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的“T+0”想象:蓝筹先行是否可行?
2020-08-23张俊鸣
张俊鸣
本周初大盘蓝筹股再度“大象起舞”,有关蓝筹试点“T+0”的讨论被认为是导火索之一。自从今年5月上交所提出“T+0”研究以来,市场上关于这方面的讨论不断涌现,从科创尝鲜到目前的蓝筹先行,是局部试点还是全面铺开等等。在增强市场流动性、推动股票和期指之间的公平交易方面,“T+0”逐步推开有其合理性,但也可能带来短期波动加剧的投机氛围。从长期来看,A股逐步推行和全球主流市場接轨的“T+0”机制是大趋势,在这个长期过程中如何兼顾可行性和公平性,将是“T+0”成败的关键。
“T+0”是牛市助力?
本周蓝筹股在试行“T+0”的讨论中上了一个台阶,虽然未必全是“T+0”带来的预期推动,但“T+0”如果实施,毫无疑问会有利于试点个股短期的上涨。“T+0”给投资者更多的交易选择权,虽然未必每一位投资者都会充分利用,但只要有一部分投资者在交易规则的允许下使用,必然会促进市场进一步活跃,带来更多的流动性。而流动性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资金参与的意愿,流动性越强参与的资金就越多,也有利于实现更高的估值,这也是同等条件下上市公司的股票估值总体高于场外市场的因素之一。如果“T+0”在蓝筹股身上试点的话,考虑到蓝筹股在市场整体中占据较大的权重,在推动蓝筹估值修复的同时,也会有利于股指再上一个台阶。
不过,“T+0”如果在蓝筹股身上试点的话,推动估值修复也只是短期行为,在预期阶段提前修复,到了正式试点的时候就难免“利好出尽”,存在超涨之后的调整风险。“T+0”只能增强个股的交易性,而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并不会因此而发生改变。从长期来看,“T+0”对牛市的助力只是“一锤子买卖”,基本面和资金面对牛市的进展影响显然更大。
蓝筹试点的“盲点”
“T+0”也会导致短期投机行为的增加,因此选择市值较大、不易炒作的蓝筹股进行试点,未尝不是一个思考方向。但蓝筹股是一个动态的概念,目前的蓝筹股未必能够长期保持业绩优良。比如昔日业绩良好的“两桶油”,近年来业绩持续下滑,一季报甚至双双出现亏损,很难再视为典型意义上的蓝筹股。其次,“T+0”对增加流动性有帮助,虽然很多蓝筹股看起来换手率较低,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国有大股东的持股数量多,虽然可流通但实际依然持有不动所致。从市场交投来看,蓝筹股成交量绝对值比较大,上下买卖单较多,对散户来说并没有流动性缺乏的问题,对机构而言长期持有也不会有太多流动性的困扰,实施“T+0”的迫切性并不强。
一旦蓝筹试点“T+0”,势必会带来资金腾挪的效果,对大部分中小市值股票特别是注册制条件下的科创板、创业板来说,将会形成一定程度的“抽水效应”,特别是在这两大板块年内涨幅较大的情况下,这一试点可能会成为调整的导火线,参与其中的投资者极有可能会“赚了指数不赚钱”,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注册制扩大实施和中小企业的融资。从这个角度来看,蓝筹试点“T+0”虽然整体风险相对可控,但却可能带来新的不公平。
长远放开和逐步试点的平衡
其实,蓝筹股试点“T+0”并非近期才出现的话题,早在2012年就有这方面的新闻报道,但八年过去、几度牛熊转换,“T+0”始终没有实施,其中的利与弊让管理层不得不“慎之又慎”。笔者认为,“T+0”的恢复,要实现长远放开和逐步试点的平衡,与其在蓝筹股或科创板试点,不如在上证50、沪深300和中证500的成分股及对应的基金先行试点。这部分品种对应的股指期货本身有“T+0”,长期以来同样指数对应的股票、基金和股指期货的交易机制不一致,试点之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交易的公平。同时,这三大指数涵盖的成分股横跨沪深两市,包含了部分即将实施注册制的创业板公司,未来也会纳入科创板,代表性比较强,相比单纯在蓝筹股试点的冲击也会比较小。从市场比重来看,这三大指数的成分股占据较大的权重,基本覆盖了A股的“核心资产”,代表性比较强,进行试点也有利于各市场的平衡,最大限度降低单一板块试点对其它个股的“抽水效应”。
除了三大指数的成分股之外,新股上市首日也可考虑进行“T+0”试点。特别是不设涨跌停的科创板和创业板,“T+0”可以让多空双方充分博弈,加快价值发现的过程。在“T+1”条件下,新股上市首日多次出现游资主力开盘初大量买入,锁定筹码之后当天大幅拉升,次日再择机派发的情况,追高买入的投资者很容易锁在高位而深度套牢。如果实施“T+0”,当天买入的股票即可卖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T+1”条件下锁仓拉高的概率,有望减少当日恶炒的概率,投资者也可以随时止盈止损,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此外,也可以通过局部试点,来发现中小市值股票试点“T+0”的利弊,为下一步扩大试点积累经验。
对散户投资者来说,不管是局部试点还是全面铺开,“T+0”都是一把双刃剑,在提供更多交易选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会带来交易冲动、增加交易频率,而这恰恰让大多数人更容易沦为被收割的“韭菜”。因此,不管未来“T+0”的图景如何,大部分投资者还是将其定位为辅助工具而非主要战场较好,坚持适度分散下的长期投资方能更好面对市场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