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大碑湾灌区建设与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
2020-08-21孙少华陈梦婷罗玉峰贺军锋张国华谢崇宝崔远来
孙少华,陈梦婷,罗玉峰,贺军锋,张国华,谢崇宝,崔远来
(1. 沙洋县大碑湾泵站管理处,湖北 沙洋 448264;2. 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2;3.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北京 100054)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灌区不断发展完善,截至2017年底,全国已建成设计灌溉面积133.33 万hm2(2 000 亩)及以上的灌区22 780 处,耕地灌溉面积达3 748.3 万hm2[1]。灌区作为农业和农村重要基础设施,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灌区作为水资源利用的用水大户,现状灌溉面积的90%左右为地面灌溉,其用水效率目前还非常低[2],用水短缺和用水现象并存。目前,通过大力推行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水资源合理调配、提高灌区管理水平等措施[3,4],灌区正逐步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针对大碑湾典型大型灌区,本文通过简要回顾大碑湾灌区的发展历史以及梳理大碑湾灌区在工程建设、用水管理和机构管理方面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结合当前面临的形式和挑战,提出相应发展对策。
大碑湾灌区地处湖北省荆门市东南部,同时位于漳河水库三干渠灌溉区域的末端,总的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呈缓慢倾斜。灌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54.43 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 029.62 mm,主要种植水稻、油料、小麦、棉花等作物,设计灌溉面积为3.02 万hm2[5]。
大碑湾灌区内部灌溉用水来源复杂,是一个典型的南方多水源灌区。灌区西侧为漳河灌区,漳河水库可通过三干渠向大碑湾灌区输送灌溉用水,三干渠进水闸最大流量可达60 m3/s,进口闸底高程为108.39 m,出口闸底高程为108.39 m。灌区东侧为汉江,常年水量充足,能够为大碑湾灌区提供充足的灌溉用水,但是由于汉江地势相对灌区较低,需要借助提水工程将水位提升至一定高度进行灌溉。灌区主要通过大碑湾一、二级泵站进行提水灌溉,其中大碑湾一级站设计装机14台,总容量8 820 kW,扬程30.5 m,流量21 m3/s;大碑湾二级站设计装机8台,总容量5 040 kW,扬程28 m,流量达12 m3/s。沙洋县大碑湾泵站管理处为灌区管理机构。
1 灌区发展历史、现状与问题
1.1 大碑湾灌区发展的历史沿革
大碑湾灌区于1976年10月开始运行,在原漳河灌区三干渠灌溉区域的基础上通过在汉江边上的马良镇引水并在大碑湾修建泵站增加灌溉面积而成,发展至今经历了以下阶段。在1980年前,泵站抽水不收费,农户用水没有限制,导致大碑湾泵站抽水量巨大[6];1980年后实行“按方收费,户卖村结”[7],农户开始自发的以村为单位修建塘堰,以期减少对泵站抽水和水库来水的依赖;2002年左右,大碑湾灌区进行了税费改革,变更名目繁多的“农业费”为“农业税”,同时也将“户卖村结”的收费方式改为“户卖户结”;2006年,农业税取消,沙洋县实施“以奖代补”项目[8],对农民自发投资建设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如塘堰、水井等给予一定比例的奖补,大兴小型水利建设使沙洋县从漳河水库的放水量急剧减少,导致大碑湾泵站、漳河水库等大中型水利设施无法得到充分利用;2009-2011年,大碑湾泵站列入《全国大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规划》,对一、二级泵站进行了机电设备更新改造,枢纽工程建设及配套完善部分渠系建筑工程。2012年后,大碑湾灌区管理处广拓思路,创新了灌溉管理、水费收取办法,提高了水量水费的回收率,同时大力推动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对大碑湾主渠(三干渠)开展衬砌工程。
1.2 大碑湾泵站灌区现状与存在问题
(1)灌区设施老化不完善,现代化水平低。骨干渠道三干渠引水段长度为51.22 km,依靠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对部分渠段进行衬砌,但仍有部分渠段未衬砌(干渠18.16 km,分干渠7.23 km,支渠13.96 km),影响输水效率。由于三干渠与漳河灌区捆绑管理,导致大碑湾灌区在骨干渠道的修复改造工作中容易出现沟通协调的困难。大碑湾泵站改造后,技术和管理水平有所提高,但运行管理和技术手段仍采用传统的方式,现代化水平不高,不满足新时期对泵站管理的更高要求。灌区内渠系建筑物大多数修建于20世纪60年代或70年代,由于运行不善,大多数设施老化失修严重灌区改造、续建及配套工程任务量大。近年来,依靠农业综合开发和小农水等项目的资金支持,大碑湾灌区支渠和田间工程已得到部分改造,完成各类小型工程的建设和维护,2018年安排大碑湾灌区节水改造工程主渠(三干渠)衬砌长度2.847 km,泥结石路面3.317 km,拆除重建机耕桥3座,拆除重建直灌口17座,新建清淤便道2座,但日常运行维护和管理仍不够。
