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焊花中绚烂绽放
2020-08-21◆白玲/文
◆白 玲/ 文
是谁点亮了另一个太阳,是谁送来了昼夜的辉煌,动力世界的源泉、千家万户的灯光,在这里尽情释放着光明的能量。这里南临滔滔奔流的黄浦江,北朝郁郁葱葱的江川路。全国每发4度电,便有1度来自于这里。这里有着66年的历史,连接着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历史与未来,这里就是上海汽轮机厂。在这个动力无限的热土上,有一位“女焊子”,她专注焊接领域30载,从成功焊接世界上第一根超超临界百万千瓦汽轮机低压转子,到中国制造的“华龙一号”汽轮机焊接转子成功出海;从30年如一日的坚守,到走上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特别奖的舞台。这就是像焊花一样绚烂绽放的“女焊子”刘霞的世界。
说到焊接,也许很多人会感觉这是个男人的专业。“刚入行那会儿,我也曾迷茫过。”刘霞说,“整天身穿帆布衣服、与一堆硬邦邦的铁疙瘩打交道,每当有亲戚朋友问起我‘大学毕业找了啥工作’的时候,我甚至都不好意思说出‘焊接’这个有点儿‘土’的字眼。”然而,一次次与外国专家打交道时的压抑,一双双工厂领导和同事们期待的眼神,点燃了刘霞内心的坚强,她发誓一定要研发属于我们中国的“焊接转子”。
汽轮机的焊接转子,要求工作在600℃的高温下,以每分钟3000转的转速高速运行30年;而核电转子要运行60年,安全性要求更高。2011年发生的日本福岛地震核事故让大家都深刻意识到核安全的重要性,因此,焊接转子工作要求精益求精,在技术研发的道路上,要经过充分缜密的科学论证、制定严密的科研规划及试验计划。刘霞带领团队将每一步工作做到极致,攻克在技术开发过程中遇到的每一条沟沟坎坎。
记得研发异种钢焊接转子时,“小黑点”一直困扰着刘霞和她的团队。我们通常用“小黑点”来称呼焊接后拍片发现的质量缺陷,它就像一座顽固的大山一样挡住了前进的脚步。我们分析了多种原因都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当时整个团队都变得情绪低落,失去了前进的信心。面对这样的困难,刘霞不但要每天面带微笑地给大家鼓劲,晚上还要静下心来思考如何解决该问题,天天独自在办公室查阅资料,反复验算到深夜。后面试验时,她准备了一沓技术文件并带到车间现场,对试验过程的每一步都严格规定,所有的同事看了都感叹道:“这个我怎么没想到呢?”就这样,经过一年多、七十多次屡败屡战的努力,我们逐个突破了困难,成功完成了首根10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低压转子的焊接。该技术被国家能源局和机械工业联合会同时鉴定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当年11月13日,“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在北京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在短短一个半月不到,现场参观者突破200万人次,网上展馆点击浏览量突破2亿。这次展览为什么如此吸引人?“伟大、传奇、真实”,这是参观者普遍的感受。是的,当你走进展览馆第五展区“大国气象”第三单元,“中国制造成绩斐然”八个遒劲的大字映入眼帘,你的目光一定会被一座1:50的“华龙一号”核反应堆模型所吸引。模型背后的墙上挂着一张女性现场工作的照片,照片的说明文字这样写道:刘霞,她带领团队先后攻克了“华龙一号”核反应堆一系列关键技术,实现四台套机组八根焊接转子的生产制造,赢得了国际市场。
刘霞曾说:“劳动是朴实的,也是最美的;创造是辛苦的,也是喜悦的。”作为产业工人,他们在汽轮机厂这片热土上,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当仁不让地成为了一座标杆、一面旗帜。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有的只是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好。刘霞和她团队的愿望很简单,就是想把世界顶级焊接技术牢牢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而实现梦想的过程靠的是,耐心、信心、恒心和不忘初心的坚守。30年的时光,几代上汽人的梦想,正是靠着这份信仰的力量,让中国工业装备继续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