职业教育遇到了空前的发展机遇。为了进一步释放职业教育办学活力,实现职业教育全面现代化,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平台,社会各方为监督的多元化治理体系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李政,徐国庆.我国职业教育治理结构转型:内涵、困境与突破[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6(04):78-85.
[2]梁晨.多元治理结构视域下职业教育校企双元育人的利益主体与路径框架[J].成人教育,2020,40(06):41-46.
[3]石伟平,郝天聪.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07):93-97.
[4]杨进,张健.职业教育校企双主体合作的问题、博弈与整合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17(03):88-91.
[5]杨然.“共同利益”理念下教育治理现代化内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