(2)用水管理难度大,水费征收困难。灌区灌溉水源复杂,用水管理难度大。泵站改造后,灌区逐渐取消了打井抽取地下水灌溉。目前,大碑湾灌区灌溉来水主要来源于天然降水、塘堰蓄水、漳河水库来水和泵站抽水。在灌溉季节,当天然降水无法满足作物用水需求时,农民首先考虑塘堰蓄水,其次是从漳河水库放水经由三干渠到达楝树店的漳河水库来水,最后是由大碑湾一级站以及大碑湾二级站从汉江抽水进行补充灌溉的泵站抽水。塘堰蓄水由农民自行管理,水库来水和泵站抽水由大碑湾泵站管理处进行管理和收取水费,实行按方收费。由于塘堰蓄水和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灌区灌溉用水量逐渐下降(如图1所示),导致灌区水费收入下降。
图1 大碑湾灌区不同水源历史来水
根据大碑湾泵站费用回收研究分析,泵站抽水由于需要开机提水缴纳电费,实际成本价约为0.226 元/m3,而目前的水价为0.05 元/m3,低于成本价78%,现行水价与成本价差别太大,导致泵站管理处连年亏损,无法达到收支平衡。另外,泵站作为一个特殊的大型水利设施,与大中型水库可以兼职搞养殖增加收入不同,水费是其唯一收入来源。而泵站开机抽水运行成本高,无法面对单位太小的用户,税费改革后实行“户卖户结”的方式,使得泵站需要与分散化的农户直接衔接,水费征收耗费大量人力,2018年大碑湾泵站水费回收率仅达到90%,这与上游三干渠来水不充足,导致调度困难有关,同时也与收费方式不妥、与三干渠及各乡镇沟通协调不够有关。目前水费征收正从直接对农户收取渐渐转向以村为单位收取,减轻了基层工作人员的压力,但仍存在水费征收困难的问题。
(3)灌区管护机制不完善,末级渠道管理粗放。大碑湾泵站管理处人员多,编制少,经济困难。大碑湾泵站承担既有防洪、排涝等公益性任务又有供水等经营性功能,属于准公益性水管单位。根据其经营收益状况,虽然具有供水的经营性功能,但从财政收支情况来看,泵站管理处收入入不敷出,不具备自收自支的条件,属于事业单位。目前,大碑湾泵站有42个财政编制,但在职员工有72人,编制不够;由于大碑湾泵站受到各种自然及社会因素限制,无法像一般企业那样以盈利为目的提供商品或服务,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而财政拨款金额有限,导致管理处社会养老保险欠缴、职工工资拖欠等债务沉重,财政困难。
田间工程管理粗放,灌溉效率低。灌溉水源输送到斗渠后,由农户一家一户自行灌水,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农户节水意识单薄,存在大水漫灌、串灌等较为粗放的灌溉方式,水资源浪费严重。
2 思考与建议
(1)全力推进高标准灌区建设,提高灌区现代化水平。加大灌区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全面推进高标准灌区建设,提高灌区现代化水平。在加大灌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时,还应考虑一定区域内水利建设的总体效益,将不同类型的农田水利工程看作一项整体系统工程。对于灌区骨干工程,应将大碑湾灌区作为单独灌区进行投资和建设,使大碑湾灌区内部渠道、泵站、塘堰、田间工程等为农田灌溉服务的不同类型的水利工程构成一个协调互补的系统,提高各水利工程的效益。对于支渠以下田间工程,应加大对支渠以下及田间工程的改造建设力度,完善项目投资方式,简化小型水利工程项目投资过程,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加强对水稻节水灌溉技术、管灌、滴灌、喷灌等高新节水技术的推广。
(2)积极进行水价改革,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大碑湾灌区现行水价过低,加上水费征收困难,造成泵站运营不善,财政问题突出。所以需要积极进行水价变革,创新水费征收方法。第一,积极推动水费改革优化,使之逐步达到成本价;第二,改革现行水费计收管理方法,泵站管理处负责管理和收取漳河来水及泵站抽水输送至骨干渠道的水量和水费,而支渠以下则进行市场化管理,建立灌区水权交易市场,使农民意识到水的商品属性,逐步建立农业灌溉的买卖意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
(3)积极推进灌区管理机构改革,探索新型水利组织形式。积极推进灌区管理机构改革,定性大碑湾泵站管理处为特殊准公益事业单位,参照有关部门下发的方案,结合当地实际运行情况,合理确定事业财政编制,解决泵站管理处人员编制问题。另外,为确保泵站的正常运行,政府应设立用于泵站管理、维护的专项资金,作为大中型泵站抽水抗旱的保证金或电费补贴。
探索新型水利组织形式,可成立供水公司承包支渠以下的农业用水,由供水公司进行统一管理,进行水费征收、与水管单位协调放水事宜以及对田间工程进行建设维护,并提供专业灌溉服务,提高灌溉用水管理水平。
3 结 语
碑湾灌区是一个典型的南方多水源灌区,它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灌区内部仍存在工程建设、用水管理、机构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政府和管理者应当创新改革,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全面推进现代化灌区、高标准灌区建设,充分发挥灌区效益。
□